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霸天满不在乎地撇撇嘴,说道:“不就是打死个贱民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京城,我李家还没怕过谁。”
包拯听闻,气得脸色铁青,再次重重拍下惊堂木,大声呵斥道:“在本府的大堂之上,岂容你这等恶徒撒野!人命关天,岂有轻贱之分?你目无法纪,草菅人命,今日定要让你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
李霸天心中虽有些发怵,但仍仗着背后的势力嘴硬道:“包大人,你可别冲动。我家主子在朝中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你若动我,怕是给自己惹上大麻烦。”
包拯冷冷一笑:“本府只知王法,不管你背后是谁。任他皇亲国戚,犯了法,本府绝不姑息。”言罢,转头看向公孙策:“公孙先生,按照大宋律法,当街行凶致人死亡,该当何罪?”
公孙策拱手回道:“大人,依大宋律法,当街行凶致人死亡,应判处死刑,以正国法。”
包拯点头,目光如炬地盯着李霸天,说道:“李霸天,你听清了,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你犯下如此恶行,休怪本府无情。来人呐,先将这伙恶徒收监,待本府查明真相,即刻宣判。”
王朝马汉等人上前,将李霸天等人押入大牢。李霸天此时才慌了神,一边挣扎一边喊道:“包黑子,你敢动我,我家主子不会放过你的……”话未说完,便被带出了大堂。
那告状的老者见包拯如此刚正,感动得老泪纵横,连连磕头:“包大人,您真是青天大老爷啊,为小民的儿子报了仇。”
包拯走下公堂,扶起老者,安慰道:“老人家,莫要如此。本府职责所在,定会还你一个公道。只是这案件还需进一步核实,老人家还需在此稍作停留,配合本府调查。”
老者连忙点头:“大人放心,只要能严惩凶手,小民一切听从大人安排。”
包拯回到后堂,公孙策担忧地说道:“大人,这李霸天背后的势力不可小觑,恐怕此事不会就此平息,他们定会设法营救李霸天,大人需早做打算。”
包拯微微皱眉,沉思片刻道:“公孙先生所言极是。这京城果然水深,本府既已接下此案,就不会半途而废。展昭,你暗中留意李霸天背后之人的动向,若有风吹草动,立刻向本府汇报。”
展昭抱拳领命:“是,大人。展某定当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正如公孙策所料,李霸天背后的那位权贵得知他被包拯抓进大牢后,坐立不安。此人乃是朝中一位三品大员,平日里骄横惯了,岂容包拯这般行事。他立刻召集幕僚商议对策,准备对包拯施压,救出李霸天。
这日,包拯正在府衙内整理案件卷宗,忽闻门房来报,说有一位大人前来拜访。包拯心中明白,恐怕是李霸天背后之人开始行动了。他整了整官服,来到客厅。
只见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官员坐在厅中,见到包拯,皮笑肉不笑地起身拱手道:“久闻包大人之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宇不凡呐。”
包拯拱手还礼,冷冷说道:“不知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那官员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包大人,今日前来,是为李霸天一事。李霸天虽行事鲁莽,但毕竟是我远房亲戚,还望包大人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只要包大人愿意,本大人定有重谢。”
包拯一听,心中大怒,但仍强压怒火,正色道:“大人此言差矣。李霸天当街杀人,证据确凿,国法难容。本府身为开封府尹,职责就是维护国法尊严,断不能因私情而废公法。还请大人不要为难本府。”
那官员脸色一沉,威胁道:“包大人,这京城之地,水深得很。你初来乍到,还是不要太固执为好,不然,恐怕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包拯毫不畏惧,义正言辞地回道:“多谢大人提醒,但包拯一生只知奉公守法,为民请命。若因畏惧权势而放过凶手,包拯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又如何对得起圣上的信任与重托?大人若再提此事,休怪包拯不讲情面。”
那官员见包拯软硬不吃,气得脸色铁青,拂袖而去,临走时还咬牙切齿地说道:“包拯,你给我等着,咱们走着瞧!”
包拯望着那官员离去的背影,微微皱眉,心中明白,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但他心中秉持着正义,丝毫不为所动。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包拯就接到了宫中传来的口谕,说是仁宗皇帝听闻了李霸天一案,让包拯进宫面圣。包拯心中暗忖,想必是那官员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但他问心无愧,坦然入宫。
来到宫中,包拯见到仁宗皇帝后,行过大礼。仁宗皇帝看着包拯,神色有些凝重地说道:“包拯,朕听闻你刚到开封府,就接了李霸天当街杀人一案,可有此事?”
包拯拱手回道:“回陛下,确有此事。李霸天当街行凶,打死无辜百姓,证据确凿,包拯已将其收监,准备依法处置。”
仁宗皇帝微微点头,又道:“朕也知道李霸天罪有应得,但他背后的那位大人,在朝中颇有势力,且一向对朕忠心耿耿。若因此事与他闹得太僵,恐怕会影响朝中局势。朕的意思是,你能否从轻发落,给那大人一个台阶下?”
包拯心中一凛,赶忙跪地奏道:“陛下,国法乃立国之本,若因权贵而随意更改,恐失民心。李霸天当街杀人,性质恶劣,若不依法严惩,何以服众?陛下圣明,当以天下百姓为重,以国法为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