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尧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清了清嗓子。百姓们立刻安静下来,连抱着孩子的妇人都屏住了呼吸。
“老李头,你说城主大人会不会变卦啊?“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农扯了扯旁边老伙计的袖子,声音压得极低。
“嘘!别瞎说!“老李头紧张地看了眼台上的魏书尧,“城主大人说话向来算数。上次说给咱们发冬衣,不也兑现了?“
这时,魏书尧的声音响彻全场:“这座城池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诸位用双手垒起来的!“
“听听!城主大人记得咱们的功劳呢!“一个年轻工匠激动地捅了捅同伴。
“可不是嘛!“同伴抹了把汗,“那会儿砌城墙,我手上磨得全是血泡...“
魏书尧继续道:“当初承诺的,今日兑现!大家可以在城内自选住处!“
“真的?!“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突然哭出声来,“娃他爹,你听见没?咱们终于有家了!“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几个半大孩子兴奋地蹦跳着:“我要住大房子!““我要选离学堂近的!“
但很快,魏书尧补充道:“不过要在规则之内。“
这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部分人的热情。
“看吧看吧!“一个尖嘴猴腮的商贩撇撇嘴,“我就说没那么好的事!“
“你闭嘴!“旁边的大汉怒目而视,“城主大人肯定有他的道理!“
魏书尧竖起三根手指:“第一,先到先得,不得抢占。第二,按人口分配。第三,严禁私斗。“
“这才对嘛!“一个白发老者捋着胡子点头。
“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要是有人仗着人多...“一个瘦弱的书生担忧地问。
“怕什么!“铁匠张老三拍着胸脯。
“有城主大人在,谁敢乱来?“
魏书尧看着台下百姓的反应,嘴角微扬。
这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城主大人,我...我能选个有窗户的房子吗?我娘说,有窗户的房子亮堂...“
这话让魏书尧心头一软。
他蹲下身,平视着小女孩:“当然可以。不仅要有窗户,还要有院子,让你娘种些花草。“
小女孩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转身扑进母亲怀里:“娘!城主大人答应啦!“
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那个先前抱怨的商贩也低下头,羞愧地擦了擦眼角。
“诸位!“魏书尧站起身。
“现在开始登记选房。蒙疆将军会带人维持秩序。“
“都排好队!“蒙疆洪亮的声音响起,“按户籍册顺序来!“
百姓们自发地排成长龙,有人小声议论着。
“听说东城的房子采光好...“
“西城离集市近...“
魏书尧看着井然有序的队伍,满意地点点头。
选房的热潮持续了整整三天,新长安城内却出奇地秩序井然。
百姓们互相谦让的场景,让负责维持秩序的蒙疆都啧啧称奇。
“老张,你家人口多,这个带小院的给你吧。“
“使不得使不得!你家有老人,还是选个离医馆近的...“
魏书尧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内其乐融融的景象,满意地点点头。
系统设计的住宅区完全按照标准化建造,每户都是三间正房带个小院,唯一的区别就是位置不同。
这种公平的设计,反倒让百姓们少了争执。
然而好景不长。这天清晨,沈炼急匆匆地闯进议事厅,连礼仪都顾不上:“主公,出事了!“
正在批阅文书的魏书尧笔尖一顿:“何事如此慌张?“
“城外三十里的黑虎山,聚集了一伙匪徒。“
沈炼单膝跪地,语速飞快。
“已经劫了三支商队,还杀了我们两个采药的百姓。“
魏书尧眉头一皱:“土匪?新长安方圆百里物产丰富,怎么会有人落草为寇?“
“不是普通土匪。“沈炼从怀中掏出一块染血的铁片。
“属下带人探查过,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逃兵。您看这制式铠甲残片,分明是...“
魏书尧接过铁片,指腹擦过上面刻着的“朔“字铭文,眼神骤然一冷:“朔州边军的装备?“
“正是!“沈炼压低声音,“据俘虏交代,山上有百余人,其中三十人披甲。更麻烦的是...“他犹豫了一下,“领头的似乎是个校尉,懂兵法。“
议事厅内顿时安静得可怕。
魏书尧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每一声脆响都让气氛更凝重几分。
三十副铠甲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股匪徒的战斗力,可能比普通县城守军还强!
