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朕早就说过,这崇祯果真是个庸碌之辈,刻薄寡恩,众叛亲离那都是必然的。就他这治国理政的本事,也就比杨广略强些许,甚至可能还比不上。” 赵构惬意地坐在一旁,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天幕上的景象,一边眉飞色舞地对秦桧说道。
话落,他又笑着夸赞了秦桧一句:“爱卿当真是料事如神,那朱由检果然如你所言,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对阿斗至少不会刻薄寡恩,这个崇祯连阿斗都不如。”
秦桧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恰到好处地回拍了一句马屁:“陛下圣明,洞察秋毫,此皆陛下之功,微臣不过是略陈浅见罢了。”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彼此的心领神会,对对方的满意度又增添了几分。
赵匡胤凝视着天幕里后人评论区中透露的信息,不禁感慨万千:“看来,但凡皇帝到了亡国之时,总有各种各样的缘由。这朱由检能力有限,又欺软怕硬、刻薄寡恩,最终落得个自缢身亡的悲惨下场,倒也在情理之中。” 他见识过太多的亡国之君,就拿自己手中所灭的那些国家来说,亡国之君们要么沉溺于声色犬马,贪图享乐,荒废朝政;要么自身能力不足,使得文武大臣们纷纷离心离德,最终国破家亡。不过,崇祯能以自缢这种较为体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倒也算得上是有几分刚烈。
念及此处,赵匡胤对这位明朝皇帝不禁生出了几分敬重之情。“怎么说呢…… 至少比李隆基要有骨气,敢于殉国,而不是像李隆基那样,丢弃都城,狼狈逃窜到蜀地。”
恰在此时,李隆基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一脸疑惑,总感觉似乎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他抬眼望向天幕里后人对朱由检性格缺点的评论,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亡国之君终究是亡国之君,哪怕殉国之举再壮烈,也无法掩盖他断送江山的事实。”
虽然后人只提及了朱由检的几个缺点,但李隆基心里清楚,这几个缺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已然是致命的。在盛世之时,这些缺点或许还能被暂时掩盖;可一旦身处乱世,这些缺点便会被无限放大,国家也将因此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李隆基暗自思忖,倘若自己身处朱由检的麾下,为了朱家江山拼死奋战,最后却不幸战败,还惨遭处置;而那些同样战败,却因手握兵马的将领,即便明知他们是兵败的罪魁祸首,朱由检却不敢加以惩处,反而还要好言安抚。反观自己,为国家拼尽了最后一丝力量,却落得个被痛下杀手的下场,如此一来,朝廷里的其他人又怎能不感到寒心呢?仅仅凭这一点,李隆基就认定,朱由检丢了江山,实在是咎由自取,一点都不冤枉。
在其他时空,像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刘邦、刘彻、嬴政等一众帝王,也都持有类似的看法。
朱由检对待前线兵败将领的这种双标做法,实在是让他们忍不住摇头叹息。战败了,自然需要有人承担责任,杀几个将领以震慑众人,让其他人不敢在日后的战事中拖后腿,这本无可厚非。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杀的偏偏是那些忠心耿耿、不该杀的人;而那些真正该杀的人,他却畏畏缩缩,不敢动手,反而还要小心翼翼地哄着。这种做法,无疑尽显他对外的软弱无能。
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们看到这一幕,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在这个时代,只要手中有兵权,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拼光了兵马的人,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任人宰割。如此一来,人人都只想着自保,又有谁还愿意真心实意地效忠朝廷、效忠皇帝呢?
刘鸿看着这些评论,不禁重重地叹了口气。天地龙鳞的音乐,配上崇祯上吊的画面,以及明朝那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景象,实在是极具感染力。
大明的灭亡,对于中国的国运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倒不是他对明朝有着特殊的归属感,只是对于明朝在这个时候走向覆灭,感到深深的惋惜。在刘鸿看来,明朝会走向灭亡是理所当然,毕竟王朝周期律在那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无法跳出这个怪圈。
但灭亡明朝的李自成实在是太过无能。他好不容易夺取了江山,却根本守不住,白白便宜了满清。
“若是满清不像元朝那般,故意封锁科技,故意让百姓沦为文盲,那中国也不至于在科技上被西方远远吊打。至少在武器装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鸦片战争时,双方的战绩也不会如此惨不忍睹。倘若真是那样,即便满清最终覆灭,后人对满清的评价,想必也会有所提升吧。” 刘鸿在心里暗自想着,可惜,历史从来就没有如果。
刘鸿不过是稍稍走了会儿神,便很快回过神来。
他也失去了继续看下面那些评论的兴致,反正大概内容他都能猜到。无非是沙雕网友们对崇祯的功过进行激烈的辩论,辩着辩着,就会把明朝与其他朝代进行对比。到最后,那些情绪激动、言辞极端的人,甚至会演变成一场毫无底线的骂战。稍微文明一点的,还能克制住自己;而那些极端的人,就会满口污言秽语,问候对方的家人。
想到这儿,刘鸿最终选择关掉了这个视频。这一举动,让清朝以前的古人们纷纷暗自叹息,倍感可惜。他们原本满心期待,能从这些后人的评论区里,多了解一些明朝的情况,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以免自己的国家重蹈覆辙。
尤其是崇祯,更是迫切地想要从后人的只言片语中,探寻出救治国家的良方。可万万没想到,刘鸿竟然看到一半就关掉了视频。这可把崇祯急坏了,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帝王形象,语气急促,大声喊道:“别关,别关啊!再让朕看看,再让朕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朕的大明啊……”
身旁的王承恩看着自家皇上急得眼眶都红了,几乎要哭出来,赶忙上前安慰道:“皇上莫要着急,咱们的时间还充裕着呢。或许下一个视频,就会有救治我大明的良方。”
崇祯听了王承恩的话,逐渐冷静了下来。他仔细一想,觉得这话确实在理。大明虽然最终会在自己手中灭亡,但也并非是马上就会发生的事情。天幕上那个演绎自己的后人不是写过血书吗?自己在位足足有十七年的时间,那么现在,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这一切。最起码,只要自己还在位一天,建奴就休想踏入北京城半步。
至于以后…… 天幕所透露的信息,已然足够自己慢慢做出改变。别的暂且不说,至少对于战败大臣的处置,绝对不能再像历史上的自己那样,赏罚不分,从而寒了文武大臣们的心。
想通了这一切的崇祯,心中的急切渐渐平息。他突然转头对王承恩说道:“朕要下诏罪己。” 这话一出口,直接把王承恩惊得愣在了原地,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