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太师府内,一片庄严肃穆。
雕梁画栋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廊下的侍卫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苍松。
李儒入内,恭敬地行了一礼,高声道:
“太师,大喜啊!温侯吕布成功覆灭匈奴,扬我大汉国威!”
董卓粗犷的脸上顿时绽放出狂喜的笑容,猛地站起身来,激动地道:
“好!好!奉先果然不负我望,真乃吾之臂膀!”
李儒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太师,温侯此次立下大功,固然可喜可贺,但我们也不得不有所警惕。”
董卓脸上的笑容瞬间一滞,转头看向李儒,眼中露出一丝疑惑,问道:
“文优,此话怎讲?奉先对我忠心耿耿,何需警惕?”
李儒微微躬身,言辞恳切:
“温侯麾下精兵三万,其中更有一万并州狼骑,精锐无比。”
“如今他势力渐大,连夫人都接到太原,太师拿什么来制衡他呢?”
董卓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满不在乎地道:
“我膝下无子,奉先就是吾儿!我信他,如同信我自己,他岂会背叛我?”
李儒没有被董卓的乐观所感染,神色愈发凝重:
“吕布如今占据并州、河东、河内,皆为要地,对两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董公,您欲成大事,不可优柔寡断啊!”
董卓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盯着李儒,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猛地一挥手,霸道地道:“不必再言!奉先之事,我自有分寸。”
李儒略作思忖后,再次道:
“太师,既然如此,最少也该派遣官员,前往河东治理。”
“河东乃要地,不可无人管理。”
董卓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道:“此事择日再议吧。”
李儒无奈,只得再次行礼,退下。
侍中周毖与城门校尉伍琼,身着朝服,神色凝重行礼觐见:
“太师在上,吾等拜见。”
董卓端起案几上的酒盏,轻抿一口,抬了抬手,粗声道:
“免礼,二位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周毖上前一步,拱手道:
“太师,废立大事,实非常人所能轻易理解。”
“如今袁术,因未能领会太师深意,心生恐惧而出奔。”
“但依臣之见,他并非怀有异志。”
“袁氏一门,四代人广施恩泽,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若袁术趁机收拢豪杰,聚众而起,各路英雄响应。”
“山东之地,恐非太师所有了。”
董卓眉头紧锁,沉思片刻,缓缓点头:
“你所言不无道理,袁氏的势力,确实不可小觑。”
周毖见董卓有所动容,心中一喜,接着道:
“依臣愚见,不如任命袁术为南阳太守,仍领后将军之职。”
“如此一来,既能安抚袁术,又能将他安置在合适之地,为董公所用。”
董卓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好,就依你所言。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办妥。”
周毖领命,恭敬退到一旁。
伍琼上前,拱手道:
“太师,臣有一事上告。”
“曹操素有才名,先前虽有冒犯之举,但仍为可用之才。”
“如今天下未定,正需广纳贤才,恳请太师赦免曹操。”
董卓大笑起来,笑声在大厅内回荡:
“哈哈,好!我向来爱才,既然你如此说,干脆表曹操为骁骑校尉。”
数日后,朝廷诏令传至州郡,赦免曹操罪行。
曹洪满脸喜色,大声道:
“兄长,大喜啊!朝廷诏令已至,董贼表你为骁骑校尉!”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随即又恢复了冷静:
“哦?竟有此事。”
曹洪难掩激动,道:
“兄长,咱们正好借此机会,谋取大业。”
曹操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
温侯在外,董贼相召,确实是个绝佳的机会。
既能摆脱眼下的困境,又能深入虎穴,探清董卓的虚实。
他抬头望向窗外,目光深邃:
“如今乱世,正是英雄辈出之时。”
“董卓虽权倾朝野,但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此番召我,看似是恩宠,实则是试探。”
“我若应召,需步步小心;若不应召,又恐招来祸端。”
曹洪有些着急:“兄长若不应召,岂不是错失良机?”
曹操微微一笑,沉稳道:
“子廉莫急,我岂会不知,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
“董卓生性多疑,待摸清他的底细,再寻机而动。”
曹洪点了点头:“一切听凭兄长安排。”
曹操安排好家事,孤身一人快马加鞭,冒险入京。
此番入京,犹如踏入龙潭虎穴,但为了心中的抱负,为了匡扶汉室,他义无反顾。
恰逢司徒王允在家中设下寿宴,宴请朝中官员。
曹操收到请柬,不禁觉得有些奇怪,王允的消息这么灵通?
他略作思忖,便决定慷慨赴宴。
曹操换上一身华服,整理好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了王允的府邸。
府中,灯火辉煌,宾客满堂,众人脸上都带着忧虑与沉重。
王允站起身来,神色悲戚,声音颤抖地道:
“今社稷倾颓,乾坤失色,宗庙蒙尘,巨奸窃国,天子蒙尘,君臣蒙羞。”
“内有董贼乱政,朝纲崩坏;外有群雄逐鹿,天下扰攘。
“吾等汉臣痛心疾首,悲恸难抑,肝肠寸断!”
