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门,一支由三十多头骆驼和十余匹马组成的商队整装待发。晨光中,驼铃声清脆悦耳,商队伙计们正忙着做最后的检查。
陆昭阳穿着一身便于骑马的胡服,腰间配着软剑和药囊,站在张府派来的马车旁。赵管事正与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交谈,见她过来,连忙介绍道:\"陆郎中,这位是商队领队铁木尔,精通西域各地方言,走过三十六国。\"
铁木尔抱拳行礼,汉话说得有些生硬,但足够清晰:\"陆郎中,路上听您的。\"
陆昭阳回礼:\"铁领队客气了,我对西域不熟,还要多仰仗您。\"
张承亲自来送行,除了丰厚的盘缠,还送给陆昭阳一个精致的药箱:\"这里面有些西域常用的药材,路上或许用得上。\"
药箱分三层,装满了各色小瓷瓶和油纸包,每种药材都贴着标签,标注了名称和用途。陆昭阳爱不释手,连连道谢。
\"陆郎中保重,老朽在敦煌等您平安归来。\"张承拱手道别。
商队缓缓启程,穿过敦煌西门,向西行进。陆昭阳骑着一匹温顺的枣红马,走在队伍中间。赵青和四个亲兵依旧随行护卫,寸步不离。
起初的路还算好走,沿途能看到零星的绿洲和村庄。铁木尔告诉陆昭阳,这段路被称为\"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再走三天,就到阳关了。\"铁木尔指着远方,\"过了阳关,才是真正的西域。\"
陆昭阳好奇地观察着沿途的一切。这里的民居与中原大不相同,多是土坯房,平顶上晒着各种作物;田间劳作的妇女穿着鲜艳的衣裙,头戴绣花小帽;偶尔路过的商队中,能看到深目高鼻的胡商,骑着高大的骆驼。
午休时,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详细记录所见所闻。赵青好奇地凑过来:\"陆郎中记这些做什么?\"
\"带回医仙谷。\"陆昭阳头也不抬地写着,\"师父常说,行医不仅要懂药性,还要知风土。不同地方的人,体质不同,用药也当有差异。\"
赵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递给她一块刚烤好的馕饼:\"尝尝,这是西域的主食。\"
馕饼外脆里软,带着芝麻和茴香的香气,陆昭阳吃得津津有味。饭后,她照例为商队中有需要的人诊治,大多是些腰腿酸痛的小毛病。
三天后,商队抵达阳关。这是一座比玉门关更显沧桑的关城,城墙上的夯土已经风化剥落,但依旧巍然矗立在戈壁之中。
\"出了阳关,就难见到汉人了。\"铁木尔提醒道,\"接下来要穿越白龙堆沙漠,是最危险的一段路。\"
陆昭阳点点头,紧了紧遮面的布巾。她早已做好准备,药箱里备足了防暑、解毒的药材,还特意向张承请教了沙漠行医的要诀。
阳关外的景色果然大变。放眼望去,尽是连绵的沙丘,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白光。偶尔能看到几丛顽强的骆驼刺,或是被风蚀得奇形怪状的雅丹地貌。
商队排成一列长队,沿着前人踩出的隐约小路前进。铁木尔走在最前面,依靠太阳和沙丘的走向辨别方向。陆昭阳被安排在队伍中间,赵青和亲兵们前后护卫。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沙地热得烫脚。所有人都汗如雨下,却不敢多喝水——沙漠中最珍贵的就是水源,必须精打细算。
\"坚持一下,前面有处绿洲,可以在那里休息。\"铁木尔鼓励大家。
就在此时,队伍后方突然传来一声惊呼。陆昭阳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年轻伙计从骆驼上摔了下来,正痛苦地蜷缩在沙地上。
\"让开!\"她立刻调转马头奔去。
那伙计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已经神志不清。陆昭阳一摸他的额头,烫得吓人。
\"中暑了!快抬到阴凉处!\"
几个商队成员七手八脚地把伙计抬到一处岩壁的阴影下。陆昭阳取出银针,迅速在他颈后、手腕等处刺下,又从一个瓷瓶中倒出几粒碧绿的药丸,捏开他的嘴塞了进去。
\"谁来扇扇风!\"她头也不抬地吩咐,同时解开伙计的衣领,用沾了水的布巾擦拭他的腋下和脖颈。
赵青立刻蹲下来,用宽大的帽子使劲扇风。铁木尔也赶了过来,从骆驼上取下皮囊:\"这是特意准备的淡盐水。\"
在众人的协助下,伙计的情况渐渐稳定下来。陆昭阳又给他喂了些解暑的药汤,这才松了口气:\"暂时没事了,但不能继续赶路,需要休息几个时辰。\"
铁木尔看了看天色,为难地说:\"若现在不走,今晚就到不了绿洲...\"
\"那就明天再走。\"陆昭阳斩钉截铁地说,\"强行赶路,他会有生命危险。\"
铁木尔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同意。商队在岩壁旁扎营,等待病患恢复。陆昭阳守在那伙计身边,不时为他换冷敷的布巾,调整银针的位置。
夜幕降临,沙漠的温度骤降。那伙计终于清醒过来,虚弱地向陆昭阳道谢。她只是笑笑,又给他诊了诊脉,确认无碍后才去休息。
第二天清晨,伙计已经能勉强骑骆驼了。商队继续前进,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了铁木尔所说的绿洲。
这是一片不大的水草地,中央有一汪清泉,周围长着些耐旱的灌木。虽然简陋,但在茫茫沙漠中已如天堂般珍贵。商队在此休整了一天,补充饮水,让骆驼吃些新鲜草料。
陆昭阳趁机考察了绿洲中的植物,发现了几种沙漠特有的草药,小心地采集了一些样本。她还教会商队成员如何辨别可食用的野生植物,以备不时之需。
