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张二河的移民经历2
山东真是个好地方啊,竟然还给肉吃,张二河真希望能这么一直走下去。
又走了十天,张二河一家人到了莱州府城,一直生活在内陆的张二河是第一次见到大海。
张二河一家人都很兴奋,张家堡的所有人都很兴奋。
这一路上有能吃个八成饱,外加还能见到荤腥的饭食养着,移民们也都有了兴奋的力气。
港口上,到处都是一艘艘冒着黑烟的大船,来自各地移民有序的排队上船,等装够人后,冒烟的大船就开走,把人送到海岛上去开荒。
听说接下来他们要坐大船,张二河的儿子很兴奋,张二河其实也很兴奋,这可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坐大船。
然而,接下来的十来天,面对大船的张二河再也兴奋不起来了。
船在大海上航行了好久好久,一路上颠簸不断,好多人都晕船晕得厉害,张二河也吐得昏天黑地。
但一想到未来的美好新生活,张二河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海上漂了十来天,具体是多少天张二河也记不清了,他们乘坐的大船终于是停到岸边。
光着膀子的张二河,带着老婆孩子下了船,重新踏上土地的那一刻,张二河心里终于感觉踏实了。
在船上的时候,船长就早已经给大家讲解过了,接下来他们要去的大岛,叫做爪哇岛,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那里会很热很热。
下船后,张二河就看到了和家乡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没见过的植物,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张二河望着眼前陌生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尽管心中仍残留着晕船的不适,可对新生活的期待还是在心底熊熊燃烧。
他们跟着陈家军的引导人员,朝着安置点走去。一路上,新奇的事物目不暇接,巨大的叶片、叫不出名的奇异果实,还有那在林间穿梭跳跃的小动物,都让张二河的儿子兴奋不已。
到了安置点,吃了上岸后的第一顿饭,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张二河再次踏上了新的路程。
这一次只走了半个来时辰,张二河一家人就被分配到了一个叫做三号村的村子。
在三号村,张二河一家被分配到了一间简易的木屋。虽然屋子不大,但里面锅碗瓢盆等各种做饭的家伙事儿样样都有,比起在陕西时那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已经好上太多。
有了房子,三号村的里正又送来了足够三天吃的大米。
里正名叫孙春生,孙春生告诉张二河,以后口粮就不再挨家挨户送了,每过三天需要张二河自己去村头的村大队去领三天的口粮。
孙春生还告诉张二河,今天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可以在村子四周随便逛逛,熟悉一下环境,明天吃过早饭后到村头的大队集合,统一发放农具,大家一起组织开荒。
张二河满心感激地送走孙春生,转身打量起这个虽简易却充满希望的新家。
妻子忙着整理带来的不多的家什,儿子则在屋外好奇地跑来跑去,嘴里嘟囔着各种新鲜玩意儿。
傍晚时分,吃过晚饭,张二河一家走出木屋,在村子四周漫步。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给眼前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他们遇到了几个同样出来散步的张家堡的熟人,当然也有一些不认识的人,大家彼此打着招呼,分享着初来乍到的感受,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回到家中,张二河躺在床上,满心期待着明天的开荒。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一大早,张二河就带着家人来到村头大队。只见空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劳作。
不一会儿,孙春生出现了,身后跟着十几个壮小伙,推着装满农具的鸡公车,还有三头大耕牛。
“乡亲们!”孙春生扯着嗓子喊道,“从今天起,咱们就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这些农具大家拿好,咱们马上出发去开荒!”
张二河领到了一把锋利的锄头和一把铁锹,跟着人群来到了村外的荒地。
当然,这些农具什么的也都算是陈家军先赊账给大家的,回头大家有了收成,还得还钱。
这种事情,大家自然都是没有意见的,陈家军这一路上又是管吃又是管住的,等有了收成,大家都乐意还账。
一群人来到村外,放眼望去,杂草丛生,荆棘遍布,但这丝毫没有打消大家的热情。
张二河深吸一口气,抡起锄头,狠狠砸向地面。一下又一下,泥土被翻起,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滴进新翻的土地里。
张二河所在三号村一共有100户人家, 一连开荒了八九天,整个村子整理出来差不多300亩地后,开荒工作就被暂时的给叫停了。
里正按户分,一户给分了3亩地,然后就开始教大家如何种植水稻。
张二河只种过小麦和高粱,水稻倒是没种过,不过里正讲解的很详细。
张二河听的也是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里正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里正先是捧起一把泥土,详细讲解着土地的湿度、肥力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又亲自示范如何平整土地,保证水能够均匀灌溉。
接着,他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浸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讲述着浸种时间的重要性,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从选种到育秧再到移栽,张二河跟着里正的指导,小心翼翼地把自家的三亩田都种好了秧苗,看着满地的秧苗,张二河满心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一片金黄的稻浪。
根据里正所说,他们这边种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只要踏实肯干,以后肯定可以富裕起来。
里正还告诉大家,趁着秧苗种上的时间,大家可以在他们三号村规划好的区域,继续申请地块,继续开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