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入这间教室的那一瞬间,系统便传来了任务完成的提示。
【叮,任务完成,杂交水稻培育技术已发放】
手握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李恪自然要给大唐来点小小的震撼。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较历朝历代相比,大唐农业算是比较发达的。
不论是制度重视程度,还是技术革新层次都是空前的;
这也使得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甚至,农业一度成为了大唐的经济支柱。
但‘杂交’这类专业术语闪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是懵的。
老田的第一反应就是乱*,人*杂*
其他人脑海中也大同小异,只不过只有他脱口而出罢了。
“老田,没想到啊,果真是男人本色啊!”
“要不~本王给你重新找个婆娘吧?”
饶是李恪这后世灵魂,也被老田的反应给雷到了。
震惊之余,目光不自觉地上下审视这位‘老实人’。
老田的六位好兄弟也瞪大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他。
虽然老田没说什么荤话,可懂得都懂!
这分明是思.春了?!
“啊这…”老田浑身绷直。
随后双手不停摆动,一脸正经地反驳道:
“殿下,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啊!”
老田那表情分明是在说:咱可真是个老实人。
李恪嘿嘿一笑,也不戳穿他。
男人至死是少年,此话果然不假!
“好了,咱们回归到正题上来。”
“在座的诸位有种过水稻的吗?”
李恪及时终止话题,这才让老田如释重负。
下方很快便有人举手,小声道:“殿下,小人种过。”
似乎是怕别人不信,他急忙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小人本是流民,承蒙岳父收留才得以安身。”
“在来长安之前,小人本是杭州郡人士。”
“杭州郡隶属江南道,江南道的农户们以种植水稻为生。”
“所以,小人也自幼就会种植水稻。”
一通解释下来,总结为两个字:赘婿!
在大唐,赘婿的地位相较于秦汉时代有所改善;
但仍然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被视作低等婚姻。
看那家伙不自信,又有些腼腆的样子…
就可以看出,赘婿在大唐到底有多不容易了。
“很好!你叫什么名字?”
李恪并没有这方面的偏见。
多新鲜呐!
在后世这种现象不是很常见嘛。
“回殿下,小民叫董地。”
董地~老田~
你俩若能搭配一组,不得把田地都研究透了哇?!
“那你可得仔细听好了,本王等会儿还得考校你。”
李恪冲他招了招手,“来来来,坐前面来。”
“昂首挺胸,身为男人一定得自信些。”
“以后,你说不定还能成为大唐第一赘婿呢!”
等所有人都就座,李恪才开始给众人上‘大唐版生物课’。
系统提供的‘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比较全面。
‘三系法杂交育种’、‘两系法杂交育种’、‘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盐碱稻杂交育种’等一系列杂交育种技术都有。
但李恪只取了其中的‘三系法杂交育种’技术。
原因也很简单,这一项技术最基础。
咱毕竟是新手上路,得考虑实际情况不是?
李恪将系统提供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并且当场绘制了一幅三系法杂交水稻原理示意图。
“董地,本王问你,你有见过水稻开花吗?”
闻言,董地眼神中露出些许追忆之色,立马点头应道:
“有的!南方有道名菜,叫稻花鱼。”
“那稻花鱼就是因为以掉落的稻花为食而得名。”
李恪微微颔首,随后才向众人说道:
“这杂交水稻的关键,就在这水稻的授粉上。”
授粉?
又是一个专业术语,众人听得云里雾里。
好在李恪马上便解释了:“这授粉,就是老田说的那意思…”
众人:“???”(o_o)?
“只不过,水稻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植物。”
“它不需要找对象,自己就能完成全过程。”
众人:“!!!”(#?Д?)
好家伙,简直是小刀剌屁股,开了眼儿了!
你可是水稻,是南方人的活爹,你竟然能自己**
天理在哪里!
王法在哪里!
手艺在哪里!
他们表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狠狠谴责水稻这种不要脸的行为!
别看这些人大都上了年纪,但性格依旧奔放。
有不少人一边红着脸,一边咧嘴咒骂,心里却很想学。
“但是,想要培育出杂交水稻,咱们就必须打破它这个习性。”
就在众人思绪乱飞的时候,李恪一句话把大家拉回现实。
众人:啊~终于舒服了!(*^▽^*)
“那咱们打破这一习性呢?”李恪循循善诱道。
一边在黑板上画图,他一边解释:
“首先要找到没有雄蕊的水稻作为母本。”
“它需要人工授粉才能结出种子,简称‘不育系’。”
“其次是用普通的水稻作为父本,为‘不育系’授粉。”
过程中,李恪还把系统提供的图片传递给大家传阅。
这些图片就是后世彩色打印的那种。
众人初次上手,自然也是惊为天人了。
“这水稻图竟如此逼真?殿下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
这话刚问出口,就被别人怼得哑口无言。
“废话!殿下连玻璃镜那等神物都能生产出来。”
“画画逼真而已,有什么好奇怪的?!”
李恪:“……”
优秀!
本王还没说话,你自己都已经学会脑补了。
不愧是有当科学家潜力的。
蜀王府就需要你这种人才!
“普通水稻为‘不育系’授粉,结出的种子有两种情况。”
“如果结出的种子种下去,也不能形成花粉,这个父本称为‘保持系’。”
“保持系可以用来大量培养‘不育系’,以作后用。”
“如果结出的种子种下去,能正常形成花粉,那这种父本称为‘恢复系’。”
“咱们可以把恢复系和不育系间隔种植,等待开花。”
“再通过赶花的方式授粉,就可以得到杂交水稻的种子了。”
第一次培育杂交水稻的生物课讲下来,大家都是云里雾里的。
但好在李恪提前有准备,拿出了提前制作的模型。
有了演示模型环节,极大的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再加上在座的众人都是老农民了,实践能力相当不弱。
三个多小时下来,首次授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在下课前,李恪还不忘给大家灌鸡汤。
“诸位,你们务必得好好努力啊。”
“若是真能将杂交水稻给培育出来,那必定能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向来是朝廷官员的专属。
对于农民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大家一听,整个人激动得直接红温了。
更有甚者,当场发誓:
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把杂交水稻种子培育出来。
见状,他又借用了袁爷爷的话给大家来了一场精神洗礼。
“不怕你们笑话,本王时常做同一个梦。”
“本王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要长!”
“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本王甚至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
pS:一稻济天下,精神永传承!
致敬袁爷爷的两个梦:
禾下乘凉梦;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