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样一位丞相,据说和当时身为廷尉的李斯,极为不合。
两人曾多次当庭驳斥对方,尤其王馆坚持的是分封制的制度,而李斯却是施行的是郡县制。
故而,当时在朝堂上,两波势力曾经产生过极大的冲突,由于秦始皇最后选择了郡县制制度。
所以,在这次的大对抗中,李斯获胜,王馆引咎辞职,归隐山林。
而李斯也就继承了王馆的势力,成功坐到了左丞相的位置,将其取而代之。
可吴公万万没想到,李斯竟然拜了王馆为师。
这这这……
吴公犹如遭了晴天霹雳般,瞪大了双眼望着这一幕,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突然。
吴公深吸了几口气,似乎猜到了什么。
难道,难道,难道!!!
李斯一直都在跟王馆演戏,从一开始两人各自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从而不合,就是为了送李斯走到相位?
这…...
细思极恐!
不对,不对!!
吴公马上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而是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他想到了当初的吕不韦,也想到了嫪毐,还有那个时期的各种大人物。
难道......是李斯从一开始就拜入了王馆的门下,而他之所以在朝堂上与王馆不和,都是为了掣肘帝王之术的计策而已。
也可能是师徒之间的一次较量。
最后王馆代表的王公贵族们败了,开始退居幕后主导操控朝政,而李斯看似是新进派,实则也是和王馆穿一条裤子的。
这些个老家伙,简直太会演了。
若不是李斯今天将他带过来此地,恐怕吴公到死都不会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王馆轻抿了一口茶水,笑着开口道:“听说你们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李斯露出惭愧之色道:“悔不当初,一开始就该听老师的劝诫,不敢出手的。”
王馆笑着摇头道:“任嚣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善谋者,当年老夫还在朝堂时,也是提拔过这个后生。”
“那时他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帅才!”
“可惜布局几十年,却是眼瞅着大业成了,被人一句话给道破了所有,直接给调了回来,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
“老夫要是他,早就气的吐血了。”
李斯听到此话,脸上露出古怪之色,犹豫了下还是说道:“老师,他...他已经吐血了......”
王馆一怔,哑然失笑,瞪大了双眼问:“真的气吐血了?”
李斯点了点头道:“当街吐血,还是在岭南府大门前,有人说他是早上吃包子,吃的急,堵住了!”
“也有人说,他好几天没吃饭,肠胃出了问题.......”
王馆露出复杂的神色道:“可怜的家伙啊!”
李斯深感同情的点头道:“是挺可怜的,最后竟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谁换做是他,也是好不了哪里去。”
王馆拿出几张纸张,放在了桌子上道:“不提他了,你今天过来,是为了如何防御扶苏吧?”
李斯立马点头,求教道:“如今岭南府势大,陛下虽然表面看似不管不问,可岭南府的每一项措施和政策,都会亲自过目一遍。”
“这是在干什么?”
“这显然已经是在培养储君了!”
“不是弟子沉不住气,而是实在要走到末路了。”
王馆点了点头,看着纸张上的《阿房宫赋》问道:“这首歌赋你们研究明白了吗?”
李斯点了点头道:“弟子已经研究了不下数遍,大致是理清楚了。”
王馆用手指点了点桌子道:“首先,基调要理清楚,我等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李斯还没开口,吴公却是找到了表现的机会,立马开口道:“为了我们这一脉能够长久延续,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为了大家的明天有一个好前程!”
此话一出。
院子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起来。
吴公一怔,有些不解的看向了王馆。
王馆目光一沉,看着吴公有些生气。
李斯也是扭过了头,朝着吴公呵斥道:“从今天出了这个门,你就不要再说是我李斯的弟子了。”
“成不?”
“吴老师,我喊你老师行不行?”
吴公赶忙起身行礼,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毫不犹豫的跪了下去道:“老师,师公,是弟子愚钝,是弟子冒昧了,弟子有罪,弟子这就给你们赔不是了。”
王馆看着吴公叹了口气道:“小吴年纪还小,有些事情做起来没分寸,也是正常。”
“你先坐下来,不懂就要多看,不会就要多问,千万别一个劲的往前冲,有时候被卖了,还在帮人数钱呢。”
吴公感激涕零,赶忙行礼道:“知道了,知道了,多谢师公!”
然后。
王馆看向了李斯问:“你来说,我等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李斯点了点头,坐姿一正道:“为了我大秦繁荣昌盛!”
“为了我大秦百年基业,经久不衰!!”
