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贾政的招呼和带领下,贾瑛踏进里屋隔间。
匆匆朝屋内众人瞥了一眼,瞬间只觉得满屋子的花团锦簇,充斥着豪奢的富贵气象。
他首先瞧见一个乐呵呵的银发老太太坐在正座上边。
老太太穿着深赭红色绣着福寿图案的锦缎褂子,姜黄缠枝刺绣镶领打底,身边还簇拥着一众大小儿孙媳妇。
老太太便是整个贾家两府之中辈分和地位最高者,一品荣国夫人,史老太君——贾母。
贾母的右手下座坐着两位老爷夫人,尤氏则和两位艳丽美妇陪坐在左侧。
还有几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正一脸好奇之色看着来人,前些日子在宁府见到的贾宝玉也同样身在其中。
周围的仆妇们见到贾政,赶忙从侧边抬了一把椅子过来。
贾政并没有立刻落座,而是将身后的贾瑛拉到近前道:“子珉,快上前来。”
他先在前边给贾母行了一礼,正声说道:
“母亲,孩儿带着瑛哥儿给您请安来了,这便是珍哥儿的弟弟。”
贾瑛来不及再仔细打量屋里的其他人,赶忙上前规规矩矩磕头道:
“不孝孙贾瑛给老祖宗请安,愿老祖宗起居顺适,诸事康泰!”
“快起来,快起来。”
贾母忙不迭地招呼道,她的脸色保养得极佳,完全不像是个已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
两颊泛着淡淡的红润,皮肤虽有了些皱纹痕迹,却透着十足的精神。
贾瑛暗自一阵感慨,真不愧是享了一辈子荣华富贵的人。
作为保龄侯尚书令史公的千金,自小在钟鸣鼎食之家成长。
长大后嫁入荣国府成为国公夫人,婚姻美满,同样是备受尊崇。
如今家族枝繁叶茂,子孙众多,年老了也可谓是尽享天伦之乐。
整个天底下都没有几个比贾母身份高贵的人,哪里还有什么烦心事?
贾瑛随即起身,低着头微微躬身,便听到贾母笑吟吟地说道:
“瑛哥儿,快上来让我瞧瞧,你爹把你接回来这么长时间都不知道让我看看,害得我险些不知道族里还有这么个哥儿。”
贾瑛只好抬起眼帘,上前几步让贾母和众人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顿时吸引了屋内所有人的目光。
贾政则坐了下来,一脸满意地捋着胡子看着场上。
贾母微微前倾着身子,双手抚着贾瑛的额头,简直是越看越欢喜,眼角的细纹都透着慈祥和满足。
她立刻眉开眼笑道:“当真是好样子的,瞧这眉眼间多么精神!好像还真是和敬哥儿有点像,我看倒是把他的那些兄弟们都比下去了。”
“难怪珍哥媳妇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念叨,说这孩子如何如何的好,今日一见,果真是所言非虚。”
贾政笑道:“母亲,你可不知道,瑛哥儿不仅生的不凡,就连学问也是顶好的。”
“孩儿刚刚在书房考校过他,就连大哥也是感慨族里出了一个好子孙。”
尤氏见状适时接过话来,笑着回道:“老祖宗和老爷这话就说偏了,自家兄弟还分什么彼此,琏二哥和宝兄弟他们也都是好的。”
贾瑛忙躬身行礼道:“当不起老祖宗这般说,贾瑛作为晚辈一直没有主动给老祖宗请安,实在是惭愧不已,还请老祖宗宽恕孙儿的失礼之处。”
这话讨巧话听得贾母哈哈直乐,看着面前这位谦逊有礼的晚辈,她忙慈爱地拉过贾瑛的手来,伸手示意他靠近一点:
“难为这孩子了,才这么大就如此懂事,你初来府上谁又能怪你?往后日子还长,只要你有心,多来陪陪我这个老太婆便是。”
话落,贾母眼中满是关切,又细细问了好些话,目光不经意间扫到贾瑛挺拔的身姿。
见他身形远超同龄人,虽然不是很壮硕,但又透着十足的朝气。
她便开口问道:“这孩子身子骨长得这般结实,倒是有几分大老爷的影子,平日里念书可辛苦?可要注意别累坏了自己。”
贾母口中的大老爷自然不是贾赦,而指的是贾代化,贾代化和贾代善两人生前也是兄弟相称的。
贾瑛闻言道:“回老祖宗的话,孙儿念书倒不觉得累,每日课业虽忙,但孙儿也会抽出时间习武练剑。”
“孙儿希望的便是有朝一日能效仿老国公将贾家发扬光大,保得老祖宗平安。”
听到贾瑛提及贾代善,简直吹进了贾母的心坎里,在荣国府这里谁能比得上贾代善的地位。
贾母脸上顿时充满了欣慰,连哥儿都不喊了,不住地点头道:
“好孩子,难得瑛儿有这般志向和毅力,咱们贾家就是要多出你这样的好子孙,家族才能长盛不衰呐!”
贾母立刻向旁人发话,掷声有地道:
“你们都听好了,以后瑛儿来府上就像回自己家一样,和宝玉他们一样,都给我用心伺候着,要是有谁慢待了瑛儿,可别怪我老太婆不客气!”
周围诸多婆子媳妇们忙点头称是,就连贾宝玉都有些艳羡地看着被围在中央的贾瑛。
“我今儿又多了一个好孙儿,老天真是眷顾我这把老骨头。”
“瑛儿,你大哥平日里忙,怕是不怎么能顾着你,不如以后你便住我这里过日子吧?我这里宽敞又热闹,定能让你舒舒服服的。”
贾母兴致起来了,当即就要让人把后边的碧纱橱先收拾一下,晚上就让贾瑛住这里陪着她。
贾瑛一听直犯难,这里好是好,但让他以后就住这里哪能愿意,你荣府再好也没有他一个人来的自在。
他刚欲想办法开口婉拒,却见贾政上前一步,笑着帮腔道:“母亲,您的好意瑛哥儿心里肯定是领了。”
“只是这孩子一心向学,平日里课业繁重,要是误了学业,旁人说不定怎么说我贾家呢。”
贾政哪里不知道荣府后宅这里什么情况,这里是读书的地方?他才舍不得族里好不容易出了的一个读书种子就给半路祸害了。
“再者,瑛哥儿毕竟是住在珍哥儿他们府上的,这骤然搬来这边,一来一回诸多不便,也会给东府那边添些麻烦。”
“两府之间的往来礼数,咱们也得周全着,不能因为这事儿乱了规矩。”
听到这话,贾母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失望,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轻轻叹了口气:
“难得我瞧着这孩子投缘,想让他常伴我左右,也好疼疼他。”
贾政见状和声安抚道:“依孩儿看,母亲既然喜欢瑛哥儿,就让他隔着三差五来给您请安,陪您说说话。”
“平日里就还让他住在东边,那边环境清幽,也能安心读书。”
“逢年过节或是府里有重大节庆,再将瑛哥儿接过来,陪母亲热热闹闹地聚上几日。”
“如此一来,既不耽误瑛哥儿学业,也能让他常来孝敬您,您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