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朝鲜使节团进京、以及封赏
“唉,可惜了那八万陈家军啊,希望朝廷能厚待这些为朝廷捐躯的好汉子们吧。”
朝鲜之战的结果在大明传开的同时,李允谦带领的朝鲜使节团终于是到达了京城。
京城内一片繁华景象,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们熙熙攘攘。
上一次来京城求援之时,心急如焚的李允谦可无心欣赏这热闹景致,这一次朝鲜之事完美解决,李允谦倒是有了需得好好在这京城逛一逛的心思。
不过,这都得等先把答谢大明的流程走完再说。
使节团被安置在驿馆后,李允谦不敢耽搁,立即上书求见崇祯。
崇祯皇帝接到李允谦求见的上书后,当即下令在金銮殿接见朝鲜使节团。
第二日,李允谦率领使节团成员身着盛装,怀着感恩与敬畏之心踏入金銮殿。
殿内庄严肃穆,大明的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李允谦一行人行三跪九叩大礼后,起身呈上朝鲜国王的亲笔感谢国书与丰厚的谢礼清单。
“陛下,此次我朝鲜能解亡国之危,全赖大明相助,陈家军英勇无畏,力退清军,我朝鲜上下感恩戴德,愿永为大明藩属,岁岁朝贡,以表忠心。”李允谦言辞恳切,声音洪亮。
崇祯皇帝接过国书,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慰之色:“贵国与我大明情谊深厚,此次相助乃兄弟之邦应尽之义。”
李允谦又送上了一份国礼。
这时,一旁的礼部尚书站出来,高声宣读朝鲜所贡礼品:“朝鲜国王敬献上等人参百株、白银十万,……”
好吧,朝鲜王虽然被勒索了,但终归也是被大明给救了国,再加上之前的勒索事件都是用流民支付的,朝鲜王也没感觉受到什么损失。
于是,这次给大明的上贡,朝鲜王很是大方的又拿出来了十万两白银。
听到有十万白银,朝堂上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赞叹朝鲜的诚意。
崇祯也很是高兴,十万两银子呢,好像也能办不少的事情了。
接下来就是一番各种礼节各种的客套了。
李允谦对于大明的援助反正就是各种真诚的感谢,至于陈平安勒索朝鲜之事,李允谦是只字未提。
在李允谦以及朝鲜上下看来,勒索这种事情,就是大明皇帝暗中授予的,而且,这次朝鲜支付军费的方式也并不怎么光彩,不好拿到明面上去说,于是勒索之事也就在一种心照不宣之中,没有被李允谦提及。
这次朝鲜使团进京感谢,以及护送使节团进京的陈家军士兵押运近八万鞑子首级一起进京的事情,也被《大明日报》给传播了开来。
接待朝鲜使节团的事情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对这次远征朝鲜的陈平安的奖赏问题了。
毕竟,朝鲜使节团带过来的近八万鞑子首级,那可都是实打实的。
鉴于朝廷实在是拿不出什么钱来,陈平安上书中要求的八万将士的抚恤金,七万五千鞑子的首级的赏银,还有十万大军开拔入朝鲜的开拔银子,朝廷都决定不给了,先欠着,回头等以后有钱了再说。
最后经过一番商议,崇祯皇帝和众臣决定在陈平安的官位上多下点功夫。
直接给陈平安加了一个太子太保的尊衔,外加封了一个伯爵,再就是给陈平安私人赏赐了一些金银财宝、大片良田。
太子太保外加伯爵,如此荣耀,你陈平安总该满意了吧?
至于抚恤的事情,那就不提也罢。
本来,这次的封赏,怎么也得让陈平安进京一趟的,只不过,朝廷没钱,崇祯也不好意思面对陈平安,也就没让陈平安进京,只是派出了传旨太监出京,给陈平安送信。
崇祯九年十一月十三,接到了封赏圣旨的陈平安嘴角上扬。
你丫不给钱是吧?
陈平安立马再次上书,请求抚恤金,首级赏银,开拔银子。
再次看到陈平安上书的崇祯皇帝很生气,丫的,朕不是都让传旨太监私下里安抚你了吗?
崇祯强压着怒火,将陈平安的上书狠狠摔在龙案上,心中暗骂陈平安不懂事。
玛德,朕都已给了你太子太保的尊衔和伯爵之位,还赏赐了财宝良田,丫的你竟然还不知足,三番五次索要银子!
崇祯生气,然后一份公文就到了余大成那,让余大成好好安抚陈平安,银子没有,让陈平安消停着点儿。
陈平安把朝廷给余大成的公文收起当证据,然后继续给朝廷上书。
陈平安有点搞不懂了,自己都从朝鲜回来这么久了,陈家军战力异常的情况,朝廷就一点问题都没察觉到?
还有自己那再次征兵20万的事情,朝廷也丝毫没发现?
好吧,反正从朝廷的反应上来看,大明朝廷是真的没发现。
这一点不能怪大明朝廷无能,都怪陈平安太有钱了。
整个山东地界,上到总督余大成,下到一名衙役小吏,不论大小官员,总是会或多或少都收到了陈平安的恩惠。
崇祯派过来的监军太监,更是被安排的舒舒服服。
就连一些锦衣卫的密探,那也都是没少拿陈平安好处的。
再加上陈平安如今地位尊崇,根本就没人把陈平安的一些动作往造反上面去想。
至于支援朝鲜之战,陈家军把鞑子给打的落花流水,陈家军那不是也死了八万人吗?根本就没有人去在意朝鲜之战的细节。
朝鲜使节团来大明后,更是只一个劲儿的感谢,其他的也没细说。
被陈平安打回老家的皇太极,则是已经彻底的被打怕了,啥小动作也没敢搞,这会儿正缩在盛京里瑟瑟发抖,生怕陈家军找他们大清的麻烦呢。
再加上大明朝廷现在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剿灭农民军上。
一来二去,阴差阳错之下,大明朝廷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陈平安这边。
自己这边没有被注意到,这就给了陈平安更加充足的准备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