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蜀地已经尽数被起义军占领。
战报上,看着赤裸裸的起义军数字‘五万’,乾隆拳头攥的咯吱咯吱响。
数月时间时间,起义军的规模便已经达到了这个恐怖的数字。
果然,历史上的起义军都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可这样的发育速度,未免太骇人!
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没了,起义军也发展到了五万之众。
这样严重的局面,他们大清竟然没有任何作为!
根据战报,这几个月内,汉八旗连一起像样的攻城战都没有发起过!
如今可好,一切成了定局,蜀地全境悉数被占,起义军就像龟缩在龟壳里的乌龟,守着四川不出来。
日后如何能够对付得了?
早朝期间的乾隆愁容肉眼可见。
刘墉:“皇上,赵清廉口口声声说准备准备,如今看来准备了个毛,他就是想要拖延时间,晚点死。”
“赵清廉呢?”,提到赵清廉,乾隆扫视面前的群臣问道。
大殿之上只有赵清廉那个位置空着。
“皇上~
今天是航海队伍的先遣队回来的日子,赵清廉告了假在外面办差。”
“欸,朕忘了,忘了,冲昏了头了都。”乾隆扶着剧痛的额头连连道。
当初赵清廉承诺的,会准备好之后给予起义军沉痛打击。
这航海队也回来了。
他赵清廉也有钱给汉八旗更新装备了吧!
要是战场上再没有一间像样的反攻战,非得杀了他!
王大富出海航运的事,可以说算的是最近劲爆的新闻了。
大清国闭关锁国是国策,且从乾隆朝开始彻底锁住,仅留广东一个海口提供少量贸易,稽查甚严。
如今朝廷没有公信力的堂而皇之派遣船队出发,这不是明摆着要弄断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和洋人贸易的生意,可比食盐铜矿这种硬通货还要挣钱!
国内十两银子的绸缎,卖到洋人那里,五十两是标准价格,若是成色好,七八十两也是可以的。
一时之间,对于这个被朝廷宠幸的幸运儿王大富,老百姓们不由得嫉妒的发疯。
然而赵清廉的回答是,因为爱国,因为王大富爱大清,所以他从众多商贾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合伙人。
其余商人纷纷表示我也可以爱国也可以爱大清,然而并改变不了什么。
这航运生意被王家和朝廷垄断已成既定事实,日后挣得银子,得堆积成山。
怎能不叫人眼馋。
通过深扒,大家发现原来王大富得出场,全都是由那位赵大人操控,刹那间,赵清廉被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过高的舆论,让这支航队成了大家关切的点。
这一次会从洋人那里带回来多少真金白银?
卖出去多少货物?
洋人的世界是什么样?是不是赤地千里,就冲洋人来到中原大地那副稀奇模样,即可断定对方啥都没有。
中原的货物,对于洋人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此刻的运河码头,浩荡荡的船队运载着从海上货船搬运下来,沿着运河过来的货物。
码头周围乌泱泱的人群每人发出的叽叽喳喳声,仿佛要把那天都给吵破。
这还是广大小老百姓第一次见到官府同洋人做生意,光明正大的做。
“大清朝廷明令禁止所有民间商人同洋人交易,唯独自己堂而皇之的去,这不摆明是要垄断吗。”
“是啊,谁让垄断的生意最挣钱呢。”
“嘘,别这么大声,要是被听见逮捕入了牢狱……”
“瞧,王大富来了,看他那样这趟是赚翻了啊!”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不由得都投向从船上踏板下来的王大富身上。
王大富颠着个大肚子,身上的奇装异服让所有人不由得啧啧称奇。
王大富身上穿着的是欧洲目前正流行的‘洛可可男装’。
外形和时装差不多,现代西装的原型,衣服出现了领子,这是中原人衣服从来没有过的设计。
袖子也是窄小款式,和民间流行的宽而大袖口截然相反。
肥胖的王大富穿上紧腰,紧手腕,紧裤腿的奇装异服,略有些滑稽。
面对人群中有些笑声,王大富反驳道:
“一帮土包子,这是欧洲贵族的穿着,专门出席重要宴会才配穿的。你们懂什么!”
