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忠说:“虽说我们几房是各自照着自己的情况过去道贺,但基本的几样的东西,大家都要准备,因为这是贺礼的标准。”
“面,糖,鱼,肉这些,另外,红包啥的,各家自己安排。”
“三叔,幸好你提醒,我们年轻,当初晴儿开铺子我们几个还没咋成家,都是爹娘在操办送礼这块,我们没有经验该送些啥。”杨永智和杨永青兄弟都说,“像这种开店送礼的几样必备东西,你待会再教教我们,不然,我们办事不妥当被人笑话。”
“好,具体送哪几样,啥样的份量,咱稍后再细说,另外,咱再商量下到时候去哪些人,要用到几辆马车……”
一番统计下来,好家伙,老杨家那天除了杨永青待定外,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要去。
杨永青之所以待定,是因为现在正处农忙时候,他租赁了杨华忠家的百来亩田地,尽管有长工在干活,但他必须要每天都在田间地头转悠,起到一个监工的作用。
骆家那边。
孙氏把老杨家这边商量的结果,带过来说给了杨若晴听,好让杨若晴有个参考的。
杨若晴正在保养自己的指甲,听完孙氏的话,她笑了笑,说:“我们骆家简单,哪怕空手去喝酒,姑姑姑父都高兴。”
自从杨华梅生完娃,骆家这边前前后后,明里暗里支持了不少。
就说前几日从县城回来途径镇上,杨若晴和骆风棠还专门去探望杨华梅母子,给他们家三个娃带了好多的衣裳,甚至还塞了一个五两银子的大红包。
梅儿姑姑和徐元明姑父都是明白人,骆家给出的这份情义,远超老杨家其他房。
“当然了,新店开张是大喜事,我们也不可能真的空手去喝酒的。”杨若晴又说,“但我跟你们大家送的东西不一样,我是外嫁的闺女,所以我和棠伢子到时候会订做两个开张的花篮送去他们铺子里。”
很快,时间就到了老历的三月二十号这天。
一大早,老杨家众人就在杨华忠家的大院子里集合,清点各家的礼品,四辆马车在门口路边停了一长排。
杨若晴家这边,也有一辆单独的马车,这辆马车待会是王翠莲和芍药带着俩孩子,届时,老杨家其他房的几个孩子如果想要跟团团圆圆一块儿,估计都要挤到这辆马车上来。
骆风棠今天就不陪杨若晴他们去镇上了,他要去一趟营地找骆宝宝,跟她知会一声过几天去湖光县给左老夫人做寿的事。
去一趟湖光县,来回路程,再算上在那里玩的两三天,得腾出六七天的空闲来,所以骆风棠提前过去跟骆宝宝那里知会一声。
“人都到齐了嘛?”杨华忠从第一辆马车挨着顺儿的来到最后一辆马车,来回询问了两三遍。
当确定人基本都到齐了,杨华忠也爬上了马车,众人出发前往清水镇。
与此同时,清水镇,瓦市最里面的一家铺子门口,地上铺了红毯,红毯两侧各放着一个半人高的大花篮,花篮上披了红绸,上面书写着‘开张大吉’‘财源广进’之类的吉祥话语。
店铺的门楣上,挂着一副黑色门匾,上面用烫金大字书写着‘三宝烤鸭店’。
因为是早上,来瓦市买菜的人非常多,虽然店铺所在的这个地段在瓦市的最里面,位置相对不是太好,甚至不往里面走可能还找不到这里竟然藏着一家店铺,但是今天,因为新店开张,从店铺里面延伸到门口的红毯,大花篮,刚出炉的烤鸭散发着的香味,无不在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所以店铺门口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
系着同款围裙的徐元明和杨华梅一起来到店铺门口,徐元明的手里端着一只大盘子,盘子里面装满了糖果。
他朝门口看热闹的路人撒糖,招呼他们:“新店开张,望各位街坊邻居多多照顾!”
“你这铺子是卖烤鸭啊?”
“是的,刚出炉的茶油烤鸭,大嫂,要不要来一只尝尝?我们家的茶油烤鸭可好吃了,眠牛山上最好的茶油烤出来的,味道错不了!”
“多少钱一斤啊?”
“我们家的烤鸭是论只卖,三十文钱一只,今天开张,二十五文一只,免费送两只卤鸡蛋!”
“二十五文钱,那也好贵啊,都能买两斤猪肉了……”
“……”
徐元明笑了笑,没去跟说这话的人辩解什么,而是笑容满面的去招呼其他人,所幸围观的人群中,也不都是如先前说话那人那般的,还是有人愿意走进这家新店,来尝试一下茶油烤鸭的味道。
徐元明赶紧过来招呼其他人,招呼大家进店。
杨华梅先前站在徐元明身旁,红着脸,脸上挂着腼腆矜持的笑容。
她不同于徐元明,徐元明放得开,而她以前从没像这样站在人前招揽过生意,所以很是放不开。
不仅如此,当她听到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现场对今天打过折的烤鸭价格提出质疑,杨华梅的情绪差点就流露在脸上来了。
幸好徐元明及时,悄悄扯了下她的袖子,提醒了她,这才深吸一口气,努力继续维持着脸上豁达的笑容,并随着徐元明一块儿进了烤鸭铺子。
徐元明拿出一盘事先切成小丁的鸭子来,招揽那些愿意进店的潜在顾客试吃。
杨华梅站在旁边观察,试吃的人估计都十几二十个,最后决定要买的,才三五个。
三五个里面,只有两个男人是买整只,其他几个则都是买半只。
整只二十五,半只十三文,整只送两个卤蛋,半只送一个卤蛋。
旁边还有很多的小料,比如徐元明自己调制的酱汁,辣椒面,研磨的孜然粉,炒熟的白芝麻,芝麻油,葱花,等等……
“梅儿,别愣住了,收钱呐!”
徐元明轻轻碰了下杨华梅的胳膊肘,杨华梅瞬间回过神,发现已经有顾客将数好的铜板递到自己面前。
杨华梅赶紧拿起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崭新的细眼筛子,接过对方递过来的铜板,开始仔细清数,准确无误后,由她来拿卤蛋送给对方。
她朝对方轻轻鞠躬,“多谢照顾生意,您慢点儿走,欢迎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