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放下酒杯,问唐晟
“唐大哥,如果真的这样的话?咱要不要和上官阁老说说?咱这身家性命全是上官阁老给保全的。说了,好歹有个照应。”
唐晟道
“这...哎呀...难说!万一上官阁老一心忠于朝廷,那咱们这跟他一说...会不会?”
马达道
“我觉得还是要说一声好一点,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呀!”
996年8月,各路人马终于集中至东京汴梁城,萧元时进入了一顶小轿,为了不让世人知道萧元时重病的消息,萧元时被秘密送回宫中安养,并由汴梁瘟疫时期悉心照料萧元时的岐王妃林奚照料。
林奚问御医们
“你们给陛下诊脉的脉案给我看看,我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御医们把脉案给了林奚,林奚过目后,道
“天热至极,陛下急火攻肝,故而需要柴胡疏肝。另外我需要给陛下针灸,你们拿针过来...”
林奚拿针给萧元时针灸,道
“陛下,不要动,请静等两刻。我再来为您去针...这位是谁呢?”
李蕙珍对林奚说
“奴家南京府李氏,受岐王爷聘请,照料陛下。”
林奚道
“如此,请好好照料,不要乱动陛下的身子。”
荀太后一看见李蕙珍,像个恶婆婆一样凶狠地对李蕙珍使眼色道
“李氏!你带这个兔子进宫,成何体统?来人,赶紧把兔子给本宫弄走!”
林奚知道荀太后的脾气,看见荀太后这样子发脾气,她知道这家务事谁都不好插手,便道
“臣妾告退...”
这时候萧元时道
“母后!那兔子是朕的兔子,没朕的允许,谁都不能把兔子弄走!”
荀太后便对李蕙珍使着眼色说
“让那兔子安生点,要是碰到了陛下身上的针,本宫绝不饶你!”
林奚来到宫外,终于见到了阔别两年的丈夫。
林奚对着萧平旌笑道
“哎呀!你这个糙汉,两年没见,胡子长成了这样了啊?要是给符儿和笃儿看见了,那不认得了。”
萧平旌拉着林奚走到了宫殿梁柱的一角,轻声说
“你算了吧...我快管不住我的那些个官吏了,他们个个想我当皇帝!还似乎挺希望陛下去死。”
林奚对萧平旌轻声说
“那我也不瞒您了。陛下这个病,应了一句话:吉人自有天相。要是陛下好好调养,必有后福,但我给陛下诊脉,发现陛下的肝很不妙,我已经尽力而为,只看陛下命硬不硬了。”
一刻之后,针扎在萧元时的身上,萧元时很难受,想听李蕙珍弹奏乐曲,就说
“姐姐,给朕作一首乐吧...朕有些酸...”
李蕙珍拿起了琵琶,开始作乐,这个时候荀太后过来一把拉开琵琶,说
“怎样?你要吵死陛下不成?”
萧元时突然大怒起来,他自己把身上的针给拔出来,这一拔,萧元时浑身疼痛,针灸的部位流出了不少血,萧元时骂道
“母后!朕即将亲政!容不得你管!”
荀太后看见萧元时拔针,吓的哭了起来,连忙大喊
“岐王妃!岐王妃!不好啦!快进来!”
林奚急忙和萧平旌进入寝宫内,看见萧元时的样子,林奚赶紧道
“陛下,这针没到时间可不能拔呀!来人!把暖水和毛巾拿来!”
萧元时突然感觉到一阵头晕,倒在床上,紧紧闭着双眼,浑身发抖。
萧平旌对荀太后说
“太后娘娘,陛下最近心情不好,您就莫要再管教他了,以免惊动了龙体,对您也不好呀。”
荀太后后悔了,说
“你们好好治,本宫就离开了。”
平日里爱笑的李蕙珍,这会像个受气包一样,流了些眼泪,趁着荀太后离开,萧平旌急忙问李蕙珍
“刚刚太后干什么了?”
李蕙珍委屈道
“岐王爷,太后娘娘欺负我...”
萧平旌皱着眉,说
“我又不是让你去当陛下的妃子,荀太后怎么对谁都想立威?真是过分至极!”
夜晚,萧平旌会见了他的心腹们,楼士把王士龄的信件拿了出来,这时候交给了萧平旌查看。
萧平旌看过信件后,道
“你们现在就在想这种事情了?不过,把荀飞盏给调任职权的事情,那岂能说调就调?你们要是现在就想这么做,必然引起朝臣们的怀疑!陛下静养的这些日子,你们不要乱来!此外,调兵豫西和河阳的事情,暂时不要这么做,反响很大,朝廷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是要先把投降的东海叛军给处理掉。”
次日,群臣聚集在政事堂,由于萧元时不能行走,荀太后又忙于关心萧元时,没有进入政事堂。
由于萧平旌仍然是摄政王,并权领门下侍中的职位,这给了萧平旌处理朝政的机会。
萧平旌坐在首相的座位上,升任同平章事的上官云益则坐在参知政事的座位上,现在会议开始了,萧平旌道
“如今陛下因病居于宫中,许多重大国事无法让陛下圣裁。因此我决定先处理一些能让陛下肯定的事情,首先先说说东海叛乱收尾的事情。”
枢密副使岳银川走出来道
“东海叛乱总计叛军约13万人,其中在汴梁、江南江北的打战中,约6万叛军投降,杀敌约2万人。在东海路的平叛中,杀敌约2万,投降约3万人。现朝廷急需处理这9万叛军的去留。”
骆应辅道
“请岐王爷决策。”
萧平旌道
“这朝廷边军目前有约10万人,军费庞大冗杂。我的意见是,每一位叛军给些钱,打发他们回家务农。”
曹孝泽问
“平叛狄明的时候,狄明的那三万叛军投降了约2万人,下官的意见是,在这2万人中筛选身强力壮者,补充回到汴梁禁军中,其他体质不够格之人,便打发回家去。”
萧平旌道
“嗯,曹大人所言极是。荀将军平叛,失了不少汴梁禁军,因此充实宫掖宿卫,是应当的。至于我手中的7万长林军,也应当分散部分人走,回家务农。”
上官云益道
“如此,裁军事宜,刻不容缓。朝廷财政不能被军费所压垮,请尽早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