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激烈而微妙的讨价还价交锋中,孙全德凭借着他那颗不屈不挠的真心与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在夕阳的余晖下,以三百二十块这一双方都略显踌躇却又难以抗拒的价格,将那条毛色乌黑发亮、眼神中闪烁着灵动之光的小狗,黑妞,紧紧牵在了自己的手中,带回了那个充满炊烟与温馨的小家。
这胜利的果实并未如他预期般受到热烈欢迎,反而在门槛内遭遇了来自自家媳妇儿的猛烈“炮火”。
孙全德的媳妇儿,一位平日里温婉却在大事上绝不含糊的女子,此刻正双手叉腰,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不满与担忧交织的光芒。她的话语如同连珠炮一般,毫不留情地射向孙全德。
“你知不知道家里现在的情况?三百二十块!就为了这么一条小狗?你简直是……”
她的声音因情绪激动而微微颤抖,话语间透露出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深深忧虑。
孙全德一听,心里那股子刚因成交而生的喜悦瞬间被浇灭,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名状的烦躁与不甘。他猛地一站,双眼圆睁,反驳道。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这是头狗,不是普通的阿猫阿狗!将来放山的时候,它能帮我找到多少宝贝你知道吗?三百二十块,已经是看在熟人的份上便宜了不少!”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然而,他的解释似乎并未平息妻子的怒火,反而像是往油锅里撒了一把盐,让局面更加沸腾。
媳妇儿的声音因愤怒而提高了几分,字字句句都戳在了孙全德的心坎上。
“开支!开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月的开支怎么办?米要买,盐要买,孩子的学费也要交!你倒好,一挥手就是几百块出去!”她的眼眶渐渐泛红,声音里带着几分委屈与无奈。
孙全德见状,心中的怒火也被一股莫名的情绪所取代,那是一种混合了愧疚、无奈与坚决的复杂情感。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但话语中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行了,你别管了!这次放山,咱一定要把那大棒槌带回来!到时候,看你还敢不敢小瞧我和黑妞!”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与黑妞在山林间并肩作战,最终满载而归的场景。
孙家的院子里,四条猎狗正欢快地奔跑着,尤其是黑妞,那矫健的身姿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
在苍茫的林海深处,隐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秘密——人参的宝藏。通常来说,人参这自然界中的瑰宝,其最佳的挖掘时机被智慧的老药农精准地锁定在秋季那金风送爽的九月至十月之间。
这段时光,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些灵物设下的盛宴,让它们在历经了春日的细雨滋润与夏日的骄阳洗礼后,根部悄然间汇聚了大地最为精粹的养分。当第一缕秋霜轻轻拂过林间,人参的叶片渐渐泛黄,那是它们向世人宣告成熟的信号。
药农们在世代相传的智慧指引下,对野山参的采挖与加工技艺进行了精妙的借鉴与创新。于是,在这片被秋风染金的林海中,野山参与林下野山参遵循着相同的自然法则,静待着那些懂得它们语言的人前来探寻。
采参之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与挑战。
其一,阴历四五月份,正值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之际。山林间,百草如同初生的婴儿。这一阶段,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放芽草市”。参农们穿梭于密林之间,凭借着世代相传的经验与直觉,寻找那一抹不易察觉的嫩绿。
其二,时光流转至阴历五六月份,山林披上了盛夏的盛装。参叶,就在这片翠绿的海洋中隐匿得无影无踪,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设置的谜题,考验着采参人的智慧与耐心。
这一时期,被称为“青草市”。此时的人参,刚从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冻土中艰难复苏,经历了地上茎秆的初次萌发,虽然生命力旺盛,但其根部尚未充分成熟,出干率极低,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采参老手,也往往难以从这浩瀚的绿色海洋中捕捉到它们的踪迹,更不用说将它们以高价售出。
其三,阴历六七月间,参籽如同被时间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颜色变得异常鲜艳,光洁如玉。
整片山林间,这些参籽与细杆的组合错落有致,形似古老工匠手中的榔头,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红光,因此,这片区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榔头市”。“红榔头市”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是采参人心中的圣地。
在这个季节,山林间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因为野山参的果实终于迎来了它们的辉煌时刻。
人参的生长年限一般是在4-6年内成熟,人参的质量最好。
孙全德,这位屯里的领头人,组织起了屯里所有的人,踏上了一场寻宝之旅。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更是为了整个屯子的生计,为了那份对古老传统的坚守与传承。
原因说来简单,却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前两天,孙全德与家族中五位经验丰富的采参人,在这茫茫林海中转悠了许久,脚步几乎踏遍了每一寸可能孕育奇迹的土地,然而,真正的“狠货”,那些年岁久远、价值连城的野人参,却如同害羞的精灵,躲藏在最不易被人发现的角落,一丝踪迹也未留下。
孙家小叔骂道:“特么真是奇了,棒槌咋这么难找?往年也不能够啊。”
二伯父指了指第五山脊背,说道:“前年那头有片地儿,棒槌太小了,没采,今年估摸着能行。”
李居安和陆志强提枪,也走在屯亲放山的队伍里,两人放声应和着屯里老人和屯亲们的山歌声。
古老的山歌悠扬,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山民歌。
“天头热又长,进山先拜山神爷……”
“山神爷,心眼好,暗中保佑咱挖宝。咱挖宝,不怕苦,一天翻山五十五。五十五没开眼儿,兄弟全都累抱杆!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