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几个月就能重塑整个体系,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到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这段时间里,一年多的时间顾南行都在做关于官制调整以及学校的事情,根本无瑕分身他顾。
诸葛亮作为他的弟子,连同负责人事工作的荀攸,负责各地地方工作的审配、陈宫和徐庶等人,全都忙得根本倒不出手来做任何其他的事情。
很难想象,有的人能够几个月就轻轻松松完成这样的巨大工作,而且还不留后患,那大概真的是天龙超人吧。
至少顾南行带着这一大群他认为这个时代里也算是顶尖的人物,在整个过程中也是遇到了无数困难和麻烦,还是刘备本人多次反复支持,才能够完成许多看似不重要,但是影响深远的细节的调整。
这一切都是劳心劳力劳神,比起当初顾南行给官员们搞考核的时候还要难得多。那个时候只是让官员们熟悉用数字说话,亲自提交政务的信息,就用了两年时间才让官员们适应,这一次改革规模大得多,那自然是也要难得多。
只是,哪怕这堆积如山的事物还没处理完,命运的轨迹也不会停下来,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再开始运转。
正如某位将军所说的,从来没有什么战斗是在准备万全的情况下爆发的。也没有什么战争是在某一方准备万全的情况下爆发的。
正如现在,当袁绍已死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军经过调整之后的军团终于要再一次向其他势力显露出自己的獠牙了。
如今,刘备军总计拥有40营装备精良的骑兵,其中二十营是游牧骑兵,五个营专门负责冲阵的轻骑兵,五个营专门负责撕开步兵防线的重装骑兵,堪称游牧骑兵精锐强化版的黑衣骑兵五个营,以及刘备军赖以成名天下的血衣骑。
这些骑兵部队就是刘备军有信心以一敌二,同时对抗曹操军和孙坚军的底气所在。
同时,刘备军还拥有驻扎在各地,可以随时动员起来的步兵五十营、弓兵二十营和水军十营,并且还有差不多数量的步兵营作为可以随时征召的预备役使用。
这支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毕竟他们可都是花费不菲的金钱与无数粮食打造出来的精锐。
哪怕是看上去战兵总人数比起某些演义里小得多,但是也已经达到了刘备军供养的极限。这还得益于刘备军招募草原来得士兵们,这些人虽然吃得多,但是马匹自备,装备还可以抵偿工资,甚至主要要得赏钱也是可以延期支付的互市里的购粮票据。
这么便宜好用的骑兵,给谁能够拒绝呢?
而且,这支骑兵也将会是这次作战里的奇兵,为刘备军攻取河内和洛阳做最重要的先锋。
不得不称赞,法正对骑兵的理解相当惊人,怪不得很快就成为了和贾诩、庞统一样受刘备重视的谋主,帮助他指挥大军。
单说这北地骑兵乘船南下,人马分别运送这一手就相当绝。
让人难以猜测到刘备军何时会让骑兵突然出现在战场上,以及何时这些骑兵又会在哪里出现。
如此一来,等到袁绍死讯传开,袁谭和袁熙彻底决裂,战事发生的时候。
刘备军预先把军团分成两个部分,包括黑衣骑和血衣骑在内的二十营骑兵南方主力集结在濮阳,做出觊觎豫州的架势,而另一边新招募的游牧骑兵主力加上其余骑兵部队,在北方集结,做出要入侵太原的样子。
如此分别吸引孙坚和曹操的注意力,战略上迷惑对手。
然后刘备军就可以出其不意地突入河内,然后进攻洛阳,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如此一来,就可以重创前来支援袁熙的曹操军,击败他们之后,曹操短时间内必然无法动员更多兵力。
此刻就可以看看孙坚敢不敢在曹操吃了个大亏之后前来支援。他愿不愿意把在豫州的主力兵马赌上来,在兖州的平原上与刘备军来一场真刀真枪的大战。
要在战略上隐藏这么大规模的行动也不容易,需要许多部门的支持,而且水军船只和和大量的粮食都需要重新部署和运输。
与游戏里不同,把粮食从一地转到另一个地方,并不是只要一道命令,三十天之后就会自动出现在另一座城里。
其中会有大量的消耗和损失,简单说你运输的次数越多,消耗越大,粮食也越不足。
因此尽量少的运输粮食就是最佳选择,所以,在迷惑敌人和满足自身作战无数之间的平衡,也需要大量的把握。
可是,这也意味着读到这些情报的人同样足以为此发疯,难以从中看出刘备军到底想要做什么。
毫无疑问,得到刘备军情报的曹操谋士程昱和孙坚谋士张纮就陷入了这样的混乱之中。
他们试图从刘备军的种种情报里找到刘备军行动的线索,这让他们是殚精竭虑,但是依旧很难找到准确的信息。
因为刘备军的调动简单,但是指向性并不明确,可能性太多,只能说他们经常调动到他们认为足够就停下来,让其他人就只能是陷入迷茫。
可是,也有的人并不拘泥于此,他们并不相信情报的准确性,或者他们对情报所显示出来的多样的可能性并不在乎,而是更相信自己的推断。
这样的人有的是愚蠢的代名词,刚愎自用和愚昧无知都可以形容他们。但是,当他们的意见总是准确的时候,我们就会称他们为算无遗策,或者神机妙算。
恰好,曹操和孙坚阵营里都有这样的人物,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神机妙算的美誉,在这一次他们同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
他们就分别是曹操军中的谋士郭嘉,以及孙坚军中的谋士周瑜。
他们的建议也引起了曹操和孙坚的思考,并且做出了全然不同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