告别陈仓,一路沿着渭河西行,进入到了天水。
刚踏入天水这座古老的城市,夏先衍便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这就是天水的灵气吗?果然和别处大不一样。” 夏先衍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队长,我们先去哪儿?” 坐在副驾驶指挥路线的历忱雨问道。
夏先衍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毫不犹豫地说:“先去伏羲庙,那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之地,灵源的气息最为浓郁。”
穿过天水市区的喧嚣,远远望见一座古朴的牌坊,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这便是伏羲庙的正门了。拾级而上,青石台阶已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每一级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诞生于伏羲庙的灵源之地,已经覆盖了整座伏羲城。
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新与灵动,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感受到天地间流淌的灵气。
这座城,不仅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更是灵源之地的核心,它的力量早已超越了城墙的界限,蔓延至整片大地。
庙宇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似乎都蕴含着远古的智慧与力量。灵源之地的核心便在此处,它的气息纯净而磅礴,仿佛与天地同源,与万物共生。
众人来到伏羲庙前,这座庙宇庄严肃穆,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庙前的牌坊高大巍峨,历经岁月的洗礼,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沧桑。
庙内古柏参天,虬枝盘曲,树龄多在八百年以上。这些苍劲的老树,像一位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伏羲庙的沧桑变迁。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仿佛看见远古先民在此祭祀的身影。
正殿前的八卦柏尤其引人注目。树干自然分成八枝,恰似八卦图形,令人称奇。相传这株古柏是伏羲氏亲手所植,虽不可考,却为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夏先衍轻轻抚摸着那粗糙的树干,指尖触碰到岁月的纹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夏先衍一行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周围的游客和香客认出了他,脸上露出敬重的神色,主动让开一条通路。纷纷纷纷跟他们这一行人打招呼,夏先衍面带微笑,一边挥手回应,一边稳步向前走去,神情从容而谦和。
走到正殿前,排队上香的队伍早已自觉地分开,为他让出一条通道。夏先衍站定,抱拳向四周致意,声音温和却清晰:“诸位道友,多谢了!”
人群中传来一阵善意的笑声,一位男子高声回应道:“哈哈,夏部长客气了!您为了让我们能够修行功法,连大过年的都在忙碌,应该是我们向您道谢才对!”
夏先衍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彼此彼此。修行之路,本就是众人同行,我不过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他说完,转身面向正殿,神情渐渐肃穆。
正殿内,香火缭绕,伏羲氏的塑像庄严而神秘。这位人文始祖手持八卦,目光深邃,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来者。
夏先衍站在香案前,双手持香,微微闭目,似乎在心中默念着什么。片刻后,他缓缓将香插入香炉,动作恭敬而沉稳。身后的众人也依次上香,神情虔诚,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喧嚣与杂念都被那缕缕青烟带走,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对先祖的敬畏。
上香完毕,夏先衍转身看向众人,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郑重:“今日能与众位道友齐聚于此,实属缘分。修行之路漫长,愿我们彼此扶持,共证大道。”
众人纷纷点头,其中一位笑道:“夏部长所言极是。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您这样的领路人,我们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夏先衍摆了摆手,谦逊道:“不敢当,修行之路,人人皆是同行者。我只是比诸位早走了几步,谈不上领路。”
说完他向着众人挥了挥手,“诸位再见,我就不耽误你们上香了。”
“部长,再见!”
随后夏先衍带着队友继续游览。
漫步庙中,随处可见的碑刻记载着历代重修的历史。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所立的\"伏羲庙\"碑,字迹苍劲有力,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这些碑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象征。
在庙后的太极殿前,夏先衍久久驻足。殿前的太极图阴阳相生,蕴含着古人深邃的哲学智慧。恍惚间,仿佛看见伏羲氏在此观天察地,创制八卦,为华夏文明播下最初的种子。
“不愧是羲皇故里,”夏先衍低声喃喃,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敬意。他能感受到,这座灵源之地的力量不仅覆盖了整座伏羲城,甚至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就连天水市博物馆内的灵源,也被这股力量所包容,成为了它的一部分。这种力量的广博与深厚,令人心生敬畏。
出了伏羲庙走在城中,夏先衍的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的古老建筑,每一处都仿佛在诉说着伏羲氏创制八卦、开启文明的传奇。灵源之力在这里无处不在,它流淌在每一寸土地中,渗透在每一缕空气中,甚至融入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的血脉中。
“小小的伏羲城,不是灵源的极限,只是地域的限制。”夏先衍心中默念。他回想起来时路上经过的渭水,那条古老的河流中,竟也能感受到伏羲灵源的气息。那气息虽微弱,却坚韧而绵长,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伏羲灵源之地与更广阔的天地连接在一起。
“这座灵源之地,究竟有多么强大?”夏先衍不禁自问。他能感受到,这里的灵源之力并非简单的能量堆积,而是一种与天地共鸣、与万物共生的存在。它不仅仅是力量的源泉,更是文明的根基,是伏羲氏留给后人的无尽宝藏。
不知不觉他走进了天水博物馆,推开天水博物馆厚重的玻璃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帷幕。
迎面而来的不是沉闷的陈旧气息,而是一股清凉的、带着历史温度的风。这座博物馆,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将八千年的文明轻轻捧在掌心,等待有缘人的叩问。
展厅内的灯光柔和而克制,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文物。夏先衍的脚步在陶器展区前驻足。那些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型圆润,纹饰古朴,黑色的线条在橙红的陶胎上蜿蜒,宛如先民们对天地最初的想象。
一只马家窑文化的漩涡纹彩陶罐尤其引人注目,它的纹饰像流动的河水,又像旋转的星云,让人不禁想象远古匠人是如何在摇曳的篝火旁,用最朴素的工具描绘出如此精妙的图案。
青铜器展区则呈现出另一种气质。威严的鼎、庄重的簋、精致的爵,每一件器物都散发着权力的光芒。那些繁复的纹饰——饕餮纹、云雷纹、夔龙纹,不仅是装饰,更是一个时代的密码。
他注意到一件秦公簋,它的铭文清晰可见,字迹刚劲有力,仿佛能听见两千多年前的工匠在青铜上刻凿的叮当声。
最让人震撼的是丝绸之路展厅。那些斑驳的铜钱、残破的丝绸、风化的木简,仿佛时光倒流一般正在逐渐被造化之气所修复,文物上的历史意韵静静地诉说着商旅往来的繁华。
一尊胡人俑尤其生动,他高鼻深目,头戴尖帽,身穿窄袖长袍,仿佛刚刚从西域的驼队中走来。透过玻璃展柜,似乎听见了驼铃声声,看见了黄沙漫漫。
在佛教艺术展厅,一尊北魏时期的石雕菩萨像让不少人久久驻足观想。菩萨低眉垂目,嘴角含笑,衣纹流畅如水,仿佛能随风飘动。那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慈悲,让喧嚣的现代心灵也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走出博物馆时,正午温暖的阳光正将最后的光芒洒在博物馆的外墙上。那些古老的文物依然安静地躺在展柜中,但它们所承载的文明密码,早已在观者心中生根发芽。
每件文物都是一把打开时光之门的钥匙,让人们得以窥见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