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目光扫过其他官员,继续安排道:“其他的省级官员,除了一人留守长沙外,一人选一个受灾严重的地点去赈灾。”
在长沙又做了风行雷厉的安排之后,张伟又匆匆带人赶往了水灾最严重的常德地区。
在常德呆了半个月以后,张伟又来到岳阳跟谭怀德交换,随后又来到益阳。
在三个水灾最严重的地方,张伟终于亲身体验到了古代普通百姓面对灾难时脆弱的抵抗能力。
此次受灾的三个地方可以称之为湖南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无论是从建筑规模还是百姓的衣着来看,都比自己老家昭陵府武隆县强很多。
尽管如此,面对这滔天的洪水和基本绝收的粮田,很多百姓已经被逼的无家可归,甚至要卖儿卖女才能活下去了。
张伟面对这种情况也救不了太多的人,只能督促官府尽量公平的赈灾,确保尽可能多的人有活下去的机会。
根据张伟不完全的统计,普通的灾民在这次水灾中生存下来的概率大约只有7到8成。
这还是在官府积极赈灾,这个地区本身物产比较丰富的情况下。
灾民中最容易存幸,存下来的就是青壮,其次是小孩,最次是老人。
一群灾民中,往往最先消失的是老人,然后不见的是小孩,挺到最后的基本上都是青壮。
因为充分见识了灾民的无助和可怜。
张伟对于与在赈灾时还敢于捞钱贪粮的官吏,见一个杀一个,绝不手软。
张伟靠着自己的钦差身份和御赐的王命旗牌,对四品及以下官员有便宜行事的处置权利。
靠着便宜行事,先斩后奏的权力,张伟手起刀落,一连杀了好几个州县的主官和负责账灾的次官。
在确认岳阳府的通判贪污了两千石赈灾粮之后,张伟直接把这位从五品的官员当着灾民的面就地正法了。
完事之后,张伟还把渎职的岳阳知府也罢免掉,从长沙直接安排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官员接任岳阳知府。
此消息一出,整个湖南官场都为之一振,赈灾的风气也大为好转。
由于张伟指挥得当,调度及时,又带头亲赴一线。
整个湖南行省的赈灾工作颇有成效,把绝大部分赈灾粮都用在了灾民身上。
当然,老天也比较消停,到了九月初,天气开始逐渐放晴。
到了九月中旬,湖南的水灾基本消停下来。
到九月底,赈灾工作也基本收尾。
张伟的湖南之行总算要告一段落。
十月初,张伟在岳阳安置好最后一批灾民之后,快马返回长沙,准备从长沙返京。
当然,返京之前,张伟还有一件不得不的事。
那就是去祭拜故去好些年的邹二伯,并拜访自己的好友兼大舅哥兼亲家邹标。
邹二伯从鸿泸寺少卿的位子退下来返回长沙老家之后,没几年就走了。
当时远在苏北的张伟夫妇自然没有办法亲身回长沙祭拜。
这次张伟来长沙之前,妻子邹若芙一再要求张伟一定要好好祭拜邹二伯一番。
邹二伯就葬在长沙邹家的祖坟里。
由于张伟要来祭拜邹二伯,所以邹标也特意赶回来陪同张伟祭拜。
邹二伯算是张伟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个官场领路人。
他不仅庇护了的自己妻子邹若芙的成长。
实际上,他在张伟成为官员之前和成为官员的初期对张伟也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人生就是这么残酷,像这样对自己有莫大帮助的长辈,张伟自从十多前分别后也就没有再见过面。
此时再见,已经是阴阳两隔。
张伟在邹二伯坟前上过三柱香之后,开口对邹标说:”修文,你在长沙的工作怎么样?
要不要调到北京去,和永平\/婉宁他们小两口团聚团聚团,婉宁给你生个了大孙子,小家伙十分可爱。”
邹标自嘲道:";打托卓然你的福,有你这个担任阁老的亲家在。
现在我在长沙当着七品的小官,但是享有待遇却和布政使大人差不多的待遇。
连我们长沙府正四品的知府大人见了我的面,都客都要客客气气的先打招呼。";
";至于调去北京的事,暂时就不用了,我从小就在长沙生活,在这里待惯了。
当年父亲在北京当官的那么多年,我们夫妻两口子都一直待在长沙。
现在老了老了,更是不想动了。”
";至于永平和婉宁小两口,就让他们自己侍在北京生活吧,我们两个老人过去有什么用呢?
更何况我现在还有个官位在身,还不舍得走呢。
对了,卓然你是不是马上就要回京了?
我这里有太多的请托想求见你。
我都推辞掉了,但是有两份我觉得你可能会有意见一下。”
张伟:";那你说说看。";
邹标:";第一份是长湘书院的现任山长,想请你回长湘书院看一看。
你当年读书的地方,还有你的宿舍,现在都保留的好好的。”
张伟想了一下说:";行吧,明天走之前,上午抽空去长湘书院转一转,看一看我当年读书用功的地方。";
邹标:";这个第二份邀请就是像李玉清等当年折桂学社的老朋友,老同学想见你一面。”
张伟哈哈一笑道:";什么?”折桂学社";这个当年我和李玉清一起创立文学学社还在呢?
那行吧,正好把他们也请到长湘书院来,咱们就在长湘书院边逛边聊吧。”
邹标:";这折桂书学社能够延续至今也是托你的福啊。
由于你的传奇经历,折桂学社现在在长沙四大书院中颇有影响,每年总要中一两个新科进士。”
张伟:";我以前一直在苏北为官,这两年才调回北京,以后可以关注一下这些同乡的后辈。”
张伟在北京为官的这几年,有不少湖南同乡的官员投到张伟门下。
张伟依据能力和品行也收下了几个同乡作为自己圈内人。
但张伟还真的没有留意到有人提及过这个当年自己创办的学社。
当天,张伟与邹标这对老友在张伟的钦差大营内把酒言欢至深夜。
借着酒劲,两人好好回忆了一番当年求学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