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春和宫!
“我说闺女,咱就不去吗,海上多危险了,你说你这是干啥啊,你非要逼着你爹同意!”
朱雄英坐在大殿的椅子上,怀中的皇长孙踩在他的大腿上,用手揪着龙袍上的金线玩呢。
大丫坐在一旁,托着下巴,一字一句的说道:“爹,咱可是说好的,只要我学会了海外诸国的语言,您就让我跟着郑大使出海,君无戏言啊!”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别乱喊啊,你现在是徐藩的人,你三叔才是你名义上的爹,永兴皇帝可没答应你啊!”
“啥?”
大丫当即坐了起来,说道:“父皇啊,您可是圣君啊,怎么也能耍赖,失信于儿女,还抱着孙子耍赖,这要传出去,实在有损永兴爷圣君之名啊!”
朱雄英却毫不在意道:“朕连老头子都骗,还骗过你爷爷太宗皇帝,还有你三叔,朕骗过的人太多了,更何况是你……”
“朕也是为了你好,天下没有不是的君父,只有不是的臣子,闺女,要记住这句话!”
大丫伸手抱走了皇长孙朱遵钦,小声说道:“小念,你爷爷说话不算数,以后可不能被老头给骗了,要记住了,姑姑都是为了你好啊!”
“你以后要是当了皇帝,可不能骗人啊,这样是不对的,特别不能骗亲人,到时候要让姑姑出海……”
“那个时候姑姑也老了,也出不去了,哎……书上所说人生之遗憾,大概就是这样吧!”
朱雄英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指着大丫,没好气的说道:“你够了,少在那阴阳怪气的,朕是不让你去吗?那是担心你的安危,你怎么不知好歹的呢!”
大丫抱着小念,摇着他的小手,回头说道:“记得爹以前说过一句话,只有经历艰辛,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我知道爹是爱护我,可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做想做的事吧,好不好,爹!”
听到这些话,朱雄英心中惆怅不已,他身居深宫已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间,出宫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他想御驾亲征,但他答应过老爷子,这辈子都不会亲自去打仗。
他想游历民间,游山玩水,可他是皇帝,江山社稷,天下安危全系于他一身,不能任性而为。
他也想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可开疆拓土,移民大业均未完成,迁都的事还没有办,不能把这一摊子事扔给太子。
难啊!
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注定无法随着自己的意愿过一辈子。
大丫突然笑道:“您要不同意,我把皇长孙带走了!”
朱雄英也被闺女逗笑了,随即说道:“既然你选择了自己的路,那就不要后悔,开春后,跟着郑和船队一起走吧!”
大丫顿时开心的笑了起来,抱着小念转圈。
“嘿,大侄子,你爷爷是个好皇帝,以后要听爷爷的话!”
朱雄英继续说道:“你别高兴的太早,朕让你出海是有条件的……你出海回来后,要嫁人!”
“驸马你自己找,公侯勋贵,平民百姓,朕都认,你要是找个海外的蛮夷,那你就不用回来了,带回来朕也会给宰了,朕丢不起这个人!”
“别跟朕讨价还价,答应下来,你就去,不答应,你就别去,就这样!”
以前,朱雄英看的开,只要闺女过的好,随他去吧,可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身边亲人不断的离开,越发感觉,人,总要有个家,自己不可能照顾闺女一辈子,总有离开的一天,到那个时候大丫该怎么办?
是,太子能照顾她这个姐姐,皇长孙也能照顾她这个姑姑,可再好也只是弟弟和侄子啊,而且又不能每天都陪着她。
大丫犹豫了,她明白,自己的父皇没开玩笑,是在很严肃的说这件事。
斟酌许久后,大丫点头道:“好,我也答应父皇了,回来后,我就嫁人!”
朱雄英心中瞬间松了口气,除了自己的小儿子还小,没到成婚的年纪,其他孩子的事都算有了着落了。
“你把朕的大孙子给朕送过来!”
大丫撇着嘴抱了过去,朱雄英抱在怀里,亲近道:“大孙子,以后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别跟你的某个姑姑学,小时候就不听话,长大了还叛逆!”
小念仿佛听懂了一般,“咯咯”笑了起来!
……
年底了!
京城都在准备过年了,而汉南却在征集粮草,整顿兵马,前往谅州,剿灭黎利。
湘王准备劝降黎利,也不知道黄中怎么劝的,黎利不仅不降,还派人给湘王送来了十把刀,两袋子粮食,意思很明确了,我兵强马壮,粮草充沛,你尽管来打。
你的军械粮草要是不够,我可以给你送点。
随后,一直猥琐发育,小打小闹的黎利突然宣布公开反明,拥立陈氏后人陈皓为安南国王,自封平定王。
面对黎利的挑衅,湘王并没有放在心上,当即召开作战会议,商议如何剿灭黎利。
与此同时,派遣都察院右都副御史陈丕和汉南的监察御史王振秘密前往清化。
黎利要平,其他事也不能耽误,可以同时进行,汉南的大部分文官和武将都被湘王牵制在了升龙,同样牵制谅州的黎利。
这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二人分工明确,陈丕主要是负责移民之事,至于王振,他是来杀人的,为了防止有人狗急跳墙,湘王让陈懋调了五百名虎贲卫前来清化,保护二人。
朝廷来的人,走哪都要人保护,可见汉南都成什么样了。
作为汉南的监察御史,王振来到清化后,立马和知府王怀套近乎,表示,想要点土特产。
这可把王知府高兴坏了,不怕你拿的多,就怕你不拿啊,汉南别的没有,就是土特产多啊。
当然,王知府是个“清官”,他肯定不会自掏腰包,而是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本地的士绅豪门,也就是莫家和阮家,这两家可以说是汉南势力最大的豪强。
有大量的土地,各种生意,两家的私兵,佃户加起来足足都有三五万人,加上还有在汉南各地为官的家族子弟,势力十分的庞大。
这些情况,王振都提前了解过,此次南下汉南,他可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来到清化后,王振委托王知府请当地的几个豪门大户前来赴宴,王知府自然乐意,只要想吃汉南这碗饭,那都好说。
王振端坐在衙门大堂之上,眼神锐利如剑,嘴角微扬,透出一丝冷峻的笑容。余晖映照在他半张脸上,形成一明一暗的对比,和当年在江南时的詹徽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