“传令。“魏书尧突然起身。
“即日起实行宵禁,四门加派双岗。另外...“
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让蒙疆把'神机营'调到西门待命。“
沈炼刚要应声,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满身尘土的哨兵跌跌撞撞冲进来:“报——!土匪劫了粮车!正在往黑虎山方向逃窜!“
魏书尧猛地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
他正要下令,却听哨兵又补充道:“但...但是有个怪事...“
“说!“
“土匪头子让人捎话,说...说要和城主大人谈笔买卖。“
哨兵咽了口唾沫。
“他说只要给他五百石粮食,就保证不动新长安的商队。“
议事厅里顿时炸开了锅。几个文官气得胡子直抖。
“狂妄!“
“这是敲诈!“
魏书尧却突然笑了,只是这笑容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好啊,那就谈谈。“
魏书尧下意识地喊出“赵元朗“三个字时,声音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愣了一下,随即自嘲地摇了摇头。
这位忠心耿耿的将领,此刻恐怕已经带着神机营深入敌境了。
“来人,传赵云。“
魏书尧揉了揉太阳穴,很快调整好状态。
不多时,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赵云一身轻甲,腰间配着改良过的环首刀,抱拳行礼:“主公,有何吩咐?“
魏书尧打量着这位年轻将领。数月不见,赵云的气质越发沉稳,眼神中透着锐利。
他饶有兴趣地问道:“听说你这段时间在练兵?成效如何?“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自豪:“回主公,按照您制定的'三练一休'制,配合那个...那个叫'科学营养餐'的伙食,新兵进步神速。“
他说着忍不住赞叹。
“末将从未见过如此高效的训练方法,短短三月,这些农家子弟的箭术已不输边军精锐。“
魏书尧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
“城外出现了一伙匪患,约百余人,其中三十人披甲...“
“什么?!“赵云剑眉倒竖,右手不自觉地按在了刀柄上。
“敢在新长安地界作乱?主公,请给末将三百精兵,定将这些贼寇尽数剿灭!“
魏书尧看着赵云怒发冲冠的样子,不禁莞尔:“正有此意。不过...“
他走到沙盘前,指着黑虎山地形。
“这伙人不是普通土匪,而是朔州边军的逃兵。那个领头的校尉,据说还懂些兵法。“
赵云仔细端详着沙盘,突然眼睛一亮。
“主公,此处山道狭窄,两侧都是峭壁。若是用您上次说的'火攻'...“
“聪明!“魏书尧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从案几下取出一个锦囊。
“这里面有三十个'火雷',用法都写在里面了。记住,要等他们全部进入鹰嘴峡再动手。“
赵云接过锦囊,突然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负所托!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
“能否请主公准许,让新兵们也见识见识实战?“
魏书尧沉吟片刻:“可以,但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这样,让蒙疆派一队老兵压阵。“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这次剿匪,不仅要除害,更要让百姓看到我们新长安的实力。“
“末将明白!“赵云抱拳领命,转身时战袍扬起一阵劲风。
望着赵云远去的背影,魏书尧突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窗前喊道:“子龙!记住留几个活口!“
“得令!“赵云的声音远远传来,已经带着跃跃欲试的战意。
夜色如墨,黑虎山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
山脚下的密林里,赵云率领的三百精兵如同幽灵般无声穿行。
士兵们口中衔枚,马蹄裹布,连铠甲都用麻布包住,避免发出任何声响。
“将军,探子回报,匪寇主力都在鹰嘴峡北侧的营寨里。
“副将压低声音,指着山腰处隐约的火光。
“哨岗只有两处,都设在明处。“
赵云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他打了个手势,三十名手持复合弓的射手立即散开,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摸向哨岗。
“咻——“
几乎同时,两支利箭破空而出。
哨塔上的匪徒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精准地射穿了喉咙。
尸体还未倒地,就被潜伏在暗处的士兵接住,轻轻放倒。
“按计划行动。“赵云一挥手,主力部队立即分成三股。
一股由副将带领,绕到营寨后方截断退路。
一股带着火油和火雷,埋伏在峡谷两侧。
他自己则亲率五十精锐,直扑匪首大帐。
营寨内,匪徒们正围着篝火饮酒作乐。
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撕咬着羊腿,含糊不清地嚷嚷:“那新长安的城主算个屁!明天咱们再去抢一票...“
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怎么回事?“匪首刚站起身,帐帘猛地被掀开。
寒光一闪,一柄环首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朔州边军第七营校尉周莽,“赵云冷冽的声音在帐内响起。
“临阵脱逃,劫掠百姓,该当何罪?“
匪首瞳孔骤缩,酒意瞬间吓醒了大半:“你...你是...“
“常山赵云。“银甲将领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记住这个名字,到了阎王殿也好交代。“
几乎同时,营寨四周突然爆发出震天喊杀声。
匪徒们惊慌失措地冲出帐篷,迎接他们的却是漫天箭雨。
改良过的复合弓射程远超普通弓箭,第一轮齐射就放倒了二十多人。
“着火了!快跑啊!“
不知谁喊了一声,匪徒们惊恐地发现,营寨四周不知何时已经燃起熊熊大火。
更可怕的是,那些火势竟像长了眼睛般,精准地封住了所有逃生路线。
“轰!“
一声巨响,鹰嘴峡入口处的山崖突然崩塌,巨石滚落,彻底堵死了退路。
这是赵云提前布置的火雷,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投降不杀!“新长安的士兵们齐声高喊。
残余的匪徒们面面相觑,不知是谁先扔下了武器,很快,叮叮当当的兵器落地声响成一片。
整个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到半个时辰。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赵云已经清点完战果。
毙敌四十六人,俘虏五十七人,缴获铠甲三十副,兵器百余件。而己方,仅轻伤三人。
“将军,这些俘虏怎么处理?“副将请示道。
赵云擦了擦染血的环首刀,想起魏书尧的嘱咐。
“全部押回新长安。主公说过,要让他们在百姓面前认罪。“
当凯旋的队伍押着俘虏返回时,新长安的城门早已大开。
闻讯赶来的百姓们挤在道路两旁,有人朝土匪吐口水,也有人对着军队欢呼。
城楼上,魏书尧负手而立,嘴角含笑。
“主公!“赵云在城下抱拳复命,“幸不辱命!“
魏书尧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垂头丧气的俘虏,又看向精神抖擞的士兵们。
“今日当犒赏三军!让全城百姓都看看,犯我新长安者,会是何等下场!“
第二天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但广场上却人头攒动,百姓们挤在一起,踮着脚尖望向中央的高台。
那里跪着五十七名被五花大绑的土匪,他们低着头,不敢与周围愤怒的目光对视。
魏书尧站在高台上,身披墨色锦袍,腰间悬着那把象征权力的青铜剑。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百姓,又冷冷地瞥了一眼跪着的俘虏,缓缓开口:
“诸位父老乡亲!“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压下了全场的嘈杂。
百姓们安静下来,屏息凝神地听着。
“今日,我新长安的将士们,剿灭了盘踞在黑虎山的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