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陆昭阳已经收拾好了行装。她将几套男装叠得整整齐齐,又检查了一遍药箱里的药材和银针。这次远行,师父特意为她准备了许多珍稀药材,都小心地包在油纸里。
\"小师妹,准备好了吗?\"柳烟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已经换上了便于骑马的胡服,发髻高高挽起,腰间配着一把短剑。
\"好了,师姐。\"陆昭阳背上药箱,最后环顾了一圈自己的小屋。这一去至少要三个月,再回来时恐怕已是深秋。
医仙谷的晨雾还未散尽,谷口已经聚集了一小队人马。程将军一身戎装,正在检查马匹和行李。大师兄陆钰和二师兄陆阿桂也来了,站在一旁等候。
\"昭阳。\"陆寻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木匣,\"这个带上。\"
陆昭阳接过木匣,打开一看,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个小瓷瓶,瓶身上贴着标签,写着各种药名。
\"师父...\"
\"边关不比长安,药材难寻。\"陆寻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这些是为师这些年研制的秘方,危急时可用。\"
陆昭阳小心地将木匣收入怀中:\"弟子一定善用。\"
陆钰走上前,递给她一个包袱:\"路上吃的干粮,还有几本医书,闲暇时可以看看。\"
程将军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了,该启程了。\"
柳烟上前拥抱了师父和两位师兄,陆昭阳也一一拜别。翻身上马时,她回头望了一眼医仙谷——晨光中,师父和师兄们的身影渐渐模糊,只有谷口那棵老松依然挺拔如昔。
一行人马出了终南山,向北而行。官道两旁的原野上,农人已经开始劳作。陆昭阳骑着一匹枣红马,跟在柳烟身侧。她穿着一身靛青色的男装,头发用布巾束起,腰间配着药囊和匕首,看上去就是个清秀的少年郎中。
\"小师妹,累吗?\"午休时,柳烟递给她一个水囊。
陆昭阳摇摇头,接过水囊喝了一口:\"不累。师姐,我们今晚在哪里落脚?\"
\"前面三十里有个驿站。\"程将军走过来坐下,\"按这个速度,再有七日就能到边关了。\"
陆昭阳点点头,从包袱里取出大师兄准备的干粮——几个夹了肉馅的胡饼,还温热着。她分给柳烟和程将军,三人简单用了午饭,又继续赶路。
傍晚时分,他们到达了驿站。这是个不大的院落,住着驿丞一家和几个往来的商旅。程将军亮出令牌,驿丞立刻安排了最好的房间。
\"陆小先生住这间。\"驿丞领着陆昭阳来到一间干净的小屋,\"热水马上送来。\"
陆昭阳道了谢,放下行李。不多时,一个小厮端来热水,她简单洗漱后,取出银针在灯下擦拭。这是她每天的习惯,既能保养银针,也能静心思考。
\"咚咚\"——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
柳烟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趁热喝,驱驱寒。\"
陆昭阳接过碗,汤里飘着几片姜和枸杞,香气扑鼻。她小口啜饮,暖意从胃里扩散到全身。
\"师姐,边关是什么样子的?\"她好奇的问道。
柳烟在她身边坐下:\"风大,干燥,冬天特别冷。\"她笑了笑,\"但天空很蓝,星星比长安多得多。军营里都是些直性子的汉子,说话大声,但心地单纯。\"
陆昭阳想象着那样的场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她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更没接触过军营生活。
\"别担心。\"柳烟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有我和将军在,没人敢欺负你。\"
第二日天刚亮,队伍又出发了。越往北走,地势越开阔,人烟也越稀少。偶尔能看到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吃草,牧人骑在马背上,远远地望着他们这支队伍。
第五日中午,他们在一处小溪边休息。陆昭阳蹲在溪水边洗手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她警觉地抬头,看见远处尘土飞扬,几个骑兵正向他们奔来。
\"是斥候。\"程将军站起身,示意大家不必紧张。
