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云雾山的“幽灵”
凌晨三点的云雾山隧道口,范晓东裹紧了身上的冲锋衣。手机屏幕的冷光照亮他紧锁的眉头——三天前,他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山洞异象”视频,点赞量已突破百万。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是UFo,有人猜测是走私团伙的秘密通道,还有人言之凿凿称其为“百年未解的灵异事件”。
“范老师,仪器调试好了。”身后传来年轻研究员林夏的声音。她举着红外热成像仪,屏幕上闪烁着诡异的绿色光点,像是某种生物的轮廓。“根据数据,洞内温度比外界低了整整八度,湿度却高达90%。”
范晓东接过仪器,深吸一口气。作为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所的顾问,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职业生涯的尾声,卷入这场离奇的“驱鲎行动”。
第二章:科技与玄学的交锋
三天前的清晨,范晓东在山脚下的民宿后院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深约五厘米的印记呈三角形,边缘泛着青灰色,像是某种巨型节肢动物的爬行痕迹。当他循着足迹追踪到半山腰时,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让他倒吸一口冷气——云雾山废弃矿洞的洞口,赫然漂浮着一条巨大的“白绸带”,随着山风缓缓摆动。
“这不是灵异现象。”林夏在视频会议中笃定地说,“根据热成像分析,那应该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但具体生物种类尚未可知。”然而,当夜护林员老张的遭遇打破了所有科学解释。他在监控画面中看到,洞口突然涌出大量蝙蝠,紧接着“白绸带”如被激怒般向山下扑去,所过之处,山脚的养蚕场化为焦土。
第三章:玄衣真人的现代启示
“您确定要这么做吗?”林夏看着范晓东递来的方案,瞳孔微微收缩。方案上赫然写着:“使用声呐驱赶装置配合强光脉冲,配合无人机编队制造‘天敌’假象。”而更令她不安的是,这份方案的设计思路,竟与三天前收到的匿名邮件内容惊人相似。
“这是唯一的选择。”范晓东将一叠资料重重拍在桌上。资料里是近年来云雾山周边生态系统的崩溃记录:蚕农集体上访、旅游收入锐减、甚至有传言称某国际化妆品公司正在秘密收购矿洞。而匿名邮件最后的署名,竟是“玄衣”。
深夜的实验室,范晓东独自面对着电脑屏幕。他反复回放着护林员老张的监控录像,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当“白绸带”第一次出现时,洞口附近的红外热成像显示,某个区域始终保持着恒定的37.2c,与人体正常体温完全一致。
第四章:蝙蝠编队的真相
行动当日,云雾山被临时划为军事管制区。范晓东站在山顶指挥车里,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无人机群,心中五味杂陈。这些造价千万的机器,本该用于监测珍稀鸟类迁徙,如今却要用来对抗某种未知生物。
“目标出现!”林夏的惊呼打断了他的思绪。监控画面中,“白绸带”正从矿洞深处缓缓游出,月光下,它的轮廓逐渐清晰——那是一只体长超过五米的巨型鲎,全身覆盖着发光的甲壳,八只复眼闪烁着诡谲的红光。
“启动声呐阵列!”范晓东按下按钮。刹那间,数百道超声波脉冲向鲎袭去。令人震惊的是,鲎竟以一种近乎优雅的姿态避开了所有攻击,反而朝着无人机群直冲而去。林夏突然惊呼:“它的甲壳在反光!那些蝙蝠...”
话音未落,天空中突然出现数百只机械蝙蝠。这些由碳纤维和纳米材料制成的仿生机器人,正通过红外信号模拟出“天敌”的存在。巨鲎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敌人”激怒,转身朝着机械蝙蝠群猛扑过去。
第五章:百年契约的终章
战斗持续了整整七个小时。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范晓东终于看清了战场的全貌:巨鲎的甲壳已破碎不堪,数百只机械蝙蝠残骸散落一地,而洞口附近的土壤里,埋藏着数百个空荡荡的玻璃罐——那是他们预先放置的硫磺烟雾弹。
“它...它到底是什么?”林夏的声音带着哭腔。范晓东蹲下身,捡起一块散发着腥臭的甲壳碎片。在显微镜下,他看到了令人震惊的画面:甲壳内部密密麻麻布满了微型芯片,芯片表面蚀刻着某个他再熟悉不过的符号——三个月前因非法排污被查封的“天蓝科技”的商标。
第六章:暗流下的共生
深夜的云雾山派出所,范晓东面对着两位不速之客。其中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递来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天蓝科技特别顾问”的头衔,而另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则始终保持着沉默。
“范教授,您应该明白,鲎的甲壳里藏着的是我们的生物芯片技术。”中年男人敲了敲桌面,“三个月前那场意外,是我们对云雾山生态系统的‘测试’。现在...”
“现在你们想用它控制整个东亚的渔业?”范晓东突然大笑起来,“你们以为自己是谁?玄衣真人?还是古代的韩绍?”
老者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如砂纸摩擦:“年轻人,鲎存活了四亿年,不是因为它强大,而是因为它懂得与潮汐共生。你们这些所谓的科技先锋,连这点道理都不懂。”
第七章:新的轮回
三个月后,云雾山生态恢复区的揭牌仪式上,范晓东站在刻有“鲎与潮汐共舞”字样的石碑前,看着一群群小鲎在浅滩嬉戏。林夏递来一叠文件:“这是最新的基因检测报告,这些鲎体内...”
“没有芯片。”范晓东接过文件,轻轻抚摸着石碑上的纹路。远处,一群机械蝙蝠正与真正的蝙蝠在空中共舞,它们的翅膀上闪烁着环保组织的标志——那是老者临别前塞给他的最后礼物。
“或许,科技与自然真的可以找到共生的方式。”范晓东喃喃自语。此刻,山脚下某处隐蔽的实验室里,某个被遗忘的硬盘里,静静躺着天蓝科技的全部研发记录。而某个深夜,当某位程序员偶然点开这份文件时,屏幕上突然闪过一行代码:“鲎的甲壳,是最好的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