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少女道:“这件木神器实是百年前便已出土了。”
风卷云点头道:“这就难怪了。”
杭梦胭道:“说到一百年前,起出这件木神器的应是剑仙姑娘你的曾祖,第四代剑仙了,他老人家必是以这件木神器诛杀了当时的地狱阎王。”她与苏、云三人都是聪慧敏捷之士,于事体关联之处,只稍有迹象便可通明在心。
白衣少女道:“不错。
其时,那个号称地狱阎王的魔头得到黑玉,肆虐正邪二道,天下再无与之抗衡之人,敝曾祖曾于暗中观察,自度以他当时功力,亦难以取胜,是以想到了先祖炼造的五行神器。”
苏萍道:“那黑玉当真那般大威力么?”
白衣少女道:“那黑玉原是一件邪宝,驱用之人邪念越重,越能发挥它的力量,而随着驱用之人驱使黑玉力量日久,心性也会越加阴邪,心性越加阴邪,能够驱使黑玉的力量复又越强。”
苏萍道:“其时,那地狱阎王称霸正邪两道,想是已有十足邪性了。”
杭梦胭道:“就算那魔头已是十足邪性,可驱使黑玉中的大力量,最后还不是死在四代剑仙手上?”
白衣少女道:“当时杀那魔头并非容易之事。
那魔头得到黑玉之后,日日与之为伴,没过多久,果然已具十足邪性,可驱使黑玉中的大力量。
敝曾祖虽想到起用五行神器,也觉无有必胜把握。
于是敝曾祖先将白玉取出,再去召出木神器,又将白玉融入木神器之中,如此,要诛杀那魔头才算有了七成胜算。”
杭梦胭道:“怎么世上还有一件白玉么?这白玉与那黑玉又有什么干连?”
白玉少女道:“黑、白二玉乃是天地阴、阳二气之所聚,互根互损以成其用。”
苏萍道:“这黑、白二玉究竟怎生来历呢?”
白玉少女道:“方才云公子已说过五行神器铸造的始末,其实黑、白二玉之由来亦在那块玄玉五色铁。”
风卷云“啊”的一声,道:“难道是凌剑仙未曾带走的那砚台大的一块?”
白玉少女道:“正是。
当年先祖向那船主人买玄玉五色铁时,见那船主人并无贪性,因而发觉其中因缘,便不肯将玄玉五色铁全数带走,留下砚台大一块叫那船主人另择买家,以便使那一小块玄玉五色铁能够留传世间。”
听到此处,风卷云不觉暗暗点头,深以为然,苏、杭二人虽未能深解其中真义,心内亦多少隐有所悟。
接着听白衣少女续道:“先祖去后,不过两日,那船主人打了异物上岸并以高价卖出的消息就已传得远近皆知,船主人手中所留砚台大的一块玄玉五色铁随即被附近镇上的一家大户派人买了去。
那大户买了那块玄玉五色铁后,只道是块少见的五色石头,便将他随意摆在柜上,不想那块五色铁不知是何原故,数年之间,竟是慢慢化小,露出了内中一白一黑两块玉来,那大户方知果真是宝,以后便小心收藏。
又过数年,二玉身外所包五色铁尽皆化净,玉体得以全现,那大户深以为奇,又不知这两块玉到底有甚奇用,于是使人制了两只囊袋,将二玉装入,给他两个儿子分别带在身上。
他两个儿子虽非一母所出,因自小一齐长大,向来十分亲厚,可是自从分别佩了那黑、白二玉,言语便不投契起来,日复一日,双方更加相互嫌怨。
那大户本是心疑他两子情谊有变也许是与所佩黑、白二玉有关,有心将二玉收回,但那一日将两子叫到跟前,见那黑白二玉竟是放出光芒,他不明所以,只道二宝通灵,是在有甚警示,便消没了收回二玉之念。
“后来那大户寿终,他两个儿子分了家财,各立生计,再也不相往来,直到后来那佩带黑玉的兄弟忽然发了疯,佩带白玉的兄长才去望他兄弟一次,不想那兄弟见他兄长一来,两眼就紧盯着他兄长身上的白玉,扑上去抢夺,兄弟俩一时扭在一处,左右众人都拉不开,正自无法可施,扭在一起的兄弟俩却同时放开手,各软倒在地,一个发热,一个发冷,众人便乘机将兄长抬回家去,只是出了他兄弟家没走多远,那兄长即大好了,众人又听他兄弟在房内大嚷,原来也大好了,于是大家觉得怪异,各自回家。
过了数日,那兄弟家使人去知会那兄长,说那兄弟疯病忽重,打伤了几个家人,跑得不知去向,自此以后,那兄弟再未回去,黑玉也就失了下落。”
风卷云道:“那兄弟俩佩带黑白二玉之后日渐不睦,自是因白玉中所聚乃阳正之力,黑玉中所聚乃阴邪之力,二者争斗不和之故。
至于二玉到了一处会现出光芒,是因阴阳互根相应;佩带二玉的两兄弟动手软倒在地,一个发热,一个发冷,则是阴阳互损相消了。”
说到此处,才明了在辏讔城中,吕大公子夺得假玉,白衣少女闪在他身后原是为了辨别那玉真假,又接道:“只是黑白二玉之内既聚集了天地间的阴阳二气,难道初时凌剑仙他老人家竟未发觉么?玄玉五色铁既是世间无有之至利之器,又怎会平白地化了去?那佩带黑玉的兄弟又如何会无故得了疯病?”
白衣少女道:“先祖初时见了玄玉五色铁时,果未发觉其中包藏着黑白二玉,只因那时二玉内尚且空空如也,后来二玉沾了人气,始渐渐吸聚天地阴阳之气。
而玄玉五色铁虽属至利之物,然万物皆因阴阳而成,无不依随阴阳而动,二玉内的阴阳之气一日大似一日,毕竟要显现出其形体,于是便将包裹其外的玄玉五色铁化入其中,那五色铁并非是自化了去。
说到那佩带黑玉的兄弟如何得了疯病,仍要归到黑白二玉内的阴邪、阳正之力,凡人之心总脱不开善恶之念,即便至善之人,心中亦难恶念去尽,只不过恶念绝少,且封存心底,轻易不会生成恶心;至恶之人亦是一般,心中并非善念去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