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鲁见状,脸色微微一变,但仍嘴硬地说:“哼,不过是些小伤,咱们大清的勇士可不会被这点小伤吓倒!弓箭手,给我还击!让明军知道咱们的厉害!”】
【清军的弓箭手纷纷张弓搭箭,向着明军射去。但由于明军有蒸汽盾牌车的防护,伤亡并不大。】
【巴特鲁看着这一幕,心中有些着急,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别急,他们这是在消耗我们的箭矢。等他们靠近,咱们再用滚木礌石招呼他们。”】
【明军似乎看穿了巴特鲁的想法,并没有急于靠近。蒸汽大军继续有条不紊地发动攻击,投石机不断地砸向城墙,弩箭也持续射击。】
【城墙上的清军开始有些慌乱,刚才的狂妄自大逐渐被恐惧所取代。】
【一名清军士兵惊恐地说:“将军,这明军的攻击太猛烈了,咱们快顶不住了!”】
【巴特鲁怒吼道:“慌什么!都给我稳住!咱们大清的勇士不会轻易认输的!”】
【但此时,城墙已经出现了一些裂缝,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巴特鲁看着摇摇欲坠的城墙,心中终于有些后悔自己刚才的狂妄。但他还是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大声喊道:“兄弟们,跟我一起死守城墙!只要咱们坚持住,明军就拿我们没办法!”】
【然而,明军的下一轮攻击更加猛烈。蒸汽火炮被推了出来,对准城墙发射。】
【一声巨响,城墙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清军士兵们被倒塌的城墙掩埋,发出阵阵惨叫。】
【巴特鲁看着眼前的一幕,脸色变得惨白。他知道,自己的狂妄自大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明军见状,迅速发动冲锋。士兵们如潮水般涌进关隘,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
【巴特鲁抽出长刀,大喊道:“拼了!”便带领着剩余的清军士兵,向着明军冲去。】
【但此时的清军早已没有了之前的狂妄与自信,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败下阵来。】
【巴特鲁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被明军将领一刀砍倒在地。】
【他倒在地上,看着明军士兵,眼中充满了不甘:“我……我不该如此自大……”】
【随着巴特鲁的倒下,大清关隘的守军彻底溃败。明军顺利占领了关隘,向着大清的腹地继续挺进。】
【而这一切,都源于清军那盲目自大的心态,他们小看了明军的实力,最终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洪武位面
明太祖朱元璋紧盯着天幕,瞧着清军那副狂妄自大的模样,又看看朱由检率领的大明蒸汽大军,不禁抚须大笑:“哈哈哈哈,瞧瞧这些蛮夷,还活在十年前的梦里呢,竟不知我大明如今已如此强盛。这孩子,有咱当年的狠劲,咱老朱家的种,就是不一样!”
徐达看着天幕中激烈的战局,神色严肃,抱拳道:“陛下,小陛下此番出征,气势如虹,不过敌军虽自大,但困兽犹斗,恐怕还会负隅顽抗,小陛下不可轻敌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关切与期许:“咱当年从一无所有到打下这大明江山,靠的就是步步为营,绝不能在阴沟里翻船。”
刘伯温在一旁,手抚长须,沉思道:“陛下,观小陛下的排兵布阵,已有几分火候。但战争之道,攻心为上。待清军受挫,可派人劝降,分化他们的势力,如此或能事半功倍。”
朱元璋眼睛一亮,赞道:“伯温,还是你想得周全。这孩子要是能巧用攻心之术,不仅能减少伤亡,还能更快平定大清。咱大明的江山,还得靠这些子孙后代好好守着、开拓着。”
朱元璋又转头看向徐达,说道:“徐达,你征战半生,经验丰富。若你在小陛下身边,可有什么良策助他一臂之力?”
徐达略作思考,说道:“陛下,可在关键之地设下伏兵,以防清军突围逃窜。同时,派遣精锐部队,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如此一来,敌军不战自乱。”
朱元璋满意地笑道:“好!就该如此。咱相信这孩子,定能不负众望,把大清收拾得服服帖帖,让我大明的威名,传遍天下!”
……
永乐位面
明成祖朱棣看着天幕中激烈的战斗,热血沸腾,一拍桌子说道:“好!这孩子干得漂亮!这些大清蛮子,竟敢小瞧我大明。想当年,朕五征漠北,何等威风,如今这孩子也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天威。”
郑和在一旁满脸兴奋,拱手道:“陛下,此役若胜,大明的威望必将远扬四海。不过,后勤补给至关重要,需确保大军粮草充足。”
朱棣点头称是:“郑和,你心思缜密,筹备后勤之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全力杀敌。”
又转头对姚广孝说:“广孝,你有何见解?”
姚广孝目光深邃,缓缓说道:“陛下,战争不止于武力,还需收服人心。待大清平定,可在当地选拔贤能,为我大明所用,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朱棣大笑:“哈哈,广孝所言极是。咱不仅要占领他们的土地,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
仁宣位面(仁宗视角)
明仁宗朱高炽看着天幕,微微皱眉,对杨士奇说道:“虽我军士气高昂,但战争终究会给百姓带来苦难。士奇,你觉得该如何减少伤亡,尽快结束战事?”
杨士奇躬身说道:“陛下仁慈。可在进攻之时,多派使者劝降,晓以利害。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乃百姓之福。”
朱高炽点头:“嗯,你说得对。传朕旨意,让小陛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杀戮,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
又看着天幕中奋勇作战的明军,感慨道:“希望这孩子能早日凯旋,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
仁宣位面(宣宗视角)
明宣宗朱瞻基兴奋地看着天幕,对身旁的于谦说:“于爱卿,看这孩子这一战,必将名垂青史!看那清军的狂妄模样,如今被打得落花流水,实在痛快!”
于谦神情激昂,抱拳道:“陛下,此乃正义之师,必胜之师。不过,战争变幻莫测,还需时刻警惕。”
朱瞻基用力点头:“是啊,希望这孩子能大获全胜。待他归来,朕定要好好庆贺一番,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