说罢,他老泪纵横,悲不自胜。
公卿们感同身受,想起董卓的种种暴行,无不落泪。
士孙瑞袖袍掩面,哭诉道:
“董贼每日都闯入宫廷,夜宿龙榻,调戏妃子宫女,行同禽兽啊!”
“我大汉百年基业,竟毁于此人之手,实在是令人发指!”
众人纷纷点头,咬牙切齿,对董卓的痛恨溢于言表。
曹操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在悲伤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
众人纷纷转头,惊讶地看着他。
王允脸色一沉,怒目而视,质问道:
“曹操,你为何发笑?国难当头,你竟还有心思取笑众人?”
曹操收住笑声,神色傲然:
“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哭哭啼啼,能解决什么问题?”
“与其在这里悲叹,不如想想如何除掉董贼!”
王允须发皆张,大声喝道:“将这轻薄无耻之徒,叉出去!”
侍卫上前架起曹操,往门外拖去。
曹操狂妄大笑,举起酒盏一饮而尽,任由侍卫们拉扯,毫无惧色。
侍卫们将曹操叉到了书房,关上门离开。
曹操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依旧面带笑容。
不一会儿,王允走了进来。
他看着曹操,眼中的愤怒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欣赏:
“孟德,你果然与众不同。刚才多有得罪,还望你莫要见怪。”
曹操微微一笑,正色道:
“司徒公不必客气,操刚才言语过激,还望海涵。”
王允叹了口气,深沉道:
“其实,老夫也知道,光靠哭泣是无法挽救汉室的。”
“只是董贼势力庞大,我等一时也想不出良策。”
曹操神色一正,决然道:
“司徒公,操此次入京,正是为了匡扶汉室。”
“操虽不才,但愿意为诛灭董贼,肝脑涂地!”
王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走上前握住曹操的手:
“孟德,你果真有此决心?”
曹操用力点头,表面趋奉,暗中韬晦:
“当然!操只等一个诛董良机。”
王允感动不已,倏地松开曹操的手,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把宝刀。
宝刀寒光闪烁,散发着一股凛冽的气息。
“七星宝刀削铁如泥,是我王家的传家之宝。”
“今日,我将它赠予孟德,望孟德能凭此刀,诛灭董贼,匡扶汉室!”
曹操接过宝刀,仔细端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将宝刀插入刀鞘,抱拳道:
“司徒公放心,操必不负所望,定斩董贼首级,以谢天下!”
二人又密谈了许久,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待一切商议妥当,曹操起身告辞。
他怀揣着七星宝刀,大步走出了王允的府邸。
洛阳的清晨,阳光穿透淡薄的云层,洒在热闹的街市上。
曹操身着朝服,神色镇定,稳步踏入太师府。
他怀揣着七星宝刀,心跳微微加快,每一步都似踏在命运的刀刃之上。
今日,他将按计划述职,伺机刺杀董卓,为汉室除去心头大患。
太师府侍卫林立,气氛森严。
曹操被引至书房,见董卓侧躺榻上,神色慵懒。
他定了定神,上前恭敬行礼:“曹操,参见董公!”
董卓半眯着眼,隐隐察觉到曹操的异样,便想装睡试探。
他微微侧身,闭上双眼,呼吸渐渐平稳,似已入眠。
曹操心中一紧,右手悄悄握住了刀柄。
他缓缓靠近董卓,脚步轻得如同猫行。
董卓突然翻了个身,睁开了眼睛。
曹操心中一惊,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但他面上却毫无破绽,迅速捧出宝刀,高声道:
“太师,操听闻您喜爱宝刀,特寻来此刃,愿献于您,以表忠心。”
董卓接过宝刀,细细端详,眼中露出一丝欣赏之色。
曹操暗自松了口气,知道暂时逃过一劫。
他又与董卓寒暄几句,便借口有事,匆匆告辞。
待曹操离去,董卓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安。
他越想越觉得曹操的举动可疑,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立刻下令:
“来人,速去将曹操给我抓回来,他定有不轨之心!”
曹操刚出太师府,便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
他心中暗叫不好,知道董卓已经起疑。
曹操立刻飞奔至马厩,解开缰绳,翻身上马,向着城门疾驰而去。
西凉兵在后面紧追不舍,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曹操连逃数日,风餐露宿,身心俱疲。
但其心中诛灭董卓、匡扶汉室的大志,仍如如同一团烈火,燃烧不息。
曹操摆脱追兵,行至一处县域,打算稍作歇息。
他走进一家简陋的客栈,刚一坐下,便听到旁边一桌客人在低声议论。
其中一人说道:“听闻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如今正在被通缉,世道可真是乱啊。”
曹操心中一紧,却不动声色,继续听着。
一位儒袍书生站了起来,目光炯炯,言辞激昂:
“曹操虽刺杀失败,但他的勇气和大义,实在令人敬佩。”
“董贼祸乱朝纲,人人得而诛之。”
“曹操行刺,是为天下苍生,即便身死,也当流芳百世!”
