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吃海塞了一顿,众人就各自去休息了,时迁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就在厢房休息,焦挺就回到自己的小院去准备过冬物资了。进入九月以后天气就迅速转凉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冬的物资,冯家院里都堆满了柴草,张家现在家大业大不烧柴草了,改而烧起了更高级的木炭和煤炭,而焦家小院还空空如也,要是再不做些准备的话就只有靠一身正气度过接下来的冬天了。
看着天井角落里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的煤堆,张文远一脸的便秘样。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在大量地使用煤炭了,如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周围并没有大片的森林提供柴薪却供养了百万人口,靠的就是对煤炭的利用。
但是这个时代对煤炭资源的利用还十分原始粗暴,从矿场里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到用户家里就是什么样,既不洗选也不脱硫,直接烧原煤,什么环保问题、健康问题、效率问题统统不考虑,主打的就是一个简单粗暴、老天保佑。
不过……这貌似是个商机啊?
张文远盯着煤堆看了一阵,突然就想到了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的蜂窝煤炉子,“我去,这是个大生意啊。”
在脑子里琢磨了一阵,张文远就把张荣叫了出来,“荣哥儿,你听说过蜂窝煤吗?”
张荣已经把老母亲接到城里来了,就在张文静的小院旁边的空地上盖了一个小院比邻而居,见他突然问起蜂窝煤的事,小家伙顿时一脸懵逼,“啥蜂窝,啥煤?”
张文远更无语了,回到书房画了一个蜂窝煤机和煤炉子的图纸出来,“走,跟我出门,咱们去搞个发明创造,保证挣大钱。”
一听能挣大钱,张荣顿时兴奋起来了,两人先来到城东的王记铁匠铺,张文远开门见山地问道,“王七,这个东西能做出来吗?”
这家人祖祖辈辈都在郓城县里打铁,老板名叫王昌福,因为在族里排行老七,大伙儿都叫他王七郎,现在年岁大了就叫他王七了。王七见是他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大锤上前打招呼,“哟,是张押司啊,又要买朴刀,还是要买枪头?”
张文远摇头道,“不,这次不买刀也不买枪头,我这次来是让你帮我做个东西,我有用处。”
说完就把蜂窝煤机的图纸递给了他,“这个你能做吗?”
王七接过来扫了一眼,“这是个啥玩意儿哩?”
张文远懒得跟他解释,“你别管,照做就行了。”
他现在可是县里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些小商小贩根本不敢得罪他,王七见他不想多说,也不敢多问,点头道,“能做,能做,明天就能做好。”
“那行,先给我做五个。”
搞定了蜂窝煤机,张文远又来到城外的烧陶厂,蜂窝煤炉子的炉芯需要用到耐高温材料,而最便宜的耐高温材料就是陶土了,他准备让烧陶厂的掌柜周文华帮他做炉芯,自己再回去组装成完整的炉子。
他现在这个身份特别好用,当他拿出图纸以后,周掌柜看了几眼就爽快地答应了,“这个简单,待俺下一批烧炉子的时候顺便就烧出来了。”
听说只能搭便车,张文远有些不满地道,“你得搞快点儿啊,我急着用呢。放心吧,钱不会少你的,该收多少就收多少,一定要快。”
在他的再三催促下,周掌柜才引起了重视,“中!既然大官人要得急,那俺现在就去做,晾两天就能进炉子了。”
见他摆正了态度,张文远才心满意足。
回城的路上,张荣道,“三叔,这个活俺能管好,以后就交给俺来管吧,保证搭理得妥妥帖帖的。”
他们兄弟现在每个月从张家拿五贯钱的月例钱,却只是跑腿打杂,心里非常不安。特别是张文宁,对他二人十分看不过眼,嫌他们游手好闲,屡次想让他们去给他打下手。但木工活可是个体力活,他们的身体还没开始发育就被这样摧残肯定会影响长高的,因此,张文远一直没同意,只让他们跟着自己和张文静跑腿打杂,从不让他们做重体力活。但这样一来,他心里就更不安了,生怕哪一天处事不当就被赶出去了。
“不用,你们还小,现在的任务就是学本事,学校开起来了以后还要去上学呢,可别被这些杂事耽误了正经事情。”
张荣听了心里十分感动,心说以后一定要刻苦学习,勤练武艺,努力表现自己,一定不能给三叔丢人。
从城外回来以后,张文远就去找张文宁,让他尽快做几个木桶出来。听说他要做木桶,张文宁有些懵,“你要那玩意儿干啥?”
张文远照例是懒得解释,“当然是有用啊,你问那么多干嘛。”
“你不说做啥用俺才不给你做呢!”张文宁气鼓鼓地说,“俺每天忙得很,哪有时间给你做这些没用的东西啊。”
听说他很忙,张文远就来了兴趣,“我走的这些天你们卖出去了多少纺车啊?”
一听他问起业绩的事,张文宁就得意起来了,趾高气昂地回道,“不多,也就三十多台吧。”
“我去,这么多啊!”
张文远吓了一呆,按照他的推算,既然自己已经公开了秘密,那些世家大族已经买了样品,怎么可能还有这么大的销量?
张文宁的解释很快就让他释然了,“来买纺车的不全是济州的,整个京西路都在买呢。你说你这人,真是个败家子,要是不卖出去,俺们还是像以前那样纺纱,得挣多少钱啊!”
张文远淡淡一笑,“我要是不卖机器,咱们还能在这里坐着说话吗?”
张文宁表示不解,张文远只得给他解释了一番,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张文宁终于释然了,“还好你机灵,不然的话咱们可就招祸了。你说说,你做木桶到底要做什么用?”
张文远无奈,只得告诉了他答案,“我想做一种炉子,这种炉子干净、卫生、方便、快捷,要是成功了对咱们家来说又是一个大营生。”
听了张文远的解释,张文宁才答应给他做,“你早说嘛,你早说俺早就给你做了,何必费这么多口舌!”
张文远真想给他一个大逼兜——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不该问的少问——连这个道理都不懂,还怎么行走江湖?
这个大哥,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张文远快要被他气死了,讲完自己的要求以后就逃也似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