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子后,知青们都各自忙碌起来,李知青和赵知青负责去地里查看庄稼的长势,张知青则去帮着村里的刘大爷修补农具。
李知青一边走在田埂上,一边对赵知青说:“老赵啊,你说这庄稼看着长得还不错,今年应该能有个好收成吧。”
赵知青弯下腰,仔细查看了一下麦苗,直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土,说道:“嗯,看样子还行,不过这天气说不准,还得看后续会不会有啥灾害。咱们可得多盯着点,不能让这几个月的辛苦白费了。”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了一阵呼喊声,原来是村里的娃子们在放牛。
为首的二蛋大声喊着:“李知青、赵知青,你们看,我家的牛长得壮不壮?”
李知青笑着回应道:“二蛋啊,你家这牛可真壮实,肯定没少好好喂它吧。”
二蛋得意地说:“那当然啦,我每天都带着它去最肥的草地吃草,还给它喝干净的水呢。”
赵知青走过去,摸了摸牛的脑袋,说:“二蛋,你可得把牛照顾好了,这牛可是咱们村里的宝贝,能帮着干不少农活呢。”
二蛋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赵知青,我肯定把它照顾得好好的。”
这时,村里的广播响了起来:“各位村民注意了,今天晚上大队部有会议,全体村民都要参加,有重要事情宣布。”
李知青看了看赵知青,说:“不知道又有啥重要事情?”
赵知青摇摇头:“管他呢,去了就知道了。估计不是生产上的事,就是关于村里的一些新政策。”
傍晚,村民们都陆续来到了大队部。
屋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大家都在小声地议论着。
张知青和几个女知青坐在一块,张知青轻声说:“你们说今天这会是要说啥呀?”
其中一个女知青说:“我听我隔壁家的王婶说,好像是要组织一批人去县里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另一个女知青眼睛一亮:“真的啊?那要是能去学习就好了,回来就能把咱们村的庄稼种得更好了。”
不一会儿,大队支书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说:“大家安静一下啊,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有两件事要说。第一件事,就是上面有个新政策,要组织一批年轻力壮的村民去县里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回来带动咱们村的农业生产。第二件事呢,就是咱们村的小学,缺几个老师,想问问咱们知青里头有没有愿意去帮忙的。”
话音刚落,底下就开始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李知青站起来说:“支书,我想去县里学习种植技术,我觉得我能把新技术带回来,让咱们村的庄稼产量更高。”
赵知青也跟着站起来:“支书,我也想去。我对农业技术这块一直挺感兴趣的,肯定好好学习。”
这时,一个叫翠兰的姑娘也站了起来,有些害羞地说:“支书,我也想去学习技术,我想为村里出份力。”
支书笑着说:“好啊,大家都有这份心就好。那我先把你们几个记下来,到时候再具体安排。”
接着,支书又说:“那咱们小学老师的事呢?有没有知青愿意去啊?”
张知青犹豫了一下,然后站了起来:“支书,我愿意去试试当老师。我以前在城里也帮着辅导过邻居家的孩子,应该能行。”
支书高兴地说:“好,小张啊,那这事就麻烦你了。咱们村里的孩子可就靠你们这些有文化的知青了。”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
李知青和赵知青走在路上,还在讨论着去县里学习的事。
李知青说:“老赵,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新技术都带回来。”
赵知青点点头:“没错,回来后好好研究研究,争取让咱们村的粮食产量翻一番。”
另一边,张知青回到知青点,和其他女知青聊起了当老师的事。
一个女知青说:“小张,你真厉害,居然敢去当老师,我可没那个本事。”
张知青笑着说:“哎呀,就是去试试嘛,我也想为村里做点贡献。而且我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应该挺有意思的。”
第二天,李知青、赵知青和翠兰就开始准备去县里学习的东西了。
他们收拾好行李,带上一些干粮,一大早就出发了。
一路上,翠兰有些紧张,她小声地对李知青说:“李知青,我有点害怕,怕到时候学不会那些技术。”
李知青安慰道:“翠兰,别怕,咱们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只要认真学,肯定能学会。而且还有我和老赵呢,我们一起互相帮助。”
赵知青也说:“对,翠兰,你就放心吧。咱们到了县里,多看多问多学,肯定没问题。”
到了县里的学习点,负责培训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老师说:“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的种植技术培训,希望大家能在这几天里,好好学习,把新的技术带回去,为农村的生产做出贡献。”
李知青他们认真地点点头,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与此同时,张知青也在村里的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她走进教室,看着一张张充满好奇和渴望知识的小脸,心里充满了责任感。
张知青微笑着说:“同学们,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姓张,以后就由我来给你们上课啦。”
孩子们齐声说:“张老师好。”
张知青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她说:“那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啦,今天我们先学习一些简单的汉字。”
在张知青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学得很认真,教室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知青他们在县里的学习也接近了尾声。
他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种植技术,心里都充满了喜悦。
李知青对赵知青和翠兰说:“咱们赶紧回去吧,把这些技术教给村里的乡亲们,让大家都能受益。”
赵知青和翠兰都点头表示同意。
回到村里后,他们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向村民们传授新的种植技术。
李知青站在地里,拿着锄头,一边示范一边说:“大家看,这种新的种植方法,要把坑挖得深一些,这样种子才能更好地扎根。”
村民们围在周围,认真地听着,不时有人提问,李知青和赵知青都耐心地解答。
翠兰也在一旁帮忙,她对大家说:“还有施肥的时候,要注意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们逐渐掌握了新的种植技术,大家对未来的收成充满了期待。
而张知青在学校里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孩子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这个 60 年代的小村里,知青们用他们的知识和热情,为村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