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血,染红了平嚷城的城墙。
当李文书在皇宫内紧锣密鼓召集众臣时,南石树下的部队正悄无声息地从皇宫外围撤离,朝着南门急速行进。
与此同时,赵国强麾下的五个师经过短暂休整,如蛰伏的猛兽般,朝着南门迅猛压来。
然而,当华夏军抵达南门时,眼前的景象却令人诧异——原本包围皇宫的扶桑军队竟已全部撤离,空荡荡的城门下,不见半缕扶桑人的踪影。
“命令911师即刻进驻平嚷城,严密控制城内各个要道,全面实施戒严!”
911师长目光如炬,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军事行动中,城池戒严向来是重中之重,关乎着后续的局势掌控。
一时间,平嚷城的百姓还沉浸在战争结束的庆幸中,却没想到华夏军的到来更为迅速,且规模庞大。
911师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不一会儿,平嚷城的各个街道都布满了华夏军的身影。
而除911师外,其余四个师则如同坚固的壁垒,分别驻扎在平嚷城的四个角落,将整座城池紧紧包围,形成了密不透风的防御态势。
“尊敬的指挥官阁下,911师长发来电报,平嚷城已被其牢牢掌控!”
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将电报恭敬地递到赵国强手中。
赵国强展开电报,脸上顿时浮现出欣喜若狂的笑容:
“哈哈!好!扶桑人的这次进攻,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不久前刚在电报室与韩朝帝国尚书李文书达成秘密协议,此刻又收到911师成功掌控平壤城的消息,双重的利好让赵国强兴奋不已,
“这一下子,我可是白白得了两个道的巨大地盘啊!”
兴奋之余,赵国强心中又生出新的盘算:
“这件事我要亲自去一趟,说不定还能争取到更多利益!”
想到此处,他立刻下令,让自己的警卫旅整队出发,朝着平嚷城疾驰而去。
而在平嚷城的皇宫内,一场激烈的皇位之争正悄然拉开帷幕。
“咳咳……今日召集大家来,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李世金强撑着病体,努力压制着身体的不适,试图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些。
然而,病痛的折磨如影随形,他的身体每一处都在隐隐作痛,仿佛被无数蚂蚁啃噬,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
“陛下,您龙体欠安,此事还是等伤好之后再说吧,保重龙体才是重中之重啊!”
皇城禁卫军总统领见状,急忙上前,满脸关切地劝说道。
李世金摆了摆手,眼中满是疲惫与决绝:
“我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再清楚不过。我怕是时日无多了,趁现在意识还清醒,必须把我死后的继位之事交代清楚,咳咳……”
他艰难地喘息了几下,继续说道,
“我死后,由大皇子继承皇位,二皇子和三皇子分别册立为南王、北王,辅助大皇子,共同守护我韩朝帝国的千里河山,咳咳……”
说罢,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他用手帕捂住嘴,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李世金的安排,仿佛是他父亲当年决策的翻版。
曾经,先帝立他为帝,封弟弟为镇北王,二人携手,共同撑起韩朝帝国的一片天。如今,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延续这份兄弟齐心的传统。
“陛下,此事恐怕不妥啊!”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之时,尚书李文书突然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李世金猛地抬头,目光如剑般射向李文书,眼中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他虽料到会有人反对,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竟是自己平日里最为信任的尚书大人。
“尚书大人,可有什么不同意见?不妨直说。”
李世金强压着满腔怒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深知,在这关键时刻,自己不能意气用事。若没有李文书的支持,大儿子继承皇位一事,恐将困难重重。
李文书向前一步,神色从容,语气却掷地有声:
“大皇子忠厚老实、为人直爽,若是在韩朝帝国的和平时期,由大皇子接任皇位,微臣必定全力辅佐。但如今国家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在这样的危局之下,大皇子的性格并不适合统领大局。此时,我朝需要一位聪明伶俐、不拘小节的君主,如此方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延续韩朝帝国的命脉。”
此刻的李文书,与往日在李世金面前唯唯诺诺的形象判若两人,周身散发着自信与强势的气场。
“不知尚书大人此话何意?莫不是心中已有了合适的人选?”
李世金强打精神,目光紧紧盯着李文书,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既然陛下问到,微臣也不敢隐瞒,如实相告便是。微臣认为,三皇子更适合继承此时韩朝帝国的皇位。
三皇子自幼习武,体魄强健,且头脑灵活,处事果断。这些年来,他多次协助朝廷处理棘手政务,无论是十年前南方的旱灾,还是几年前北方的民乱,他都处理得极为妥当,堪称无可挑剔。”
李文书侃侃而谈,言语间满是对三皇子的赞赏与推崇。
“尚书大人,此言差矣!我韩朝帝国向来有立长不立次的规矩,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祖制,怎能轻易被你一个臣子随意更改?”
一直未作声的齐郡王突然站了出来,他是李世金的叔叔,在朝中颇有威望,此刻他眉头紧皱,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满与斥责。
李文书毫不畏惧地迎上齐郡王的目光,冷静地回应道:“王爷,立长不立次的规矩,微臣自然知晓。但如今韩朝帝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若仍固守旧制,让大皇子登上皇位,以他的性格,未必能带领国家从这风雨飘摇的困境中走出来。
他为人太过耿直,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恐难应对各方挑战。”
实际上,李文书反对大皇子继位,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与大皇子之间素有过节,一旦大皇子登基,他很可能会遭到清算。
“哼!真是荒谬!仁慈之君,怎会对国家不利?依我看,你怕是别有用心吧!”
齐郡王冷笑一声,毫不留情地戳穿李文书,言语间充满了轻蔑与质疑。
“无论王爷如何猜测,我都坚决不支持大皇子登上皇位!而且,我不妨告诉大家,华夏军的赵大人,也与我的意见一致,他同样支持三皇子继承皇位!”
李文书见齐郡王如此咄咄逼人,心中怒火顿生,索性将这个重磅消息抛了出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齐郡王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地看着李文书;而躺在床榻上的李世金,更是脸色骤变,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文书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华夏军的指挥官暗中取得了联系。
李世金心中十分清楚,若有华夏军的支持,三皇子登上皇位将易如反掌。
尽管眼下包围皇城的扶桑军已然撤走,但华夏军的大军就驻扎在城外,一旦他们有所行动,平嚷城将瞬间落入敌手。只不过,目前华夏军尚未有进一步举动罢了。
“李尚书,此话当真?”齐郡王看了看病床↑的李世金,又转过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怀疑与忐忑,向李文书求证道。
“我岂会在此等大事上说谎?自然是千真万确!”
李文书看着齐郡王震惊的表情,心中涌起一阵得意,暗自思忖:
“看你们还能如何反驳?”
早在决定拥护三皇子继位之时,他便已料到会遭遇诸多阻力,所以第一时间与华夏军取得联系。如今看来,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齐郡王眼神闪烁,心中快速权衡利弊。片刻后,他脸色一变,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既然如此,那我也同意拥护三皇子为新君!”
对于齐郡王而言,如今的韩朝帝国,无论是扶桑人还是华夏军,都难以抗衡。
既然无法与之对抗,那就只能选择妥协,以求自保。况且,无论谁当皇帝,这天下终归还是李家的,他又何必为了此事,得罪手握重权的尚书大人和实力强大的华夏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