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进入视瘗环节,皇后余少云率众女眷,前往瘗坎。
瘗坎旁,司礼官高声唱喏,数名宦官将装有敬献之物的礼器缓缓放入,随后填土掩埋。
一位诰命夫人忍不住轻声感叹:“这祭物里,可都是咱对蚕神满满的心意,盼着蚕神定要收下。”
身旁另一位诰命夫人赶忙接话:“是啊,这可是关乎我朝蚕桑大事,蚕神定会庇佑。”
一位年长的诰命夫人目光扫过,用眼神禁止她们交谈。
视瘗结束后,皇后移步桑园。
桑园之中,桑叶鲜嫩欲滴,微风拂过,沙沙作响。
早已等候在此的采桑女们身着素色布裙,手持竹篮,整齐排列。
余少云接过金钩,亲自采摘了第一片桑叶,放入篮中。
随后众嫔妃和众诰命提着竹篮,拿着金钩,步入桑园。
众嫔妃和诰命们鱼贯而入,在这一片翠绿的桑园里各自寻了位置,开始采摘桑叶。
谢知意拿着金钩,将枝叶钩下来采摘,不多时,竹篮里便添了不少鲜嫩桑叶。
就在她专注于采桑之时,一个人直奔她而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贵妃的生母魏夫人。
魏夫人脚步急促,神色间带着几分不善,径直走到谢知意面前。
她站定后,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不紧不慢却又满含讥讽地说道:“哟,瞧瞧这是谁呀?原来是陛下的新宠谢佳嫔啊。”
谢知意看了她一眼,神色淡然,嘴角轻扬,含笑道:“魏夫人才这般年纪,怎就眼神不济,老眼昏花了呢?记得前几日,我们还在宫里见过了,魏夫人怎么就不记得了?”
魏夫人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哼,佳嫔口中无德,我这把年纪,就算是老眼昏花了些,总好过某些人空有几分姿色,却没脑子。仗着陛下一时的宠爱,便忘乎所以,还敢踩着贵妃往上爬。却不这后宫的水,深不可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说不定哪天呐,摔得比谁都凄惨,可别到时候连个收尸之人都没有。”
“魏夫人,贵妃娘娘之事,宫中尚无定论。而我向来恪守本分,从未有过害人之心。前几日绰嫔王掌珠口出妄言,惹得皇后娘娘不悦,至今还被禁足于自己宫中,连今日这行蚕礼都无法参与。我劝夫人还是谨言慎行,莫要失了分寸,坏了宫中规矩。否则,怕是也会落得与绰嫔同样的下场。”谢知意似笑非笑地说道。
魏夫人脸色瞬间阴沉几分,冷哼一声:“哼,你少在这儿拿皇后娘娘来压我,我方家可是孝贤仁皇后的母家,女儿是贵妃,在这后宫之中地位尊崇,岂是你这小小佳嫔能比的。你不过是陛下一时新鲜的玩意儿,等过了这段时日,看你还能拿什么来张狂。”
谢知意神色未变,依旧镇定自若,轻声道:“夫人,后宫之主乃皇后娘娘,贵妃纵然地位尊崇,与我一样同为妾室。你在此对我恶语相向,若是传了出去,旁人会作何感想?皇后娘娘知晓后,又会如何处置?夫人还是收敛些,莫要太过张狂。”
魏夫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强自辩驳道:“你不过伶牙俐齿罢了,真要论起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你能与贵妃相提并论?少在这拿皇后压我,皇后娘娘向来宽厚,岂会因你这几句挑拨之言就处置我。”
谢知意微微摇头,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夫人,有些事,可别把话说得太满。皇后娘娘的宽厚,那是对守规矩之人,若有人肆意破坏宫中秩序,她又怎会坐视不管。今日这行蚕礼,本是庄重之事,夫人在此与我纠缠,已然不妥。若再不知收敛,皇后娘娘怕是不得不出面主持公道了。”
魏夫人咬着牙,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双手紧握成拳,指甲都陷入了掌心,狠狠地瞪了谢知意一眼,终是憋出一句:“你给我等着!”
而后就气极败坏地拂袖而去,那匆忙的脚步带起一片尘土,仿佛要将满心的愤怒都发泄在这桑园之中。
谢知意望着魏夫人离去的背影,神色平静,轻轻拍了拍衣袖,似要掸去沾染的不快,再次拿起金钩,继续采摘桑叶。
周围其他嫔妃和诰命们虽听不到两人的交谈,却一直都留意着两人的动静,见魏夫人怒气冲冲的离开,有好奇,有惊讶,也有一些意味深长的揣测。
谢知意仿若未觉,专注于手中的动作,采摘新鲜的桑叶。
采了一刻多钟,众女眷就提着装满鲜嫩桑叶的竹篮,从桑园出来了,在皇后余少云的带领着,往蚕室去。
蚕室青砖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数十个蚕匾整齐罗列,皇后余少云走到最前方的蚕匾旁。
匾中的蚕或蜷缩、或伸展,或啃着桑叶,余少云取出被啃得只剩枝蔓的桑叶,放上新鲜的桑叶。
众嫔妃和诰命夫人也走到竹匾前,取旧桑叶,放新桑叶。
待全部蚕匾都铺满新鲜桑叶,余少云看向侍立在一旁的养蚕人,也的目光落在一位中年养蚕人身上,微微招手示意其近前。
养蚕人上前跪地行礼问安,余少云命她起身,轻声问:“蚕儿生长可顺利,有无难处?”
“托娘娘福,蚕儿长势好,就是偶尔有虫害,好在能及时防治。”养蚕人答道。
余少云语重心长地道:“蚕桑关乎民生,有难处尽管上报,务必保障蚕儿安康。”
养蚕人接着说:“今年蚕茧成色好,饱满光亮,能抽出好丝。”
余少云好奇问:“蚕茧成色受什么影响最大?”
养蚕人思索后答:““回娘娘,这蚕茧好不好,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呢,桑叶可得挑好。得找那又嫩又多汁的,看着就饱满厚实,蚕吃了才能长得结实,吐的丝才光亮。第二,蚕室里不能太热、太冷,太干、亦不能太潮,若蚕养得不好,茧子质量自然就不行。第三,蚕种也关键。选好种,茧子从一开始就有好模样。”
余少云赞许道:“果然处处皆学问,你们辛苦了。”
养蚕人憨厚地笑,并不会说讨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