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雅听到跟任胜利重逢的话后也是喜出望外,毕竟那算是糟心岁月里共患难的苦命人。
跟三十多年前不同,这次相见,两家人的心情都格外复杂。从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的落差绝对难以言喻。
此时的巧妮变化最大,体态敦实就像是一桩行走的麻袋,一件宽大的老头衫松垮垮的套着臃肿的上身,曾经的大乃子像两个干瘪的茄子耷拉在胸前,透过洗的有些透明的布料能清晰的看清轮廓……整个一胡同大妈范。
看到古小满和李小雅进门,巧妮先是瞪大眼珠子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然后就尖叫着跑回去换衣服。
“老任你个死鬼,也不知道提前打个招呼,让我好好的拾掇拾掇,这副样子咋见人吗?”
“你个干板婆娘有啥拾掇的,整个就一麻袋桩子,哪像人家小雅姐,老都老了身材还是这么棒。”
任胜利的话立刻遭来巧妮的问候,她在卧室里声音提高了十几度。
“你个老东西这是嫌弃我了吗,当初要不是我爷爷可怜你,没准你早就饿死在那个犄角旮旯了……”
说到这里任胜利顿时哑火了,这些年都是如此,这女人一旦被触怒,就会拿当年的恩情说事,还让任胜利无法反驳。
古小满看了看李小雅,俩人都不约而同的笑了,任胜利这怕老婆还不是一般的怕。
巧妮人虽然变得没法子看了,但是做饭的手艺却有些了得,四个人一起喝了点酒,然后就是各种感叹,最后话题就扯到古孝贤和马秀莲两个人身上。
李小雅红着脸说道:“我娘临了提了个我们都没想到的遗愿,就是让我们带着她的骨灰,重走一趟当年的逃荒路,所以骨灰就一直在殡仪馆寄存着,我们打算等到了退休后,再完成她的遗愿了。”
巧妮咂摸了一下嘴:“婶子估计是觉得小满现在挣了钱,家大业大,怕你们守不住胡乱浪费,这才想了这么个主意吧!”
古小满和李小雅相视一笑,突然明白了老娘和婶子的苦心,同时也会心的笑了。
任胜利夫妻回访是在一个礼拜后,‘知味酒家’当时已经再次扩张,不仅面积增加了两倍,名头在当地餐饮界也成了首屈一指的头牌。
夫妻俩参观完后,是一个劲的赞叹。
“我儿子以前也说过,生意做遍不如卖饭的说法,看你们生意做得这么好,我都有些心动了,现在孩子们也大了,我们俩就寻思着弄点啥事,给自己挣点养老钱呢!”
任胜利夫妻的确想过做点啥小生意,现在山货也不好卖了,一天天的利润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古小满听到他的话后心有所动,就建议他做点蔬菜配送的买卖,不仅回本快,还能照顾家里。
而且还有个最大的生意,立马就能交给他们。
那就是‘知味酒家’的配送,这玩意一天的鲜菜配送量都要过万,利润绝对不差,根据古小满所说,仅他一家的生意,恐怕都够任胜利夫妻俩忙活的。
于是‘胜利餐饮配送’在第二个月就成立了,任胜利专门顾了个司机,买了辆大金杯面包车,直接就搞起了新鲜蔬菜的生意。
大饥荒年代的一餐一饭对古小满夫妻来说,都是救命之恩,值得他们夫妻为此涌泉相报。
岁月如歌,时光流逝,时间眨眼就到了二零一三年,古小满这年六十六岁了,李小雅比他大了三岁,俩人已经于一年前退休,生意直接交给了闺女两口子打理,因为他们的儿子找了个澳洲女人,选择在那里定居了。
任胜利夫妻给‘知味酒家’送了十年蔬菜,然后前几年也光荣退休,现在就彻底闲暇下来。
这时马秀莲的遗愿再次被李小雅提起,两个人就约了任胜利夫妻吃饭,询问他们有没有兴趣一起重走一下当年的逃荒路。
结果这夫妻二人站在没啥事,直接拍着大腿应承下来。
其实说重走逃荒路就是个说辞,现在哪哪都修了公路,开着车子一路走一路游玩,顺便在记忆中搜寻一下曾经的小路、村庄、施舍给吃食的活菩萨们。
一路走来,记忆就像是一部老书一,样被一张张掀起,那些无私馈赠的山林,住宿过的山洞……一条条不知名的山间溪流,都被重新唤醒,在记忆深处奔流……
那个曾经陪伴他们熬过寒冷冬季的山洞,如今早就搜寻不到了,也许里边丑陋的编筐还在,也许已经不再,但是记忆深处的年轮,却随着岁月流逝越发深刻。
经过豫陕走廊的时候,他们有幸再次经过那个三线建设的兵工厂,也就是给古小满和李小雅两家人换购劳动服的小镇。
不过这里早就失去曾经的作用,厂子也搬迁出了山沟,曾经一排排的筒子楼还在,不过大多数已经人去楼空。
走到那个叼烟袋锅子的大婶门前,古小满指着已经破财的不成样子的平房木门说道。
“小雅,你看这里,当初那个大婶就是坐在那块石头上给我们说道的。”
李小雅轻笑:“可不是嘛,当初我们两家人破衣烂衫,人家连家门也不敢给我们进,生怕吓坏屋里的孩子呢!”
古小满看着破烂的木门,突然有些兴趣,他走上台阶,推了推木门,结果门轴应声断裂,木门向后倒下去,露出里边的一应家什来。
破旧的板贵、桌椅、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不过都已落了厚厚的一层尘埃,看着物是人非的屋子,俩人不禁有叹息起来……
“记得那个梳着大辫子的姐姐,就是在供销社上班那个,她叫啥来着?”
古小满挠着花白的头发思考,半个多世纪过去,当初卖给他们劳动服的女孩,也许此刻跟他们一样,也到了黄昏的时刻。
“好像是叫海燕来着。”
李小雅想了半天突然记起了女孩的名字,俩人都笑着看向对方。
“真的老了啊,记忆力早就不如以前了!”
两家人最终在古家河畔抵达终点,马秀莲的骨灰才终于入土为安。
古小满指着小洋楼后边的六孔窑洞,颇为感慨地说道:“两家人到这里的时候,我爹实在是走不动了,这才起了定居下来的心思,却没想到,这里居然真的成了我们的定居地,你看我们的身份证。”
任胜利夫妻俩往古小满的手上看过去,只见身份证上写着……红旗镇、三道河大队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