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立于军帐之中,目光凝视着舆图,地图上蜿蜒曲折的蜀地山川仿佛化作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帐内诸将纷纷进言,力主乘胜追击,一举荡平蜀地。副将心急如焚,拱手说道:“都督,我军刚挫蜀兵锐气,此时若挥师深入,定能将那诸葛亮一举擒获,机不可失啊!” 司马懿缓缓摇头,目光中透着深沉的忧虑,长叹一声:“诸位有所不知,蜀地地势复杂,山川险阻众多,我军若贸然深入,一旦陷入诸葛亮的埋伏,恐将全军覆没。况且我军后方也需稳固,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境。曹休将军那边进攻江东也需要支援,此时回师相助,谋取江东,方为上策。” 这时,一位偏将挠挠头,嘟囔道:“都督,您说那诸葛亮是不是会啥妖法啊,咋每次都能把咱们算计得死死的,咱就不能找个会仙术的来破破他的招儿?” 众将哄笑,司马懿也不禁莞尔,摆摆手说:“莫要胡言,那诸葛亮不过是智谋过人罢了,咱们且回师,从长计议。” 众将听后,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深谋远虑,遂齐声领命,准备回师。
鄱阳太守周鲂听闻魏兵来势汹汹,顿时如坐针毡。他在府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应对之策。亲信谋士凑上前来,神色焦急地说:“大人,魏军势大,我等该如何是好?” 周鲂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已思虑良久,唯有诈降一计,或许能解此危局。” 谋士微微一怔,疑惑道:“诈降?此计风险颇高,万一被识破……” 周鲂摆摆手,坚定地说:“如今局势危急,已无他法。我这就修书一封给曹休,将东吴描绘成一盘散沙,防务空虚,以诱他上钩。同时,你速派人快马加鞭密报孙将军,告知他魏军动向与我的计划,让他早做准备。” 谋士一边领命,一边小声嘀咕:“这曹休要是聪明点,不就识破咱们了?” 周鲂瞪他一眼,笑道:“他要有那聪明劲儿,还能被咱们算计?快去吧!” 谋士这才快步离去,周鲂随即铺开纸张,奋笔疾书,字字句句皆为诈降的言辞。
曹休在营帐中,满心欢喜地展开周鲂的降书。一旁的参军见他面露喜色,忍不住提醒道:“将军,周鲂此举会不会有诈?需谨慎为妙。” 曹休却不以为然,大笑道:“哈哈,你看这信中所言,东吴内部矛盾丛生,防务松弛,周鲂愿做内应助我,这分明是上天要将东吴送到我手中。周鲂若有诈,怎会将如此机密之事和盘托出?” 参军还欲再言,曹休却一挥手,打断道:“不必多言,我意已决,即刻传令大军,随我长驱直入,直捣东吴腹地!” 这时,一个小兵怯生生地说:“将军,万一这是个套,咱们不就像那钻进笼子的兔子,出不来啦?” 曹休眼睛一瞪:“你这小兵懂什么!再乱言,军法处置!” 小兵吓得赶紧闭嘴,于是,曹休在周鲂的诱使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石亭进发。
当吴将朱桓、全琮、徐盛率领伏兵杀出时,魏军顿时乱作一团。曹休惊慌失措,瞪大了眼睛,看着四周如潮水般涌来的吴军,懊悔不已地喊道:“我怎会如此大意,中了这奸计!” 身边的护卫焦急地说:“将军,事已至此,快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曹休咬咬牙,无奈之下,只得带着残兵败将,在乱军中仓惶逃窜。逃跑途中,曹休一边跑一边骂:“那周鲂,长得人模人样,咋一肚子坏水,等我回去,定要找他算账!” 护卫苦笑道:“将军,咱先跑出去,才有算账的机会啊。”
东吴大胜之后,孙权在宫中与群臣商议下一步计划。张昭进谏道:“主公,此次大破魏军,士气大振。如今应与蜀国联手,共同伐魏,以成大业。” 孙权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正合我意。来人,速修国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蜀国,力劝诸葛亮进兵伐魏,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这时,一位大臣打趣道:“主公,这诸葛亮和咱联手,那魏国可有的受了,说不定曹操在地下都得气得跳起来。” 孙权哈哈大笑:“若真如此,倒也有趣,快些安排此事。”
