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空。
孔子低头看了看手中几个温润的食盒,又抬头望了望阴沉的天空,刚才的经历如同梦境一般,唯有手中食盒的温度和怀里的仙豆,证明着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老师!”
“夫子回来了!”
远处传来弟子们惊喜交加的呼喊声。
子路、子贡、颜回等人踉踉跄跄地跑了过来,看到老师安然无恙,手中还提着数个陌生的食盒,都围了上来。
“老师,您去哪里了?我们担心死了!”子路性子最急,上下打量着孔子,见他虽然衣衫依旧,但面色红润,精神焕发,与之前判若两人,不由得惊奇万分。
“是啊,老师,您……您气色好多了!”子贡也上前,眼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探究。
颜回只是静静地看着,眼神中是失而复得的庆幸,以及对老师状态变化的深深好奇。
孔子看着围拢过来的弟子们,眼中满是欣慰与激动。
他扬了扬手中的几个食盒,温和地笑道:“为师方才偶遇一位异人,得赐些吃食,足以解我等燃眉之急。”
异人?
弟子们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
这荒郊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里来的异人?
而且看老师这精神面貌,简直像是换了个人!七日的饥饿和疲惫,仿佛从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子贡心思活络,注意到老师手中的食盒材质非凡,温润如玉,绝非凡品,心中更是好奇,暗想那位“异人”定然不凡。
孔子没有过多解释,他知道,食物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打开其中一个食盒,一股难以形容的甜香瞬间飘散开来,仿佛带着某种神奇的魔力,引得所有人都用力吸着鼻子,喉结滚动。
只见食盒内,是色泽温润、点缀着各色果干莲子的粥。那粥体晶莹,汤汁浓稠,即便在昏暗的天光下也泛着诱人的光泽。
“来,都尝尝吧。”孔子示意子贡将粥分发下去。
弟子们早已饥肠辘辘,此刻闻到如此异香,哪里还顾得上追问。
子贡小心翼翼地将粥分到每个人的破碗里,虽然量不多,但那香气和色泽,已经让众人垂涎欲滴。
子路第一个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
“唔——!”他猛地瞪大了眼睛,粗犷的脸上写满了震撼,咀嚼的动作都停滞了。
那粥入口即化,软糯香甜,各种味道在口中层层叠叠地绽放,最后化作一股温暖而强大的热流,瞬间涌向四肢百骸。
七日的饥饿带来的虚弱感,仿佛被这股暖流瞬间冲散了大半!
“这……这是什么神仙粥?!”子路含糊不清地惊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狂喜。
其他人也纷纷动口。
“太好吃了!我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东西!”有弟子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极致的美味和身体瞬间恢复的舒适感。
“感觉……感觉身体暖和起来了!力气也回来了!”一个病弱的弟子感觉自己仿佛重新活了过来。
颜回细细品味着碗中的粥,感受着那股温和而强大的滋养之力,眼中同样闪烁着异彩。
这绝非凡间之物!他看向老师,只见孔子正含笑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慈爱。
很快,几个食盒的粥被分食一空。
弟子们虽然意犹未尽,但腹中的饥饿感已经大大缓解,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疲惫和绝望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活力和希望。
“老师,那位异人……莫非是仙人?”一个弟子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敬畏。
其他人也都看向孔子,眼神热切。能拿出如此神粥,又能让老师瞬间恢复精神,除了仙人,还能有谁?
他们追随老师,颠沛流离,困顿于此,难道是他们的德行感动了上天,派仙人来搭救了吗?
想到这里,不少弟子激动得热泪盈眶,觉得所有的苦难都值得了。
孔子看着弟子们激动的神情,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他微微点头,又摇了摇头:“那位先生非是鬼神,或为异世之贤者。其所居之地,非你我所能想象。”他简略地提了一下“食仙居”和“未来之世”的概念,听得弟子们云里雾里,但都明白了老师确实经历了一番奇遇,而且那位“程先生”绝非凡俗。
这时,一个平时较为严谨的弟子,冉求,上前一步,带着疑虑问道:
“老师,您昔日曾教导我们,‘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言‘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今日您遇此奇事,受异人赠食,这……这是否与您平日的教诲有所相悖?我等受此恩惠,未来是否会因此招致祸患?”
