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二年,山西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旱灾,但运城府的灾情远比晋阳府严重。
朝廷调拨的第一批赈灾粮也是优先给运城府的。
但王楠的长子山西右参政王本乾经不住老家同乡和亲戚们的苦苦哀求。
把第一批赈灾粮优先调给了晋阳,十日之后再调拨第二批赈灾粮补给运城府。
此举导致了运城府相当一部分灾民会得不到及时救济的而饿死。
在某位运城籍高官的推动下,此事引起了督察院的高度关注。
后来督察院查明并公布真相之后。
运城的父老乡亲愤怒了,直接把王本乾的右参政府邸给围了。
现在,王本乾已经被督察院以渎职的罪名锁拿进京。
王楠的长子王本乾是他最器重的儿子,之前的科举和为官之路也一路顺畅。
想不到已经走到行省右参政的高位的王本乾,却因为一时心软栽在这样的事情上。
此事发生后,王楠一夜之间就增加不少白发。
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王本乾的丑闻刚传来不久。
就从四川传来了第二个令王楠难受的消息。
由于增加了盐业特许费,四川某处盐场为了把增加的费用转嫁给底层盐工。
克扣盐工的正常俸禄不说,还逼迫盐工们进行免费义务劳作。
盐工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出现了小规模的暴动事件。
这场暴乱虽然很快就被平定下去。
但其提出的“打倒奸相王楠,还朝廷一片清明”的口号,却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从四川盐场传遍了各大盐钱茶的产区,并且逐渐在京城流传开来。
这让王楠越发感觉到不安。
这两件事已经让王楠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张伟回来的当晚,北京顺天府的通判杨渥就上门拜访了。
杨渥告诉了张伟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
张伟:”什么,人死了,你打算让王用去告官?这行得通吗?
哦,王家孙子愿意去指证他自己的父亲,这是真的吗?
这个王用,有没有胆子,嘴严不严?”
杨渥:";王楠的这个长孙也很奇怪,据说他刚知道因为自已与姨娘偷情,导致姨娘被父亲残忍打死时。
满脑子全是害怕畏惧,什么也不敢说。
当王用跟他描述姨娘了死前的惨状,并带她看了姨娘的尸体之后。
这个长孙又变得愤怒起来,表示要去顺天府出庭指证他自己的父亲。
至于安全问题,大人放心,王用自己现在也不知道他背后一直站着我们。
即使他这里出了事,也绝对牵涉不到我们。”
张伟沉默了许久最后说:";王二老爷的小妾,毕竟也是一条人命,人命没了,咱们总不能挡着人家家属去喊冤吧。";
杨渥:";卑职明白了。";
张伟:“等一等,办事之前,先想办法不经意让谷相公知道此事。
杨渥:";是。”
两天之后,正在和内阁成员们总结各地赈灾花费的首相王楠有点焦头烂额。
原因无他,赈灾又花超了,户部的银子可能用到今年十二月又要见底。
想起去年因为户部没有银子时内阁的窘况,王楠不由得心烦意乱起来,
再加上这些天家里家外的一些烦心事,让王楠的眉头皱的更加深了。
突然,王楠的亲随在内阁值房外紧急求见。
王楠神色不悦的出来后,亲随来到他的身边,低声对他说:";老爷不好了,家里出事了。”
王楠:”什么事,这么急?";
亲随在王楠耳边一阵耳语:”孙少爷去顺天府告二少爷虐杀妾室。";
王楠听完之后:”具体怎么会是这对逆子逆孙?是要气死老夫吗?”
亲随正想告诉王楠具体情况时,大昌帝派人来这边请内阁全体阁老去太和殿议事。
内阁众人来到太和殿之后发现此时有部分的武将勋贵,也在此等候他们。
大昌帝见到内阁众人,就开口道:“王先生,向阁老,现在国库的存银,还有多少?能不能支撑到年底?”
财相向守辉略加思索就道:";回禀陛下,现在国库还有存银三百多万两,大概只能撑到十一月下旬左右。
大昌帝道:";那行吧,先从国库调100万,把京师及周围军队后两个月的军饷先发了吧。
其他的内阁赶紧想办法补齐。“
原来这一次大昌帝学聪明了,害怕内阁再以可能引发兵变来恐吓他调拨少府经费。
他提前直接把带兵的将领全部叫进皇宫,让他们问内阁讨要军费。
这些勋贵和领兵武将们见大昌帝开口,急忙把内阁众人俗围了起来,讨要军费。
首相王楠见此情形,激奋道:“陛下,户得存银是要用来维持朝廷各衙门周转的。
你现在让户部优先给将士们发两个月的军费,那么很多衙门可能维持不到12月就会无钱运作了
您不能为了少府不出钱就出此下策,这朝廷还是您的朝廷呢?”
大昌帝道:”反正少府今年是没钱在贴补国库了。
这两年持续不断的旱灾和水灾,已经把少府那点存银早就耗光了。
朝廷衙门运转的经费问题,还请内阁诸位先生想办法吧。”
首相王楠看着一毛不拔的大昌帝,有点无奈的指责他说:";陛下,您是天下之主,现在朝廷国库有难,这个时候应当人人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您要为天下臣民做表率,可不能撒手不管呀!”
大昌帝也被王楠说的挑起了怒火,他对王楠说:";王首相,王先生,朕的内庭开支较先帝时已经减少了三成有余,你们还想怎么样?
朕可听说你们阁臣的生活一日比一日好,根本就没有要与国同难的意思。";
王楠正要反驳什么,此时顺天府尹何光急匆匆的进入到太和殿,求见大昌帝。
大昌帝问:";何爱卿,你这么着急来见朕,有何要事?";
何光与副相谷少海的眼神交汇一下之后,他低声回答大昌帝道:“臣原本是进宫来求见王首相的。
在内阁那里,听说内阁大人们在太和殿这里议事,臣才赶过来这里。";
(明天周末休息一天,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