“You're all stupid!!!”
“王大富,怎么骂人?”
“赵,赵大人……您怎么听得懂洋文?”
“儿时便学了。”
赵清廉登上大船,拉着要下船的王大富来到船仓一僻静角落。
王大富当即就要掏出自己做过假的账单来汇报,赵清廉却没心看,一把推开递过来的所谓账簿,他只关注一个问题。
“火枪都在哪?”
王大富瞅了瞅周围的箱子,会懂其意的赵清廉抄起一根撬棍,扒拉开木箱上堆放的杂物,插入缝隙之中用力一撬。
船舱黑暗,王大富忙点了支蜡烛过来,秉着烛火为赵大人掌眼。
一杆杆锃光瓦亮涂着蜡油的长筒火枪静静躺在里面,鼻子凑过去嗅嗅可以感触到火枪散发出来的那股铁的新味。
“大人,都是新出厂的,保证十成新。”
王大富拍着胸脯保证。
“很好,立刻,马上给我把这艘船掉头,送到南方去。”
赵清廉怕夜长梦多,更怕皇上知道他要给汉八旗更新的装备是洋枪后不允许,所以想要先斩后奏。馒头吃到嘴里才是自己的,长枪拿到手里,朝廷也就没有办法了。
“好,这批货我立刻让人送。
还有赵大人,账单你还没看过呢,这次我航运欧洲,也算是开了眼界,咱们的丝绸瓷器简直抢手的不要不要的。
一件五两银子的丝绸卖到了五十两……”
王大富滔滔不绝,但换来的只有赵清廉的一句话,马上让船掉头南下。
对方对这次航运赚到的银子漠不关心的样子,让王大富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亏他还辛辛苦苦做假账。
刚下船的赵清廉王大富目送装载有洋枪的大船慢慢掉头。
所谓害怕什么来什么。
一同被裹挟在人群的一顶轿子见走不动,索性停了下来,轿子中出来一个人人,正是当朝御史大夫刘墉。
他是皇上专门过来监督航运船队的。
还好来的及时。
不然还真就让那艘船给跑了。
虽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但只要能够让赵清廉难受,就一定得阻止。
“闪开,闪开!”
让下人去叫九门提督厄尔多后,刘墉手托顶戴花翎,就是要让在场所有小老百姓都看清楚,他们挡的是当朝御史大夫,堂堂三品大员的路!
“大官啊!”
百姓哪里见过这阵仗,刘墉步伐所过之处皆是退让,有的小老百姓更是因为退让摔了屁股蹲。
面对破浪之势迎面走来的刘墉,赵清廉不想理会,一个劲命令船上的船夫立刻抛锚离开。
“立刻走!不要理会!”
“我看谁敢!这一切都是我大清的,你们是大清的船队!”
刘墉气势逼人,震慑全场。
见船还在缓缓挪动,直接一个跨步跳上了船上,责令船员靠岸。
“今天这船要动,那就从我刘墉的尸体上过去!”
刘墉直接抛锚。
乌泱泱闹哄哄的场面让大船左右为难,整个场面持续到负责京城守卫工作的九门提督厄尔多带兵前来。
随着大兵一直排开,驱散出一条道路来,人高马大的厄尔多快步走来,斜眼扫过在场的百姓,任你是吵嚷的还是在乱动的,目光扫视过来也得是大气不敢喘。
不需要一句话,这就是九门提督厄尔多。
对于这个杀人头子的到来,赵清廉知道一切都晚了。
“厄大人,这里的船一个都不能走!”
虽然昔日一贯看不起汉人,尤其是看不上刘墉纪晓岚之辈,但今天他厄尔多还是得让这些船留下,不是为了帮忙清流一派的官员,只因是职权所在。
厄尔多带兵前来直接上甲板进行查货。
一箱箱的洋枪被搬了出来,亮相在众目睽睽之下。
见到厄尔多目光看向自己,商人王大富赶忙跪下求饶,解释这些都是赵大人要求的。
“厄尔多,装备的事我之前就跟皇上透露过风声,你别那种眼神看我。”
为了确认这句话真实性,厄尔多看向刘墉。
刘墉喷道赵清廉:“姓赵的,你胡说,我们和万岁爷只听到你说要更新士兵装备,可不知道这装备是洋枪!”