“为了我大秦千秋万代,一统天下!!!”
“好!”王馆看着李斯的目光,越发的柔和起来。
这弟子是真的不简单,简直比他年轻的时候强多了。
王馆又是看向了当场呆若木鸡的吴公,提点道:“小吴啊,学着点!”
吴公立马如同小鸡啄米般点了点头道:“明白了,师公!”
王馆这才将目光放在了纸张上说:“基调有了,那么下面就该考虑如何做到了。”
“如何才能让我大秦繁荣昌盛呢?”
王馆问完,不等回答。
他的将目光就落在了纸张上,露出了感叹之色道:“这句话回答的太好了!”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李斯也是点头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我大秦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
“没错!”王馆直接拿起毛笔,在一张新的宣纸上面一边写,一边念道:“旧的治国之策已经过时了。”
“新的理念已经迸发!”
直至他写完,王馆这才指着自己写的那句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以,从今天起你们两个家族里面就不要再有奴隶了!”
“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随意压榨,鞭打,甚至拿奴隶不当人看了。”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若是你们能有心,那就对自己麾下的农户也好一些,这样才会显示出你们和大秦如今的节奏踏在了一块。”
“这样以后即使你们没有任何功绩,那自保是无碍了。”
李斯点头道:“老师放心,经过这次的大败后,弟子府上的所有田地和庄子都卖了。”
“别说农夫了,就连奴隶也是一个没有了。”
“弟子这些天就等着这月的俸禄过活了。”
“相当清廉!”
王馆笑了笑道:“这样更好!”
“下面,保持住这种状态,然后开始约束手下的官员,让他们也尽可能的这样去做,并且改善郡县制制度!”
“适当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行省制制度。”
吴广张嘴就要说,行省制制度就是抄袭的郡县制,可到了嘴边话语又是给咽了下去。
他不敢开口了。
只好默默地听着。
李斯点了点头道:“已经在命人完善了。”
王馆点了点头,继续对着纸张念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句话有些绕口,但老夫已经钻研明白了。”
“适当的时候,多参考一下古籍,将七国犯下的错误,亦或者更远朝代灭亡的原因,全部总结起来,写一本大国误区类似的文章,上奏给陛下。”
“以历史来检查自己。”
李斯一听这话,双眼猛地一亮道:“老师果然厉害。”
“学生回去后,立马就让人准备!”
王馆点了点头道:“另外,也要跟岭南府那边学着点,凡是好的事情,能学就学,不能学照搬也可以。”
“如今陛下的心都在那边,而我们的心也要在那边。”
“明白了!”李斯起身行礼。
王馆放下了纸张,也是起身,随口问了一句:“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
吴公知道今天来这里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奠定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
所以。
他有些心疼自己没了的家产,犹豫着还是问道:“师公,老师,如今各地已经开始让百姓了解咱们大秦的律法和一些基本的政策。”
“比如,一家一户,一亩地收多少税!”
“又比如,凡是服徭役,要给多少粮食,给多少钱,或者是否自备干粮等等!”
“这些已经成为透明的东西了。”
“很多地方的官吏再也不能克扣这些,也不能贪墨钱粮了。”
“这看似是一件好事情,实则对我们......”
吴公偷偷瞄了一眼王馆和李斯的脸色,见他们的脸色有些不对劲,赶忙改口道:“实则对我们也是一件大好事,这是有利于我大秦繁荣昌盛的壮举啊!”
李斯和王馆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吴公继续说道:“只是这样一来,每月我们收取上供的金银钱粮,恐怕就没了。”
此话一出。
王馆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他之所以退休后还能住这么大的院子,养着这么多的农夫,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这批贡银。
如果没有下面的人给他送银子,那么他的退休美好生活可能会大打折扣。
这可就不好了。
王馆倒是疏忽了这一点。
李斯也是明白这贡银的重要性,若是没有这些贡银,他李斯恐怕每月吃土,也不够家族内的开销。
因为他们都不是一个人,而是身后站了很多人。
尤其一些家族内不成器的子弟,那可是吞金兽啊!
王馆和李斯相视一眼,然后又重新坐了回去。
王馆手上的纸张直接扔到了地上,拿出了一张空白纸张道:“咱们应该换一个思路了!”
李斯也是点了点头。
「王馆:“为了我大秦繁荣昌盛,我什么都做得出来,可如果损害了我的切身利益,我什么都可以不做,大家看懂了吗?求各位陛下打赏,老臣最喜欢钱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