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思考如何为前线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从而有可能扭转整个战局。
目前,敌我双方的主要战场集中在石城和周湾村。
这两个地方已经成了近百万大军激战的焦点,而鬼子增援的主要目标,显然是目前形势十分严峻的周湾村。
因此,我军若想要打破当前的战局,最理想的策略就是——
尽快全歼石城的鬼子,然后主力部队迅速南下,与鬼子在周湾村展开正面决战。
而想要早日全歼石城的鬼子,目前吕华唯一能拿出手的最后底牌。
就只有刚刚成立不久,还未训练成型的旋翼机01师了。
自从一个多月前我军第一架旋翼机正式定型之后。
挂牌成立的太飞,就立刻展开了雷厉风行的旋翼机量产工作。
吕华深知,想要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具备战斗力的旋翼机部队,难度极大。
然而,战局的紧迫性让他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
他立刻召集了太飞的所有技术骨干,进行了一次紧急会议。
“同志们,”吕华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线的战士们正在华北平原上与鬼子激战正酣,而我们作为后勤人员,同样也要肩负起重要的使命。
旋翼机01师的组建,将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我知道,这个任务对大家来说非常艰巨。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太飞的技术骨干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吕华的讲话,他们的脸上流露出坚定的神色。
他们深知,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可能直接关系到前线战士的生死存亡。
“为了尽快将旋翼机投入生产,”吕华提高了音量,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听到他的话,“我们必须制定一份周密的生产计划。
材料采购、人员配置、设备维护,这些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我希望大家能各展所长,共同为这项紧迫的任务贡献力量。”
作为总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吕华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他不仅要负责太飞的组建工作,还要确保旋翼机能够顺利批量生产。
幸运的是,身为一名高效的机器人,吕华能够通过电台和电话进行多线操作,从而高效地协调各个环节。
接下来的日子里,太飞工厂变得热闹非凡。
灯火通明,机器轰鸣,技术骨干们带领着充满激情的青年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生产线上。
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量产中出现的难题,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以提高旋翼机的生产效率。
然而,即便在如此努力之下,挑战仍然层出不穷。
“下批钢材怎么还没运过来?我们已经等了一整天了!”一位负责材料采购的工人焦急地说道。
“是啊,没有原材料,我们怎么继续生产呢?”另一位工人也表达了他的担忧。
正当大家为材料短缺而发愁时,又传来了设备故障的消息。
“这台设备怎么又出问题了?我们已经维修过好几次了!”维修工人抱怨道。
此时,有人注意到了仍在忙碌的李工,关切地说道:“李工,你怎么还在忙?
你已经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了,赶紧去休息休息吧!”
材料的匮乏、设备故障的频发,以及人员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产生的疲惫。
这些都像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山峰,阻挡在太飞工厂前进的道路上。
但即便面临如此多的困难,太飞的人们并未选择退缩。
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每当遇到难题时,他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直到找到最佳方法。
有一次,一台关键的生产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导致整个生产线陷入停滞。
技术人员们连夜进行排查,最终发现是一个精密部件出现了问题。
“这个部件怎么会出问题呢?”一名技术人员疑惑地问道。
“可能是长时间高强度运转导致的磨损吧。”另一名技术人员猜测道。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吕华闻讯赶来。
他仔细检查了故障部件后说道:“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说完他便凭借自己高尖端的精度和技术,亲手制作了一个新的部件来替换损坏的部分。
经过一番努力,生产线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转。
历经一个月的艰苦鏖战,太飞成功制造出了200余架旋翼机。
这些旋翼机,尽管外表朴实,但其性能却出类拔萃,足以彰显太飞人们的匠心独运与智慧结晶。
它们不仅代表了太飞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蕴含了对前线战士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每当一架崭新的旋翼机下线,旋翼机1师的战士们总是急切地赶来,迫不及待地将新装备开走。
他们热切期盼这些先进的旋翼机能尽快投入实战,展现威力。
对于军队来说,培养合格的旋翼机飞行员耗时耗力,因此每一架新旋翼机都显得弥足珍贵。
它们不仅承载着战士们的希望与勇气,更肩负着守护天空安宁与和平的重任。
可现在,信仰需要他们,祖国和百姓同样需要他们。
思及此,吕华走走出指挥部,来到机场,想要亲自了解旋翼机01师的训练进展。
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普照,正是适合飞行训练的好天气。
吕华刚踏入机场,就被天空中翱翔的数十架旋翼机所吸引。
它们如同雄鹰展翅,在蓝天之上自由飞翔,或盘旋、或俯冲、或迅速爬升,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如此流畅且精准。
他驻足欣赏,心中激荡着豪情。
这些旋翼机是他们太飞工厂精心制造的成果,如今在空中自由飞翔,仿佛预示着前线胜利的曙光。
欣赏片刻后,吕华缓步走向训练场地,目光聚焦在跑道上。
那里,一群“新人”在“前辈”的悉心指导下,正在尝试进行滑行训练。
“队长!”李英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吕华的到来,立刻迎了上去。
“训练情况如何?”吕华询问,目光中透露出对训练成果的期待。
“新人们进步很快,他们都非常努力。”
李英回答道,“不过,要想达到实战水平,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