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因何而生?
这个问题陆渊确实从未考虑过,因此他很诚实地摇了摇头。
张文景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笑了笑。
“那你有没有想过,世间万物究其本质,可能是同一种东西,遵循着同样的运转之理?”
这个问题陆渊虽然没有想过,但是他听过。
“我听一位算命先生说过类似的话。”
邓月娇知道陆渊口中的算命先生是谁,当时她也在场。
虽然那位算命先生给两人的卜的卦都不太好,但是说话确实有道理。
因此她也附和着点了点头道:“确实,当时我也在。”
他们的话打断了张文景的思路,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语气有些急促道:“那算命先生是什么打扮?”
张文景的态度让两人有些疑惑,可也没有多问。
陆渊回忆了一下算命先生的样子,说道:“是一个老者,赤脚、道袍、大念珠、儒冠、左手拂尘,右手折扇,摊位上还摆放着一个木鱼。”
张文景闻言顿时更加激动,急切道:“那他长什么样?可有印象?”
“长得……”
陆渊忽然怔住了。
一同怔住的还有邓月娇。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迷茫。
“奇怪,怎么完全没有印象?”
不料陆渊的这句话顿时让张文景两手一拍,整个人几乎跳了起来。
他神色激动道:“不记得就对了!儒释道外化为形,却有无源无相之面!”
张文景的激动让陆渊和邓月娇极为疑惑的同时,也明白对方似乎认识那位算命先生。
“张爷爷你认识那位算命先生?”邓月娇好奇道。
“……倒也算不上认识。”激动之后,张文景稍微平复了些情绪,他目光奇异地盯着陆渊,继续说道:“我只是曾听师父说过,衍天宗的宗主,就是这般形象。”
衍天宗宗主?
此前张文景告知陆渊的两个续命方法中,除了学医自救以外,另一条路就是前往衍天宗。
“你师父是衍天宗的?”陆渊自然而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张文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面色有些复杂道:“他确实是衍天宗之人,只是……我还不配称呼他为师父。”
邓月娇一脸不解道:“为什么?张爷爷你医术分明已经这么高了!”
“与医术无关……”
张文景叹息一声,没有详细解释。
他盯着陆渊看了又看,而后道:“那……算命先生,与你们说了些什么?”
陆渊仔细回忆了一下当时的场景,一五一十地向张文景复述一遍。
张文景静静听完了一切,陷入沉思。
良久之后,他才看向陆渊,面带深意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什么?”
陆渊不明白张文景口中的‘没有看错’具体指的是哪方面。
“没什么,看来你向我学医乃是天意,话不多说,我们继续。”
见张文景丝毫没有多说的意思,陆渊也不再追问,静静听着对方的教导。
“正如我此前所说,世间万物的本质是相同的,其运转之理亦是相同的,若将世间万物无限分化,最终都只会得到同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世界的本源,衍天宗将其称为‘炁’。”
“气?是灵气吗?”邓月娇自然而然将其与灵气等同。
张文景摇了摇头。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松软的泥土中端端正正写下了‘炁’这个字。
而后又解释道:“这种‘炁’又称‘先天一炁’,意为先天地而生,世间一切有形与无形之物都是‘炁’的演化,其中自然也包括灵气。”
邓月娇和陆渊都对这个说法感到新奇。
张文景却没有停下,继续道:“炁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可世间没有任何人能感知到它的存在,仙帝亦是如此,所以对于世间修行者而言,灵气便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陆渊却敏锐捕捉到了不对劲。
“既然任何人都无法感知到它,又是如何知道它的存在的呢?”
张文景面露赞扬之色看了陆渊一眼,笑道:“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也是我即将要说的重点,‘象’!”
他说着,又拿着树枝,在‘炁’字旁边写下‘象’字。
“象是什么意思?”
提问的邓月娇,她自然知道张爷爷所写的这个象,与大象无关。
张文景微微一笑。
“关于象,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其来源的小故事,正史记载,远古时期,古人发现每当雷雨即将来临之际,大象的象牙上就会浮现出神秘的纹路,这些纹路本身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可每当这些它们浮现以后,大象们就会开始长途跋涉,历经几个时辰抵达将要下雨的地点,然后静静等待雨滴的到来。”
陆渊和邓月娇听得一头雾水。
怎么还是跟大象联系起来了?
好在张文景说话从来没有大喘气的习惯,他继续道:“于是每当古人发现大象的象牙上浮现出神秘花纹时,瞬间就能明白‘雷雨将至,大象将要赶往下雨的地方’。象牙上的花纹只是表征,其本质是,某个地方,将会下雨。”
说到这,陆渊有些明白了,可邓月娇还是一头雾水。
两人谁都没有说话,静静等待着后文。
“若将‘某地即将下雨’看成是一件事的本质,那么大象的象牙上浮现出纹路,则是与本质直接关联的表征,而且这种表征与本质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如果不是古人发现大象在花纹出现以后会赶往下雨的地方的话。”
“‘下雨’是能直接看到,且足以轻松描述的事情,可就像我此前所说,总有一些东西是无法用言语表述但又确实存在的,于是古人就借用大象的这种行为,将与本质直接挂钩的表征,称为‘象’,观物取象,再取象比类,借此来言说那些无法直接看到、直接言说的东西。”
“‘象’的含义在如今已经极为丰富,譬如文人在创作中使用的‘意象’,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里的鹿与鱼都是‘象’,它所代表的并不是真正的鹿和鱼,也正是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才让诗句有了意境,当然,这里就不多说了。”
说到这,陆渊和邓月娇终于明白了何谓‘象’。
尤其是邓月娇,原本一直迷迷糊糊,直到张文景说到诗句时她才恍然大悟。
诗句她是真研究过,所以对于‘意象’,她很熟。
见两人都听懂了,张文景也不再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为何世界的本源是‘炁’这个问题我不会解释,我只教给你们两种象,彻底吃透了这两种象,你们自然而然便会明白,何谓‘炁’,这两种象分别是‘阴’、‘阳’。”
至此,张文景已经在地面上写下了四个字。
炁、象、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