曹操心中一动,仔细打量起此人。
只见他面容清俊,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英气。
曹操走上前去,抱拳道:“阁下高见,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那人微微一愣,随即点头应允。
两人来到客栈后院,曹操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低声道:
“实不相瞒,在下便是曹操。”
那人先是一惊,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在下陈宫,字公台,久仰曹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曹操见陈宫并无恶意,便将自己刺杀董卓的经过,以及心中的大志,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宫。
他言辞恳切,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操虽身处困境,但诛董之志,从未动摇。愿为汉室,肝脑涂地!”
陈宫深受感动,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将军的大义之举,令宫钦佩不已。”
“宫虽一介小吏,但也渴望为天下苍生做些实事。”
“若将军不嫌弃,宫愿弃官追随,与将军共图大业!”
曹操大喜,紧紧握住陈宫的手:
“公台肯相助,操如虎添翼!有公台在,大事何愁不成!”
陈宫毅然辞去官职,跟随曹操踏上了逃亡之路。
两人一路昼伏夜出,向远离京师的远方奔去。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来到了一处村庄。
曹操看着眼前熟悉的农舍,心中一动,道:
“公台,此处人家吕伯奢,与我父亲是故交,我们可在此处暂避风头。”
陈宫点头表示赞同,跟随曹操来到吕伯奢家门前,叩响了门环。
门开了,吕伯奢的儿子热情地将他们迎了进去。
屋内,吕家众人忙前忙后,准备饭菜,对曹操和陈宫关怀备至。
夜,如墨般浓稠,万籁俱寂。
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为死寂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气。
曹操与陈宫借宿在吕伯奢家中,奔波多日的疲惫却未能让曹操安然入睡。
他躺在榻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被董卓追杀的惊险画面。
突然,一阵轻微的磨刀声划破了夜的宁静。
曹操心中一惊,瞬间从榻上坐起,全身的神经都紧绷起来。
自己如今是被董卓通缉的要犯,赏金丰厚,难保人心不被诱惑。
他悄悄起身,顺手拿起佩剑,蹑手蹑脚地靠近墙壁,附耳倾听。
月光如水,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
曹操透过窗棂,看到吕家五子正在院子里忙碌。
地上放着一口大锅,旁边是几捆柴禾,还有一把锋利的菜刀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们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声音极低,曹操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曹操心中一紧,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被绑着送到董卓面前领赏的画面。
恐惧与愤怒瞬间占据了他的内心,他的手紧紧握住剑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乱世之中,他已经见过太多的背叛与算计。
命只有一条,曹操不敢赌,也赌不起。
待五子忙碌完毕,各自回房入睡。
曹操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紧张与不安,等到夜深人静潜行而出。
他的脚步轻得如同鬼魅,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径直来到五子的房间,看着熟睡中的他们,心中没有丝毫犹豫,挥剑刺去。
每一剑都干净利落,伴随着几声短促的闷哼,五子在睡梦中便已命丧黄泉。
杀完人后,曹操才发现,柴房里捆着一头猪。
他的眼神瞬间凝固,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莫非自己杀错人了?
陈宫被动静惊醒,赶来查看。当他看到眼前的惨状,不禁喟然长叹:
“曹公是要刺董,还是刺吕伯奢一家?”
曹操身躯微微颤抖,手中的剑“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他的脸上满是痛苦与挣扎,嘴唇微微颤抖,良久,才挤出一句话:
“宁我负人,无令人负我!”
陈宫默然,直勾勾看着曹操,心中五味杂陈。
他曾经敬佩曹操的勇气与大义,以为找到了可以追随的明主。
可如今,眼前的一幕,让他对曹操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他不明白,一个立志拯救天下的人。
为何会在一念之间,变成了一个双手沾满无辜鲜血的刽子手。
曹操于暗夜的血腥误杀后,不敢有丝毫耽搁,趁着夜色继续仓皇逃亡。
马蹄扬起的尘土,掩盖不了他的功勋。
曹操刺董的壮举,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关东。
市井街巷、酒肆茶楼,百姓都在议论着曹操的英勇无畏。
关东心怀汉室的义士,听闻曹操的事迹后,将他视为对抗董卓的英雄。
吕伯奢一家,无声无息地湮灭在历史长河里。
他们本是善良淳朴的百姓,热情款待曹操,却因一场误会惨遭横祸。
无人会去追问他们的生平,无人会去关心他们的冤屈。
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人命如草芥。
一个普通家庭的消逝,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