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即辽人。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复号辽。
辽天显十一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耶律德光支援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五万骑兵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后晋。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辽会同七年石重贵不愿向契丹臣服。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辽大同元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
燕云十六州,便成了大宋心口的痛,历代君王皆以收复失土为夙愿。
太宗皇帝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辽保宁十一年亲征北汉,契丹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成功击败宋军,太宗仅以身免。
萧太后与辽圣宗于辽统和二十二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皇帝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辽军提出和约,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
其时,宋辽于十二月间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打胜战反而要出银纳绢,美其名曰“助军旅之费”,这通操作也是没谁了。
不过,此后宋辽两国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而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朝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
“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但期间也有两次重要交涉。一次是仁宗庆历二年,辽趁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赠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另一次是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总而言之,和平来之不易,民间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但,契丹绝非盟友,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于王棣而言,虽然有着浓浓的民族情结,但契丹人嘛,算不上是野蛮夷族,此时甚至是被半汉化了的,可友可敌。
但,老兄你这“半道截胡”是几个意思?有没有个先来后到了?
他顺手将那张钞引弹开:“一千贯就一千贯,这两只雪豹某买了。”
那回鹘人颇是意外:“尊客知道……这是雪豹……还望好生……养着……”
虽然中原话说的磕磕巴巴地,也算是表达清楚了,他又拾起那张钱引,恭恭敬敬的递还契丹大汉:“对不起……那位郎君先来的……”
契丹大汉双眼一瞪,喝道:“兀那乌厮,某看中你家的物什,竟敢推三阻四的,且吃某钵头大的拳头。”
他一发怒,络腮胡子似乎也抖动不已,有草原雄师之威。有趣的是,怒气凛凛之下,他的中原话反而说的更为流利了。
回鹘人脸色微变,似是躲闪不及,被契丹汉子一拳捶在肩胛处,闷哼了声,踉踉跄跄的退了好几步,勉强站稳。
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但无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契丹人哪,蛮横凶狠,可不敢招惹。
其实,现今的辽国正在衰落,国力大大不如大宋。
辽太平十一年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契丹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道宗继位后,辽清宁九年七月爆发了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契丹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
但是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
如此一来,纵然辽国江河日下,宋国却也既无力亦无愿倒攻清算,至于燕云十六州更是如同鸡肋,不要也罢。更何况,契丹铁骑宿威大盛,怎敢轻捋虎须?
朝堂之上都秉持花钱买平安的态度,庙宇之下又能有几个热血壮士为国雪耻?当一个民族的脊梁骨弯折了,又有谁能顶天立地的站着?
看热闹嘛,倒是传承有序。
契丹汉子一击得手,脸色却有些古怪,“咦”了声,仔细看了那回鹘人一眼。
旁人瞧不出个中内情,契丹汉子却是直犯嘀咕,他这一拳自是收了力的,在此等场合暴起伤人总是不好,虽然自己在都亭驿公干,也不好轻易惹发是非,但那对雪豹是贵人要的,就算是威逼恐吓也得办成。但那一拳貌似打了个实在,却是在将将触及回鹘人肩胛时,对方的肩膀忽然极轻微地动了动,肩胛似乎蓦然一缩,正好将他的力道卸了个一干二净。
这厮会功夫,而且还不弱。契丹汉子瞬间作出判断。不过,他并不因而就此罢休。回鹘人而已,仰仗宋国鼻息生存的下等人罢了,毅和我大辽硬碰硬?再者,这许多人围观,可不能堕了契丹族人的威风。
他又将那张钞引丢了过去,伸手去抱那只雪豹。
宋代经营兑换业的有“金银铺”、“银铺”,还有“交引铺”,除经营各种兑换外,还买卖各种钞引。
彼时为了行商方便,“大宋钱庄”发行了“钞引”和“便钱”。
便钱是大面额铜钱,如清园制发的“当十”、“当二十”、“当百”等开封通宝,但这只在开封府通用,有地域限制性。
宋代的汇兑业务,初年还是由政府机关办理,和唐宪宗时的办法差不多;许人民在京师向左藏库付现款,到各州去取现,叫做便换。
宋代茶、盐、矾等物的生产运销由政府管制,政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名茶引、盐引、矾引,统称“钞引”。
钞引,在钱庄可兑换等额铜钱,契丹汉子这张钞引便是矾引,可值一千贯。
一干吃瓜群众得知那两只雪豹竟然要价一千贯,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一千贯呐,依照时下米价,可供一户五口之家吃上六十多年的粮食,要不要这么奢侈?不过,那对雪豹着实可爱。
李清照双眼几乎就没离开过“小猫”,着实稀罕的紧。
王棣原本想着,以雪豹的生活习性,栖居地在岩羊集中分布的高海拔区域,是高原特产。以岩羊为主食,雪豹随岩羊群活动,常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岩羊,咬其喉部使之死亡。同时也捕食斑羚、鹿,兼食黄鼠、野兔等小型动物或以旱獭充饥。它能在中原地区生存成长?怕是够呛。即便精心照料,也定必会磨灭了野性,真的如同家猫了。
但一见李清照迫切的眼神,他还是决定买下,当宠物养着呗。至于一千贯,王土豪不差钱。
契丹人?又如何?也嘚瑟不小几年了,还不是如丧家之犬一般被赶离草原。
“这位大哥,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你说咋样就咋样哪?”王棣出手如电,在契丹汉子手肘关节处一啄。
其时的官话是河南雅音,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王棣却是蹦出了几句辽东话,正是契丹通用语音,而且说的字正腔圆、原汁原味,比礼宾院的通译都更为标准。
这时,苏逊他们也走了过来,恰好听见,不由得面面相觑,虽然没听明白王棣说的什么,但定是契丹话无疑了,他又如何学来?
契丹大汉先是愕然,都驿亭固然有不少辽人说着契丹话,但辽国也是有通用官话的,这样貌俊俏的不像话的少年郎竟是说的一口标准的辽国官话,真是奇怪也哉。
随即他才感到肘关节处一处酸麻无力,整只手都似乎要废了,下垂着抬不起来。
他不由得又惊又惧,眼前这个少年从容淡定,仿似一切尽在其掌握中,不想竟是个好手。王棣先前那一记类似鹤啄的出手快准狠,类似于军中的关节技,讲究一击即中,很难控制,王棣却是运用自如,实在出人意料。
契丹汉子吃了暗亏,心存忌惮,不免有些色厉内荏,用契丹话问:“尔是何人,是想与某作对么?”
王棣淡淡的反问:“你又是何人,要与某抢东西。”
契丹汉子大声道:“某乃大辽国通使团武官萧索那。”
他如此言语,自是在警告王棣莫引发“外交纠纷”。但是这个名儿……挺别致啊,索那,唢呐?
王棣语调平淡:“某乃大宋举人,临川人士王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