离开绿洲后,商队又行进了五天,终于走出了白龙堆沙漠。当铁木尔宣布最危险的路段已经过去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前方是一片戈壁与山地相间的区域,远处已经能看到雪山的轮廓。铁木尔说,那是昆仑山的支脉,于阗就在山脚下。
\"于阗盛产美玉和葡萄。\"铁木尔向陆昭阳介绍,\"那里的医术也与中原不同,听说有能起死回生的'圣水'。\"
陆昭阳听得入神,越发期待早日到达于阗。随着西行深入,人烟渐渐多了起来。偶尔能遇到放牧的牧民,或是往来的小商队。路过的村庄也更具西域特色,圆顶的土房外绘着鲜艳的图案,妇女们戴着面纱,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
这天傍晚,商队在一个名为\"帕米尔\"的小镇休整。镇子不大,但颇为热闹,街上能看到汉人、突厥人、波斯人等各色面孔。铁木尔带陆昭阳去了一家当地有名的饭馆,品尝西域特色的烤羊肉和抓饭。
\"再过三天,就能到于阗了。\"铁木尔边吃边说,\"张氏在于阗有分号,陆郎中可以在那里落脚。\"
陆昭阳点点头,好奇地打量着饭馆里的其他食客。角落里坐着一群衣着华丽的人,正用她听不懂的语言热烈交谈。其中一位老者注意到她的目光,友善地举杯示意。
\"那是于阗的玉石商人。\"铁木尔低声解释,\"看样子是做完生意准备回国。\"
正说着,那老者竟然起身走了过来,用生硬的汉话问道:\"这位小郎君,可是从中原来的医者?\"
陆昭阳惊讶地站起身:\"正是。老丈如何得知?\"
老者笑着指了指她腰间的药囊:\"这种样式的药囊,只有中原医者会用。老朽年轻时曾去长安求学,对中原医术仰慕已久。\"
原来这位老者竟是于阗的宫廷御医,名叫阿尔斯兰。得知陆昭阳要去于阗,他热情地邀请她参观于阗的医馆和药圃。
\"于阗虽小,但有些药材是中原没有的。\"阿尔斯兰自豪地说,\"特别是治疗眼疾的'光明草',只有我国王宫后的山谷才能生长。\"
陆昭阳欣喜不已,连忙道谢。没想到还没到于阗,就遇到了这样的机缘。
三天后,商队终于抵达了于阗城。这是一座建在绿洲上的美丽城市,高大的城墙内,街道整洁宽阔,两旁种满了白杨和果树。城中央的王宫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可见雪山皑皑。
正如铁木尔所说,张氏在于阗设有分号,是个三进的大院落。分号掌柜姓李,是个在西域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汉人,见到中原来的郎中格外亲切,立刻安排了最好的客房。
\"陆郎中远道而来,先休息几日。\"李掌柜热情地说,\"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陆昭阳谢过,但并不急着休息。她简单梳洗后,就请铁木尔带她去找阿尔斯兰。那位老御医住在王宫附近的医官区,见到她来,高兴地亲自迎出门。
\"陆郎中来得正好!\"阿尔斯兰拉着她的手,\"今日恰逢'药市',全城的药商都会来,我带你开开眼界!\"
于阗的药市设在城西的广场上,数十个摊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摆满了陆昭阳从未见过的药材。有散发着奇异香气的树脂,有形状古怪的干草,有颜色艳丽的矿石...阿尔斯兰耐心地为她讲解每一种药材的名称和用途,她则认真地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这是'胡黄连',退热效果极佳;这是'天山雪菊',泡茶可明目;这是'昆仑灵芝',比中原的灵芝药效更强...\"阿尔斯兰如数家珍。
逛完药市,阿尔斯兰又带陆昭阳参观了于阗的医馆。这里的建筑风格与中原迥异,但内部布局却颇有相通之处,同样分设诊室、药房和病房。
\"医术无国界。\"阿尔斯兰看出她的疑惑,笑着说,\"治病救人的道理,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最让陆昭阳惊叹的是于阗的\"水疗\"之法。城中有一处温泉,被引建成多个浴池,不同温度的池水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阿尔斯兰亲自示范了如何通过浸泡和按摩来缓解关节疼痛,手法独特却颇有成效。
\"这是于阗先祖传下来的方法。\"阿尔斯兰解释道,\"配合特定的草药,对风湿痹症有奇效。\"
傍晚时分,阿尔斯兰邀请陆昭阳到家中用饭。老御医的宅邸布置典雅,墙上挂着精美的挂毯,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饭桌上摆满了西域特色的美食:烤得金黄的羊肉串、香气扑鼻的手抓饭、酸甜可口的葡萄干...
饭后,阿尔斯兰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老朽多年行医的笔记,虽然文字不同,但药材图画应该能看懂。\"
册子中的文字确实陌生,但每一页都配有精细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各种药材的形态和炮制方法。陆昭阳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翻阅着。
\"陆郎中若有兴趣,可以在寒舍抄录。\"阿尔斯兰慷慨地说,\"医者当以济世为怀,这些知识不该敝帚自珍。\"
陆昭阳感激不尽,当即决定在于阗多停留些时日,向这位异国前辈请教医术。她隐约感觉到,这次西域之行,将会是她医道生涯中重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