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蓉脸色涨红,手也在抖,好像说出这番话已经用尽了全身力气。
宿舍中间有六张书桌,鹿悠悠已经在好几个人桌上看到了同样的牛皮纸包,想来刘佩蓉给所有人都准备了赔礼。
第一届考生年龄跨度极大,从十几岁到几十岁,结婚生子的比比皆是,她只是听说过有人大着肚子、带着孩子一起上学,没想到今天就见到了。
人人都有难处,鹿悠悠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再说她也不在宿舍长住,其他人没意见就行。
见鹿悠悠收下果干,刘佩蓉满脸感激,拉过小姑娘让她也一起道谢。
小姑娘眼角挂着泪,抽噎着说谢谢,看起来软萌又乖巧。
丁零咣铛,嘎吱嘎吱——
上铺那位时髦大小姐又折腾出了不小的动静。
李连翘看到鹿悠悠的穿着打扮还以为多了个援军,没想到又听到一句“没关系”。
怎么能没关系?!
宿舍里怎么能有孩子,闹起来她怎么休息?
个个都说没关系,好像就她一个坏人似的,李连翘不想忍了。
“都是大学生了,不会不懂实事求是的道理吧,咱们在这可是要住四年的,难不成孩子也要住四年?”
李连翘语气凉飕飕的,刘佩蓉揽孩子的手就是一紧,刚直起来的腰又佝偻了一些。
她知道带着大丫有诸多不便,但她真的没办法了。
一个二十七八的女同志从最里面的铺位走到刘佩蓉身边,她声音温柔,面相也很温柔。
她揉了揉大丫的脑袋,抬头看着李连翘:“李同志,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互相理解一下吧。”
剩下两个人也站到刘佩蓉身边表示支持。
李连翘气得不行,但也没那么大勇气跟所有人对着来,扭头哧了一声:“装什么好人!”
没人接她的话,大家互相介绍一番,鹿悠悠这才知道二十七八的女同志叫沈芳,她是十年的老知青,已经当地结婚生子,丈夫一家很支持她上大学,孩子暂时留在家里让丈夫照顾。
刘佩蓉眼里一闪而逝的羡慕,比起年轻的鹿悠悠和王凯旋,结了婚仍然可以自由选择的人生更让她渴求。
鹿悠悠现在才知带这里只有她和王凯旋是学海洋工程的,沈芳、刘佩蓉和陕北来的曹二妞都是中文系,李连翘是英语系。
到了下午开班会的时候鹿悠悠和王凯旋又成了班里仅有的两个女生。
王凯旋虽然个子高,今年只有17岁,正是天真爽朗的时候,看什么都好奇,自动自发成了鹿悠悠的小尾巴。
一米七多的女同志本来就不多,一个漂亮得让人不敢正眼看,另一个也朝气蓬勃青春靓丽,自从两人进了教学楼,周围的目光就没少过。
要不是上课铃响,两人还得被明里暗里的目光包围。
班会就是普通的班会,和五十年后没什么不一样,鹿悠悠听了一会儿就神游天外。
顾清野到家之后给她打了个电话,可那通电话也已经是三天前的事了,鹿悠悠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异地的滋味——
时时想起他,他却时时都不在。
鹿悠悠忍不住笑了一下,可能她就是天选科研人?
没什么事情做,也没什么要操心的,可不正适合搞研究吗?
“鹿悠悠同学?”
王凯旋戳了戳神游天外的鹿悠悠:“悠悠姐,老师叫你。”
鹿悠悠有一瞬间的脸红,多年不当学生,竟然被逮到开小差,有点尴尬了。
“鹿悠悠同学,待会儿跟我来一下。”
讲台上教授笑得很慈祥,周围的人看她的眼神一个比一个震惊。
鹿悠悠低声问王凯旋:“怎么了,刚刚发生什么事了?”
王凯旋眼里全是崇拜:“悠悠姐,你是高考状元啊?”
鹿悠悠愣了愣然后点头,怎么忽然问起这个了?
“有人问学号是不是按成绩排的,老师说是,还说状元就在咱们班。”
这话一出,花名册上鹿悠悠的名字就像镶了圈金边,学号后三位的“001”简直不能更醒目。
鹿悠悠顶着这张脸就不可能低调,现在又多了个状元头衔,打量的目光更多了。
下课铃响,她迅速收拾好东西离开,再待下去她后脑勺都要被热烈的视线点着了。
鹿悠悠跟着教授来到办公室,结果第一句话就让她愣住了。
“我姓罗,是海洋工程系的系主任,也是你父亲的朋友。”
罗又良笑道:“你父亲还让我照顾一下你,我看他完全是多虑了嘛!”
之前鹿知禹跟他打招呼,他还以为是让他手下留情得过且过,谁知小姑娘直接考了个状元,再一打听,人家已经开始独立研究项目了!
要不是知道鹿知禹的为人,罗又良都以为他是故意炫耀。
“我听说你在五〇七所研究过海水淡化?”
鹿悠悠简单说了一下目前的研究进度,其实也说不上什么进度,海水淡化是个大工程,她也仅仅只是起了个头罢了。
罗又良越听越兴奋,这么优秀的学生,是要多照顾,必须给她加加担子。
“这样吧,专业课你先照常上,我找几个老师组织一场考试,如果能达到要求,就继续做你的研究,我去打报告,学校的实验设备授权你使用,你觉得怎么样?”
鹿悠悠都做好准备跟着听一年基础课,再找机会申请研究,没想到开学第一天问题就解决了。
“谢谢罗教授,我没意见。”
“不过你也知道,学校现在经费紧张,我们能提供的也不多。”
“没关系,能自主研究已经很好了。”
鹿悠悠不在意这个,理论验证阶段本来就花不了多少钱,她又是有挂人士,不走弯路,花钱基本直奔主题,资源利用率这方面她能做到极致。
罗又良眼睛更亮了,好啊,有能力已经很好了,有能力还不花钱更是大大的好!
他在五〇七所有熟人,那边对鹿悠悠赞不绝口,现在他也一样,越看越喜欢。
之前教那些工农、兵大学生搞得他快要对工作丧失信念了,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能收获鹿悠悠这样的“硕果”,罗有才觉得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