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弱么?人们惯性中的印象是那个病榻之上上杆子给刘备让徐州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但其实真实的陶谦实力强的一批。
陶谦麾下除了普通的兵士还有两股放眼整个大汉都排得上号的精锐兵团。陶谦乃丹阳郡人,而丹阳自古便是精兵辈出之地,早在西汉时期,李陵五千死士也是来自丹阳的精兵,在李陵进袭匈奴时,以五千人抗击匈奴八万精骑,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竭力死战,最后只剩四百人撤回关内,主帅李陵被迫投降,副帅韩延年战死。以匈奴骁骑之勇,五千丹阳兵竟然能令单于丧胆,几乎要撤退,最后探知李陵无援才敢进攻,丹阳兵的勇猛善战可见一斑。
时人称“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陶谦正是在上任徐州刺史的时候,从丹阳郡募集了一万兵马。来到徐州后,凭借着精锐的丹阳兵,加上陶谦获得了徐州本地士族的支持,这促使其一战便大破黄巾军,剩下的黄巾军也被迫逃出徐州境内。这就是为何青州成了黄巾贼窝,徐州却鲜有匪患的根源所在。
其二则是臧霸所率领的“泰山兵”,或者称泰山贼,时年泰山郡的老百姓日子实在太难,不少人干脆揭竿而起当了山贼。其中就有臧霸、孙观、吴敦这帮狠角色。他们觉得泰山那边\"同行\"太多,竞争太激烈,就转战到了琅琊国这边发展。这群人在山地丘陵中如鱼得水,打家劫舍的本事一流。陶谦也是个妙人,来徐州当刺史后。想出个\"以贼制贼\"的主意 - 把臧霸他们收编了!就这样,这帮\"泰山贼\"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泰山诸将\",负责驻守开阳一带。这支部队堪称山地特种兵,在山地丘陵之间不惧任何敌手。
此前,曹操大军来袭,若当时陶谦倾力迎战曹军,那么在青州军被袁绍截胡的情况下,即便曹操麾下猛将如云、实力强劲,说实话,恐怕他取胜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正因如此,尽管如今赵云出动了多达十余万的庞大军队压境而来,陶谦心中虽有所忧虑,但还不至于惊惶失措到失去方寸。
面对来势汹汹的袁军,陶谦迅速做出应对之策。一方面,他紧急调集大量兵马前往琅琊郡布防驻守,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另一方面,则派人快马加鞭向已经掌控了大半个豫州的袁术请求支援。然而,徐州内部的局势远非表面那般简单和稳定。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团结一致、铁板一块的地方,城中的三大氏族——东海糜家、徐州的陈家以及曹家,各自心怀鬼胎、别有盘算。
琅邪相萧建,这位本该肩负着守护一方平安重任的官员,此刻对于这场战争却是态度暧昧不明,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负责粮草转运事宜的笮融同样也是心不在焉,似乎并未全身心投入到保障军需物资供应的工作当中。更令人头疼的是,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更是对陶谦的军令阳奉阴违,他们名义上听从调遣,但实际上却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上级命令当回事儿。
起初,曹操摆出一副凶神恶煞、要将徐州人赶尽杀绝的架势,屠城这种极端残忍的做法反倒激起了徐州军民同仇敌忾之心,使得大家能够暂时放下彼此间的矛盾和分歧,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但袁绍四世三公,名满天下,自然远非曹操可比。而且赵云此次出兵更是高举“只诛首恶陶谦,厚待徐州军民”的旗号。再加上过去短短一年时间里,袁绍便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北方四州,一跃成为天下势力最为强大的诸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徐州城内暗潮汹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人们的心思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凭借着强大而高效的天网情报网,赵云和徐庶对于徐州当下的局势可谓了如指掌、洞察秋毫。因此,当他们率领大军抵达琅琊城下时,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安营扎寨,并与城内的陶谦形成对峙之势。
时光匆匆,转眼已过三日。就在这期间,来自徐州各方势力的信件如雪片般纷纷寄至赵云手中。其中,表现得最为直白的要数笮融了。他在信中毫不掩饰地宣称,整个徐州的粮草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下,并且询问是否能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些粮草直接送到赵云将军处。与此同时,萧建也不遑多让,表示愿意与赵云提前约定好时间,届时将亲自打开琅琊城的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相比之下,徐州的三大世家就显得委婉含蓄许多。他们在来信中除了向赵云表示友好之意外,还小心翼翼地从侧面探听,如果最终由赵云成功攻克徐州,那么在后续的利益分配问题上将会作何安排。
当赵云和徐庶收到这些信件时,两人脸上露出了无奈又略带滑稽的表情,真可谓是哭笑不得。看着手中的信件,他们不禁感叹道:“这徐州内部都已经混乱至此,这场仗究竟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呢?”
再看看此时的陶谦,这位徐州之主正躺在病榻之上,面容憔悴,气息微弱。自从袁绍发布那篇讨贼檄文,并向天下宣告将要进攻徐州以来,短短时间内,陶谦就已经先后召集了十几次军事会议。然而,每一次会议的结果都如出一辙——与会的将领们无一例外地纷纷劝说陶谦投降。
就在昨日的那次军事会议上,陶谦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局面,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声大喝:“你们这些人啊,除了劝我投降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话可说了吗?”面对陶谦的质问,整个会议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那些将领们有的抬起头来,观察起天花板的纹路;有的则低下头去,盯着地面似乎在找蚂蚁;更有甚者,突然对面前的茶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那杯茶里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一般。总之,此时此刻,无一人回应陶谦的问话。
陶谦见状,气得浑身发抖。他狠狠地瞪了一眼在场的众人,然后拂袖而去,径直回到自己的卧房。或许是因为气急攻心,亦或是长久以来的压力与焦虑所致,陶谦一回房便倒在床上,从此一病不起。
豫州袁术在接到陶谦的求救信后,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比谁都想派兵救援。可是有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无兵可派!是的,之前和袁绍争夺豫州大打出手的袁术如今无兵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