冉求的问题,让刚刚激动起来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是啊,老师一向强调人事,对鬼神之事持审慎态度。
如今接受了这近乎神迹的馈赠,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孔子身上。
孔子赞许地看了冉求一眼,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直指核心,也是他心中需要向弟子们解释清楚的。
他沉吟片刻,声音变得庄重而清晰,如同暮鼓晨钟,在弟子们心中响起:
“‘敬鬼神而远之’,非是全然否定其存在,亦非让你等闭目塞听,对未知视而不见。‘敬’,是因其未知,存一份戒惧之心,不妄加揣测,不沉溺其中;‘远之’,是让你等专注于当下,致力于人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我辈立身之本,不可因求鬼神庇佑而荒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弟子,语气更加坚定:“至于‘不语怪力乱神’,非是不信其有,而是不欲以虚无缥缈之事惑乱人心,不欲以鬼神之说取代人伦大道。世间自有其运行之理,大道亦在其中。今日我等困顿于此,并非道之过,乃时也,命也。”
孔子看向手中的食盒,又看向弟子们恢复元气的面容,语气温和而有力:“今日偶遇程先生,得其援手,解我等燃眉之急,此乃困顿之际的一线生机,亦可视为大道不绝、天无绝人之路的体现。
我等受此恩惠,当铭记于心,更当以此为激励,愈发坚定求道之心。
此粥食之,恢复体力,是为了更好地行道,是为了有余力去践行我们的理念,而非贪图享受。若因噎废食,畏惧未知而拒斥生机,岂非迂腐?岂非见小利而忘大道?”
他最后总结道:“所谓‘怪力乱神’,若其助人向善,解人危难,未尝不可视为‘道’之变种显化。我们所受之食,源自良善,用于存续慧命以继绝学,又何祸之有?真正该警惕的,是以怪力乱神蛊惑人心、谋取私利之徒,那才是需要‘远之’,需要‘不语’的。”
孔子的一番话,深入浅出,既坚守了儒家“人本”的核心原则,又结合实际,对“怪力乱神”给出了新的、更具智慧的阐释。弟子们听得茅塞顿开,心中的疑虑尽去,对老师的智慧和变通愈发敬佩。
“老师说的是!”
“弟子明白了!”
众人纷纷点头,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仿佛刚才的饥饿和困顿,都只是为了迎接这一场关于“道”与“变通”的深刻教诲。
……
食仙居内。
程宇送走孔子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好评奖励。
【《六艺全通》技能书:蕴含儒家核心实践技能——礼(礼仪规范)、乐(音乐素养)、射(弓箭技艺)、御(驾车技能)、书(书法文字)、数(计算能力)的完整知识与精髓。使用后,宿主将瞬间掌握此六艺,达到融会贯通、大师级水准。】
六艺!
这可是古代贵族和士人的核心技能,代表着全面的素养和能力。
虽然在现代社会,射箭和驾驭马车(御)的应用场景不多,但礼仪、音乐、书法、计算能力,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极为有用的素质。
更何况,这是“全通”级别,意味着不仅仅是学会,而是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是真正的“大师级”。
“使用。”
程宇毫不犹豫。
技能书化作一道璀璨的流光,瞬间融入他的意识之中。
刹那间,磅礴的信息流涌入脑海,无数关于礼仪的规范细节、宫商角徵羽的乐理韵律、张弓搭箭的精准技巧、驾驭车马的平衡协调、不同书体的笔法结构、乃至古代筹算的复杂原理……
如同与生俱来一般,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并且完美地与他的身体协调统一。
他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的学堂,亲历着六艺的传承与演练。
他能感受到弓弦的弹性、马匹的律动、毛笔的柔韧、筹码的碰撞……这些技能不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融入了骨髓、化作了本能。
再睁开眼,眼前的世界似乎都变得不同。
他能更敏锐地捕捉到环境中的细节,更能清晰地感知自身的协调与平衡。
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古老的、雅致的韵味。脑海中的知识体系也变得更加完善,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这种感觉太过奇妙,仿佛在短短一瞬之间,他便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吸收了无数先贤的智慧和经验。
“六艺全通……这奖励,真是超出想象。”
程宇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了这些技能傍身,无论是在哪个时空,他都能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