骑兵们很快来到近前,为首的汉子跳下马,向程将军行礼:\"将军!您可算回来了!\"
\"出什么事了?\"程将军皱眉问道。
\"北边来了伙流寇,专抢商队。\"斥候擦了擦额头的汗,\"赵校尉带人追了两天,还是让他们跑了。\"
程将军点点头:\"回去再说。\"他转向柳烟和陆昭阳,\"路上不太平,我们得加快速度。\"
接下来的路程,队伍不再停留,马不停蹄地赶往边关。陆昭阳紧紧跟在柳烟身后,腰间的软剑已经解开了皮扣,随时可以拔出。
日落时分,他们终于看到了边关的城墙。那是一座灰褐色的土城,城楼上旌旗招展,士兵们来回巡逻。城门上方刻着\"玉门关\"三个大字,笔力雄浑。
\"到了。\"程将军勒住马,\"这就是我们的家。\"
守城士兵见到程将军,立刻打开城门。队伍缓缓入城,陆昭阳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城内比想象中热闹,街道两旁有不少商铺和酒肆,行人来来往往,其中不少是穿着各色服饰的胡商。
\"这边是商区。\"柳烟解释道,\"军营在城西,我们住的地方在城东,比较安静。\"
程将军的府邸是个朴素的院落,前后两进,院子里种着几棵耐旱的沙枣树。管家早已得到消息,带着仆人们迎了出来。
\"这位是陆阳,陆郎中。\"程将军向众人介绍陆昭阳,\"以后就住在东厢房。\"
仆人们恭敬地行礼,陆昭阳也拱手回礼。她注意到,这些人看她的眼神充满好奇——一个年轻郎中,跟着将军夫妇从长安来,确实引人注目。
东厢房已经收拾妥当,简单但整洁。一张床榻,一个书案,还有个小小的药柜。陆昭阳放下行李,推开窗户,能看到远处的城墙和更远处的茫茫戈壁。
\"还满意吗?\"柳烟走进来,手里抱着被褥,\"边关条件有限,比不上医仙谷。\"
\"挺好的。\"陆昭阳接过被褥,\"师姐,我什么时候开始教士兵们医术?\"
\"不急。\"柳烟帮她铺床,\"先休息两天,熟悉熟悉环境。程将军已经安排好了,先从军医营开始。\"
晚饭是在正厅用的,程将军特意吩咐厨房做了几道长安风味的菜肴,算是为他们接风洗尘。席间,程将军说起明天的安排:\"昭阳,我带你参观军营,认识一下军医营的人。\"
陆昭阳点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要教些什么。师父说过,军中常见的是外伤和风寒,这些她在医仙谷都学过,都不难。
夜深了,边关的风呼呼地刮着,窗棂微微震动。陆昭阳躺在床上,听着这与医仙谷截然不同的风声,久久不能入睡。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却又充满新奇。她摸了摸腰间的银针囊,仿佛这样就能触摸到熟悉的医仙谷。
第二天一早,程将军就带着陆昭阳去了军营。军医营位于城西一角,是个宽敞的院落,里面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正在院子里晒药,见到程将军立刻行礼。
\"这位是陆阳,陆郎中。\"程将军介绍道,\"从今天起,他会教你们一些实用的医术。\"
为首的汉子约莫四十岁,脸上有道疤,叫老周,是军医营的管事。他上下打量着陆昭阳,眼中满是怀疑:\"将军,这小郎中年岁不大,能行吗?\"
陆昭阳不卑不亢地拱手:\"周管事,在下虽年轻,但自幼学医,或许能帮上些忙。\"
老周哼了一声,从药架上取下一个布包:\"那你说说,这些都是什么药?怎么用?\"
布包里是几种常见的草药,有的已经切碎,有的还是原样。陆昭阳一一辨认,不仅说出了药名,还详细讲解了性味归经和配伍禁忌。
老周的表情渐渐从怀疑变成了惊讶:\"小郎中还真有两下子。\"他转向程将军,\"将军,这人我们要了!\"
程将军大笑:\"好,那陆阳就交给你们了。\"他拍拍陆昭阳的肩,\"有什么需要,直接找老周。\"
接下来的日子,陆昭阳每天上午在军医营教授医术,下午则跟着柳烟在城中义诊。边关缺医少药,百姓们听说来了位长安名医,纷纷前来求诊。陆昭阳来者不拒,细心为每个人诊治。
一个月过去,陆昭阳已经适应了边关的生活。她喜欢这里开阔的天空,喜欢直爽的士兵,甚至喜欢上了那带着沙土味道的风。每天忙碌而充实,让她暂时忘记了长安的种种。
这天傍晚,陆昭阳正在院子里整理药材,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大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满身是血的士兵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
\"郎中!快!商队遇袭,伤了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