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的突然出现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花大帅拿他们当自己人,索性也没瞒着他们,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大致讲了一遍。
原来在北境时,太子就察觉到朝中有人意图谋反。起初他还以为是下头的几个弟弟在作怪,有心提防了一阵却依旧吃了不少闷亏。于是太子决定从明面转到暗处,决定搭上芦叶军的这条路子来一个出其不意。
说到芦叶军,就不得不提到北国的叶家。
叶家满门忠贞,每一代都能出几位能担重任的大将。
人才济济的叶家自北国兴起时便声名显赫,无论上头的主宰者换多少任,叶家都宛如一座急湍中的镇石一般稳稳的屹立在朝中。
一个家族兴盛了太久,就很容易遭到忌惮。
声名显赫的叶家被弄权者扒皮抽筋地折腾了一番,等到沉冤得雪之时,原本牢固的芦叶军已经被分裂成了两半。
一半人依旧忠诚于叶家,大部分都是由一些念旧的老兵组成。
另一半则是墙头草,指望着能攀附权臣的一阵青云直上。
信仰不同的两方人马摩擦不断,直至向南进攻的指令下达后,两块阵营才彻底起了冲突。
以叶家为首的老芦叶军认为此时水草丰美,应当休养生息,囤积到足够的物资再起战事。
以新贵为首的新芦叶军却认为此时的南边主将更替,军心动荡正是趁机而入的好机会。
两方人马争执不下,于是就一起上书给了朝堂。
就在老芦叶军乖乖等着批示之时,新贵们早就趁机搭上了苍狼部,准备以芦叶军的前锋为诱饵,不择手段猛攻的同时来一出声东击西,打算两方合力一举攻破西面的边防。
这个计谋算不上有多么高明。可偏偏坏就坏在朝里面依旧有人和他们暗通了款曲。
被有心人设计的太子和花大帅都不约而同的中了同一个圈套。没等他们从阴谋中逃脱呢,外头的舆论又要将她们打入旋涡。
两个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
太子殿下快刀斩乱麻,用强硬的武力快速平息了北面的战事。
花大帅那边却在放着长线,只做防守不与进攻,打算在周旋的同时摸清楚内贼的位置。
北面破局太快,打破了地方想要让西面孤立无援的策略。于是他们又再次设计,派遣出无数的精锐死士,打算将这二人截杀在无人的荒野里。
太子殿下与花大帅果然中了计,顺利地消失在这两场出其不意的截杀里。
截杀过后流言渐起,失去了主帅的西面边军被一轮又一轮的强攻逼迫的简直要喘不上气。北面的芦叶已经撤离了战场,又有老将镇守,因此倒是相安无事。
花大帅与太子同样在险境里彻夜奔逃。她们一个胆气过人,在落入绝境选择主动跳崖后,险而又险的留下了一条命。另一个则插柳成荫,在逃命的路上幸运地遇上了叶家的副将,凭借着之前的交情成功的躲过了这一劫。
北国叶家不愿开战,这事太子心知肚明。于是太子趁机游说,以自身为担保定下了潜伏拒沙关外等待伏击苍狼部的计划。
至于太子是如何与花大帅联系上的呢,这就不得不归功于太子在游历时曾留在花家大营里的那个书生。
前言述尽,紧接着的就是坐等好戏了!
苍狼部果然如同预料的那般仓皇的逃出了拒沙关。拒沙关外风沙弥漫,只有数十里外有一座摇摇欲坠的古城。
原本以为看见希望的苍狼部被横空而出的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本就是溃散的败军,在临近家门前又被人设下圈套来了个瓮中捉鳖。
苍狼部的将领气急攻心,朝着对面的旗帜大喊了几声“芦叶无耻,何以为盟”后又不甘不愿的被割下了头颅。
剿灭苍狼主力后,芦叶军叶不是没起卸磨杀驴的心思。
可是太子临危不惧,只是冲着交情匪浅的叶副将笑道:“昔日我俘你做囚,今日换一换,倒也算的上公平。只是往日我爱重你的人品,虽然有意聘你却可惜不得垂青。如今我既陷你手中,不知可否能有表露衷肠的机会?”
太子此人看似正派,可私下里却没一句正形。
叶副将扼住铸了属下想要煽风点火的行径,冷静分析道:“两军联手,所图的并不止这一点,中原太子你们动不得。”
被制止的下属很快也回过味儿来,明白到,他们此举本就是擅自调兵,说严重点已经是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了。若是身后没有盟军做为后盾,哪怕他们打下了整个苍狼部,届时也逃不过死罪。
想通了这关节,芦叶军的将领们也没再轻易的提起这件事,只是当太子殿下没皮没脸的骚扰叶副将时,被理智劝说下去的杀心又无时无刻的从各处燃起。
太子孤身入敌营,并成功地拉拢芦叶军剿灭苍狼主力的消息通过快马紧急递进了京城。
前方的战事在花大帅和太子的联手下有条不紊的推进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吃下了苍狼部十几座城池。
南北两国在共同的利益下头一次进入了蜜月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陛下会以大局为重,由着太子乘胜追击,在边境开疆拓土之时,他却突然暴怒,连发十几道诏令催促着太子回京。
连发的诏令内容都是一字不差的苛责语气:太子忤逆,有谋反之嫌疑,责令即刻启程返回皇宫陈情。
朝堂内的大臣们连忙上书阻拦,奉劝天子以大局为重。
可就在他们为太子求情的同时,已经接到诏令的太子却当众抗旨,直白道:“孤还要忙着打仗呢,没时间陪你们玩这些勾心斗角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