“那你就说我提没提过吧。”
“你……你。”刘墉憋的脸通红说不出话来,“你有没有罪让万岁爷来评判吧!”
“你身为汉人,竟然谋取洋枪这等厉害的武器装备汉八旗,你忠君报国之心何有!万岁爷待你的皇恩,都喂狗吃了吗!”
赵清廉指着刘墉鼻子怒道:“刘墉,你不要忘了你也是汉人!火枪为什么不能够装备汉八旗!咱们汉八旗有了武器,在战场上少死点人不好吗!”
“你……”
“刘墉,我就问你,满八旗是大清的士兵,汉八旗就不是吗!
我给咱大清的士兵装备武器,提升战斗力,就有错吗!不是说无满汉之分吗!”
刘墉拂袖就要离开却被赵清廉一把抓住衣袖。
“你放开我。”
“一口一个汉人,那今天你就给我当着在场渡口这成千上百的汉人百姓说说,说说汉八旗的兵,是不是大清的兵,若是大清的兵,为什么分的这样明白,处处提防!”
刘墉用尽力气甩开赵清廉的手,仓惶逃离。
厄尔多自然不会因为一番言论就撤回士兵,他立刻封锁现场,上报皇上。
……
皇宫,金銮殿。
“赵清廉,你有什么话说?”
来自那高堂之上的沧厚之音,仿若洪钟。
随着乾隆的目光聚焦在赵清廉身上,群臣纷纷不由得屏息凝气,尤其是在场的汉臣。
每每触及到满汉问题的时候,汉臣都是能避就避,能当缩头乌龟就当缩头乌龟就当,生怕说出一个字,招来万岁爷的忌惮。
面对质问,赵清廉没有辩解,他只是微微抬头,回答简单的一句话,声音很小却掷地有声。
“臣,是为了胜利,为了大清。”
“为何不提前通禀!”
“臣知道皇上不会答应,皇上一直忌惮汉人。”
“……”
乾隆沉默。
心里话被人说出来,原来这么难堪。
“咳咳,朕一直都觉得满汉一家,赵爱卿多想了。”
乾隆咳嗽两声,缓解尴尬。
如今搜查出来的火枪有足足上千支,若是真被汉人掌握在手里将是多么巨大的隐患。
“刘墉,你办的好!”
乾隆当场鼓励了刘墉一句,同时也向在场的文武表现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汉人不能掌火器,赵清廉这种唐突的做法是不对的。
“赵清廉今天你犯了这样的错。
朕念在你之前的功劳,就不重罚你了。
来人呐,摘了赵清廉的顶戴花翎。
你可以告老还乡了。”
乾隆说的简单干脆,其实从赵清廉训练五万汉八旗军队之后,对其忌惮之心就越来越重。
尤其今天还想要给新汉军装备上洋枪!
虽然说赵清廉可能确实是想要汉八旗的实力得到增强,消灭蜀地的起义军,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付汉人就得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趁着这个机会革职查办赵清廉才是当务之急!
“臣,领命。”
纵有万般不甘,却也只能这样了。
赵清廉双手奉上顶戴花翎,落寞的立场,初晨的太阳打在他的身上,把影子拉的斜长斜长……
走了赵清廉,剩下的还有一大摊子的事。
比如,那一千支洋枪怎么处理。
这样威力强大的武器确实能够逆转战局,碾压敌人,绝对不能浪费。
乾隆当即自己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组建为数一千人的满人洋枪队,即刻前往战场!
他画出战略图,控制这两支部队进行攻城掠地!
“刘墉你觉得朕的这个办法怎么样?”
刘墉不懂打仗,但他觉得万岁爷说什都是对的,还是点了点头。随着他点头,清流一派的官员耿秉忠张衔等人也都附和似的纷纷点头。现如今他们几个人都还沉浸在赶走赵清廉的喜悦之中,万岁爷说啥都不重要了。
满朝剩下的大臣中也没人懂打仗,所以口头上都说好。
所以几乎是瞬间,全票通过这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