诸葛亮在蜀地营帐中,收到陆逊大破魏兵的捷报,兴奋不已,立即召集众将。他展开捷报,高声说道:“诸位将军,陆逊大破魏军,此乃天赐良机。我军也应即刻出征,北伐中原!” 众将齐声高呼,士气高涨。可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神色悲痛地跑进来,跪地禀报道:“丞相,不好了,赵云将军病故了!” 诸葛亮听闻,手中的捷报瞬间滑落,如遭雷击,顿足捶胸,悲声痛哭道:“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我失一臂也!” 一旁的姜维眼眶泛红,安慰道:“丞相节哀,赵将军一生忠勇,其功绩定会被后世铭记。” 众将想起赵云生前的英勇事迹,也都纷纷落泪。这时,张飞的儿子张苞抽抽噎噎地说:“赵叔走了,以后谁还陪我喝酒吹牛啊。”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伤感。
后主刘禅在宫中得知赵云离世的消息,顿时悲从中来。他回想起当年长坂坡赵云单枪匹马舍命相救的场景,泪水夺眶而出,对身边的太监说:“传朕旨意,厚葬子龙将军,并设立庙堂,四时祭奠,以缅怀他的功绩。” 太监抹了把眼泪,说:“陛下重情重义,赵将军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刘禅叹口气:“唉,要是能再听子龙将军喊我一声‘少主’就好了。”
料理完赵云的后事后,诸葛亮强抑悲痛,开始部署军事行动。他看向魏延,神情严肃地说:“文长,今命你为前部先锋,带领精锐之师,直奔陈仓道口。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敌。” 魏延抱拳领命:“丞相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拿下陈仓。要是拿不下,您把我脑袋当球踢!” 诸葛亮哭笑不得:“休得胡言,谨慎行事才是。”
陈仓城内,郝昭与王双正在商议军情。郝昭眉头紧锁,对王双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此番派魏延前来,必定来势汹汹。我等需紧密协作,坚守陈仓。” 王双拍着胸脯保证:“将军放心,有我王双在,定让蜀兵有来无回!要是让一个蜀兵进城,我就把名字倒着写!” 郝昭忍不住笑了笑:“好,有你这话,我便安心几分。” 在一次交锋中,王双勇猛无比,冲入蜀兵阵中,挥舞大刀,如入无人之境,转眼间便斩了蜀兵两员偏将。王双提着刀,哈哈大笑:“就这俩蜀兵,还不够我热身的,再来十个八个也不在话下!”
诸葛亮见陈仓久攻不下,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焦急万分。姜维进言道:“丞相,陈仓城坚,郝昭又谋略过人,强攻恐难取胜。不如另寻他路。” 诸葛亮停下脚步,思索片刻后说:“你所言有理。我决定令魏延守住路口,我领军从斜谷出祁山,另寻破敌之机。” 这时,马岱插了一句:“丞相,这郝昭是不是在城里施了定身咒啊,咱们咋就打不进去。” 诸葛亮无奈地笑了笑:“莫要乱说,他不过是据城坚守罢了,我等另想良策。”
诸葛亮大军来到祁山后,姜维献上诈降之计。他修书一封给曹真,言辞哀伤。曹真收到书信后,心中将信将疑。大将费耀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将军,诸葛亮多谋,姜维智广,其中恐怕有诈,不可轻信啊。” 曹真犹豫道:“我也正为此事烦恼,若贸然相信,恐中奸计;若不信,又错失良机。” 费耀见状,主动请缨道:“将军,此事不宜贸然行事,末将愿领军前去试探,若有诈,也可及时应对,绝不让将军涉险。” 曹真拍了拍费耀的肩膀:“好兄弟,就冲你这份义气,要是平安回来,我请你喝个三天三夜!” 费耀苦笑着说:“将军,先别想着喝酒,等我回来再说吧。” 曹真思索再三,最终同意了费耀的请求。
费耀带领兵马,小心翼翼地向蜀兵营地进发。行军途中,副将看着四周阴森的山林,不安地说:“将军,我总觉得这四周透着诡异,莫不是有埋伏?” 费耀脸色凝重,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切莫自己吓自己,小心戒备便是。” 可刚一进入蜀兵设下的埋伏圈,只听得一声令下,伏兵四起。费耀大惊失色,喊道:“不好,中计了!快突围!” 但蜀兵早有准备,包围圈越缩越小。费耀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杀出重围。眼见身边将士越来越少,自己又走投无路,绝望之下,费耀拔刀自刎,命丧当场。临死前,费耀喃喃自语:“我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早知道听曹真的,不来趟这浑水了。”
诸葛亮见费耀中计,又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杀败前来劫营的孙礼、张虎。曹真连遭败绩,心中畏惧,在营帐中对众将说:“诸葛亮实在太厉害了,我军连番受挫,如今只能坚守不出,等待时机。” 众将纷纷点头称是。这时,有个将领小声说:“这诸葛亮是不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啊,咱干啥他都知道。” 曹真瞪他一眼:“再乱说,把你扔出去喂诸葛亮的乌鸦!”
