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晋恭王
黄远洲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肃穆,他庄重地回答:“回殿下,草民曾是神机营第九中队的一员,历经改编后,属下有幸进入了晋恭王殿下的护卫队,担任中队长之职。”
朱樉闻言,恍然大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些,可都是自己当初亲手调教出来的兵啊,他们的面貌或许已经变得模糊,但那份忠诚与勇敢,却如同烙印一般,永远镌刻在他的心中。
他继续问道:“既然你是老三昔日的护卫队长,为何会流落至此?”
黄远洲闻言,低下了头,声音低沉而沙哑:“当初开战之际,属下无能,不幸被敌人砍断了一条胳膊,只能无奈退下火线养伤。”
“后来,我被送到了太原疗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懊悔与自责。”
“待到伤愈之后,我得知恭王殿下已战死沙场,护卫队全军覆没的消息,那一刻,我恨不得随恭王殿下而去,与众兄弟同生共死。”
“我心中充满了怨恨与绝望,甚至起了轻生的念头,但好在被好心人拦了下来。”
“岐阳王殿下得知我的遭遇后,心生怜悯,安排我守护太原晋王府,并训练晋王卫,以备小晋王日后之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索性来到这里,看守这一段承载着无尽回忆的城墙,与昔日的兄弟们并肩作战的幻影同在。”
黄远洲的话语,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切割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不只是朱樉,就连周边负责警卫的秦王卫队成员,也都被他的故事所触动,眼眶泛红,有些甚至已经潸然泪下。
朱樉强忍着泪水,拍了拍黄远洲的肩膀,声音哽咽却充满敬意:“好汉子,你是好样的!”
“你的忠诚与勇敢,将永远铭刻在我大明王朝的史册上。”
黄远洲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对朱樉说道:“秦王殿下,城南有一座恭王庙,是后来为了纪念恭王殿下而修建的。您要不要去祭拜一番?”
一听说这里有自己三弟的庙宇,朱樉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哀思。
他转身对杨风吩咐道:“让人多准备一些贡品,纸钱,特别是好酒,多准备一些过来。”
“我要让三弟在天之灵,也能感受到我的心意。”
“遵命!”
杨风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抱了抱拳,带着两个人转身离去,他们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坚定而悲壮。
当初那场惊心动魄的和宁之战,杨风也亲身参与其中。
对于所有参加过这场惨烈战斗的人来说,何宁这个地方,都承载着太多沉重的回忆和无尽的悲伤。
这里,埋葬了太多英勇无畏的战友们的遗骸,他们用生命扞卫了这片土地的尊严与安宁。
如今的何宁,已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但那些曾经的伤痛,依然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对于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这些记忆永远不会被抹去。
而朱樉来到何宁的消息,自然也无法瞒过这里的守军和官员们。
毕竟,任谁看到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突然闯入自己的地盘,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本地的官员们显然早已得知朱樉的到来,他们甚至比朱樉更早一步抵达了晋恭王庙,静静地等候着他的出现。
当朱樉的车队缓缓驶近晋恭王庙时,他远远地就看到了庙前聚集的众多官员。
朱樉的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有些不悦。
他转头对身边的一名护卫吩咐道:“让他们都散了吧,本王只想自己进去和老三说说话。”
护卫领命后,立刻高声喊道:“王爷有令,闲杂人等速速散去!”
声音在庙前回荡,官员们面面相觑,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朱樉的命令,只得纷纷散去。
很快,晋恭王庙前就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朱樉和他的护卫们。
朱樉独自一人走下车,凝视着眼前这座略显陈旧的庙宇。
这座庙宇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好在打扫得还算干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里应该经常有人来打理。
这座小庙规模确实不大,前后仅有两间屋子。
前殿中供奉着一些曾经在此地战死的将士们的灵位,而后面则立着一座朱?的雕像。
这样的庙宇,对于一位亲王来说,其规格确实稍显逊色。
然而,朱?的尸身早已被安葬在了紫金山,能在此处拥有这样一座小庙,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朱樉缓缓步入后殿,凝视着眼前那尊威武不凡的晋恭王雕像,嘴角不由得泛起了一丝微笑。
他宛如一座雕塑般静静地蹲坐在蒲团之上,双眼微闭,仿佛与朱?相对而坐一般。
朱樉的动作轻柔而缓慢,他轻轻地拿起酒壶,小心翼翼地为自己和朱?各自斟上一杯酒。
然后,他缓缓地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两杯清澈的酒水上,仿佛透过它们能看到朱?的身影。
朱樉的声音低沉而略带沙哑,透露出些许感慨和惋惜:“老三啊,你说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他的话语在空中回荡,似乎在寻找着朱?的回应。
然而,除了那杯无人触碰的酒,四周一片寂静。
朱樉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你走了之后,你媳妇也随你而去了,咱爹给你儿子取名朱济熺。”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如今,他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
朱樉的语气渐渐变得欣慰起来,“他和大哥的儿子雄英一起长大,都很是争气呢。”
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朱济熺,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凭借自己的本事在军中崭露头角,现在做到了兵团参谋的职位。”
“这也算是满足了你想让他从军的愿望吧。”
朱樉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继续说道:“你二嫂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傅友德家的闺女,大嫂也很看好。”
“等到来年,他们就要成婚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而且大哥已经登基称帝,年号顺统。”
“你要是还在,该有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