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一听题目,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旋即舒展开来。
这题目虽然略有难度,但他自觉还是能够驾驭的。
他瞥了陈雨一眼,见他依旧神色淡淡,仿佛没听见题目一般,心中更是不屑,认定对方果然是装模作样。
“我先来!”
王浩抢先一步走到桌前,拿起毛笔,略作思索,便蘸饱了墨汁,在宣纸上挥洒起来。
他写字时故意放慢速度,姿态潇洒,摇头晃脑,一副才情勃发的模样,引得他相熟的几个书生连连叫好。
就在摊位前人声鼎沸,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王浩身上时,不远处一座茶楼的二楼雅间窗边,两个身影正静静地注视着楼下这出斗诗大戏。
其中一人约莫四十余岁,身着略显陈旧但质地上乘的靛青色便袍,面容儒雅,眼神深邃,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身旁站着一个面白无须、气质略显阴柔的中年男子,穿着低调的灰色绸衫,态度恭谨,微微躬着身,似乎随时等候吩咐。
“有点意思,”身着便袍的中年男子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一个被传为不学无术的侍郎府嫡子,竟敢当众与人斗诗,还压上五两黄金的赌注。”
“李伴伴,你说他是真有依仗,还是只是少年意气,打肿脸充胖子?”
被称作李伴伴的阴柔男子微微躬身,声音细柔地回道:“陛下圣明,奴才瞧着,那陈四少爷气度沉稳,眼神锐利,不似作伪。”
“反倒是那个王秀才,虽有几分才名,却显得过于浮躁了些。”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两人,竟是当今大禹王朝的禹天帝,以及随侍在侧的内侍总管李德全。
禹天帝今日偶感宫中烦闷,便换了便装,带着李德全悄悄出宫散心,不想却在这龙门街头,恰好撞见了陈雨和王浩的这场冲突。
禹天帝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重新投向楼下。
此时,王浩已经停笔,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将自己的诗作呈给刘半仙。
刘半仙接过,清了清嗓子,念道:“黄沙漫漫接天边,孤城冷月夜难眠。忽闻羌笛吹杨柳,征夫泪湿枕前毡。”
诗念完,周围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叫好声。
“不错不错,写出了边塞的荒凉和士兵的思乡之情。”
“王秀才果然才思敏捷!”
王浩得意地扬起下巴,挑衅似的看向陈雨。
茶楼上,禹天帝微微摇头,放下茶杯,语气平淡:“意境寻常,用词陈旧,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当不得好诗。”
李德全躬身道:“陛下慧眼如炬。”
楼下,刘半仙也只是点了点头,并未多做评价,目光转向陈雨:“这位公子,该你了。”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陈雨身上,嘲讽、好奇、期待,不一而足。
陈瑶紧张地攥着哥哥的衣角,小手心里全是汗。
陈雨安抚地拍了拍妹妹的手背,缓步走到桌前。
他没有立刻提笔,而是静静地站立了片刻,目光仿佛穿透了喧嚣的人群,望向了遥远的天际。
脑海中,无数诗词如星河流转,最终定格在一首气势磅礴、意境苍凉的边塞诗上。
就是它了。
陈雨拿起笔,饱蘸浓墨,手腕微动,笔尖在宣纸上游走起来。
他的动作并不快,却行云流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和力量感。
没有王浩那般刻意的潇洒,却自有一股沉凝厚重的气势。
众人屏息凝神地看着,只见一行行笔走龙蛇、铁画银钩般的字迹出现在纸上。
很快,陈雨停笔,将毛笔轻轻放回笔架。
刘半仙迫不及待地拿起宣纸,目光一触及纸上的诗句,瞳孔便猛地一缩,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用微微颤抖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仅仅两句,一股雄浑苍凉、纵横千古的浩大气息便扑面而来,瞬间压过了王浩那首诗的愁苦与狭隘!
人群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所有人都被这开篇的气魄震慑住了!
刘半仙声音不自觉地拔高,继续念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后两句念罢,掷地有声,金石铿锵!
一股强大的自信和睥睨天下的豪情破纸而出,仿佛能看到那戍守边关的将士,看到那坚不可摧的防线!
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首诗完全震撼了,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攫住了心神。
这哪里是诗?
这分明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一曲响彻云霄的英雄战歌!
王浩脸上的得意之色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煞白和呆滞。
他张着嘴,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张宣纸,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这怎么可能?!
这真是那个废物陈雨写出来的?!
刘半仙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他双手捧着那张宣纸,如同捧着稀世珍宝,看向陈雨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和狂热:“好!好诗!好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气魄雄浑,意境高远,千古绝唱!千古绝唱啊!”
短暂的寂静之后,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天啊!这诗……简直神了!”
“我从未听过如此气魄的边塞诗!”
“这真是陈四少爷写的?!”
“此诗一出,谁与争锋!”
茶楼上,禹天帝猛地站起身,眼中精光四射,脸上充满了惊喜和赞赏:“好!好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寥寥十字,道尽边塞苦寒与时空沧桑!”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等气魄!何等担当!”
他看向楼下那个依旧平静站立的年轻人,眼神变得无比复杂和好奇:“这个陈雨……绝非池中之物!”
李德全也是一脸震惊,他从未见过陛下对一首诗有如此高的评价。
楼下,刘半仙拿起小锤,用力敲响铜锣,声音洪亮地宣布:“此局,陈雨公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