蜀军虽然连胜几阵,但粮草转运却成了大难题。诸葛亮在营帐中与众将商议,他忧心忡忡地说:“蜀地山路崎岖,粮草难以长久接济。若粮草供应不上,大军必将陷入困境。如今只能安排乘胜收兵。” 姜维问道:“丞相,那退兵之事该如何安排?”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我已暗中派人送密计给魏延,详细告知其退兵之策。” 这时,一个小校好奇地问:“丞相,您这密计是不是写在树叶上,让鸟给魏延送去的?”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你这想法倒有趣,不过不是如此,到时你便知晓。”
当夜,蜀兵依照诸葛亮的指示,悄悄拔营起寨,准备撤退。王双得知蜀兵动向,心中大喜,对麾下将士说:“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蜀军撤退,必定慌乱,我等定要将他们一举拿下!” 于是,王双一马当先,率领大军紧追不舍。一口气追到二十余里,眼看就要赶上蜀兵,心中正暗自得意之时,左右忽然来报,称背后营寨火起。王双大惊失色,喊道:“不好,中计了!快回马救援!” 当他行至山坡前,忽然一骑从树林中如闪电般冲出,魏延大喝:“魏延在此!” 王双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魏兵见主将被杀,顿时惊恐万分,四散逃走。魏延提着刀,笑道:“王双啊王双,你还嫩了点,诸葛亮丞相早把你算计得死死的。”
东吴群臣见诸葛亮连胜曹真,纷纷簇拥孙权,劝其即皇帝位。张昭说:“主公,如今东吴国力强盛,民心归附,又有诸葛亮连胜曹真之势相助,此时主公登基,定能振奋人心,稳固我东吴政权。” 孙权见群臣心意已决,便顺应众意,在武昌郊外筑起高坛,举行祭天仪式。当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孙权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登上祭坛。张昭高声喊道:“吾主孙权,今日登基,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 随后,孙权立子孙登为太子,以稳定国本。孙权登基后,对众臣说:“朕志在四方,即刻准备兴兵伐魏,同时派使臣前往蜀国修好,与蜀国联手,共抗魏国。” 这时,有个大臣笑着说:“主公,以后咱们是不是得叫您‘孙皇帝’啦?” 孙权也笑着回应:“叫什么都行,只要能把魏国拿下,都随你们。”
诸葛亮得知孙权登基之事后,对后主刘禅说:“陛下,孙权登基,此乃东吴盛事。我等应派使者前往祝贺,并邀孙权共同起兵,东西呼应,伐魏大业指日可待。” 后主刘禅点头道:“一切皆听丞相安排。” 诸葛亮自己也在蜀地整顿兵马,秣马厉兵,准备乘机进兵。刘禅好奇地问:“丞相,孙权当了皇帝,会不会变得更威风了?” 诸葛亮笑着说:“陛下,他威风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能携手抗魏。”
此时,陈仓守将郝昭病重,生命垂危。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在营帐中兴奋地对众将说:“此乃天赐良机,郝昭病重,魏兵军无主将,人心惶惶。我军即刻发起猛攻,定能一举夺下陈仓!” 于是,诸葛亮率领大军向陈仓发起猛攻,一举夺了陈仓。随后,他又命魏延领军攻打散关,魏延领命而去,凭借勇猛与智谋,顺利取了散关。诸葛亮见战事顺利,便亲自领大军三出祁山,剑指魏国。诸葛亮笑着对众将说:“这陈仓和散关,就像两块肥肉,被咱们轻松拿下,魏国这下可要肉疼了。” 众将大笑。
魏国这边,曹真病重,卧床不起。魏明帝曹叡得知前线战事不利,曹真又重病在身,心中焦急万分。他在宫中召集众臣,忧虑地说:“如今吴蜀联合,前线战事吃紧,曹真病重,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懿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莫急,臣愿总督兵马,迎战吴、蜀大军。” 曹叡大喜,连忙说:“有仲达都督,朕便放心了。” 曹叡接着开玩笑说:“仲达,你可别让朕失望,要是把吴蜀都打跑了,朕赏你一座大宅子,里面全是美酒。” 司马懿微笑着说:“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司马懿接到命令后,在营帐中与诸将分析局势。他说:“东吴国内新帝登基,诸事繁杂,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出兵。我军应集中兵力,专心抵御诸葛亮率领的蜀军。诸葛亮用兵如神,料定他此次出征必取陇西,我命郭淮、孙礼二人引军从小路去守武都、阴平两郡,以防蜀军偷袭。” 郭淮、孙礼领命而去。然而,司马懿万万没想到,诸葛亮早已算到他的安排,提前让姜维、王平领军出发,趁着魏军不备,顺利取了两郡。司马懿得知此消息后,懊悔不已,叹道:“诸葛亮果然神机妙算,我还是棋差一着啊!” 一计不成,司马懿又生一计,他对张合、戴陵说:“你二人领一支精兵,乘夜劫营,突袭蜀军,或许能扭转战局。” 张合、戴陵领命而去。张合一边走一边嘟囔:“这诸葛亮太难对付了,希望这次劫营能有点效果,不然回去又得被司马懿骂。” 戴陵苦笑着说:“骂就骂呗,总比打败仗强。”
张合、戴陵率领魏军冲进蜀营,却发现营中空无一人。张合心中一惊,喊道:“不好,中计了!快撤!” 可话音刚落,四周伏兵尽出,喊杀声震耳欲聋。魏军陷入重围,被杀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司马懿连番受挫,心中无奈,深知诸葛亮难以对付,只得下令坚守不出,对众将说:“诸葛亮智谋过人,我军连番失利,此时只能坚守,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众将皆点头称是。有个将领抱怨道:“这诸葛亮,比那铁打的城墙还难对付,咱们啥时候才能赢他一回。” 司马懿瞪他一眼:“再抱怨,把你派去给诸葛亮当亲兵!” 众将不敢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