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大明日报》的创立
陈平安:“创刊发行的话,雇佣报童在集市街道上叫卖,除了叫卖的部分初期还要投放到各地的繁华市集、茶馆,酒楼等地进行一定量的免费投放,让往来的旅人、商贩和百姓都能尽快看到知道咱们的报纸。”
陈平安说的这些,徐远自然也都是明白的。
在明代,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茶馆成为了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说书茶馆就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
当时的说书茶馆中,说书人往往会凭借其精彩的讲述技巧,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奇闻等为素材进行表演,吸引众多茶客前来聆听。
比如《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等通俗文学作品中的许多故事,就经常被说书人在茶馆中演绎。
这些茶馆为说书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了明代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陈平安: “等大家熟悉了报纸,再增加发行量,引入广告。”
徐远满脸疑惑,恭敬问道:“大人,什么是广告?”
陈平安:“所谓广告就是商业推广,各行各业的商家、店铺为了提升自家的知名度,在咱们的报纸上宣传自家商品、生意的文字广告。”
“往后等咱们的报纸有了影响力,报社要安排专门的业务人员,到各个商家那里去推销广告版面,力求通过广告收入来抵消一部分报纸发行成本。”
徐远闻言,忙不迭的点头拍马屁道:“原来如此!大人这般深远的谋划,既新颖独特又切实可行,实在是高瞻远瞩!”
徐远虚心请教,把办报纸的一些细节要点都一一记下。
接下来的日子,徐远忙得不可开交。
先是招募了一批识字且文笔不错的文人,组建采编团队;又在科学研究所的帮助下,改进了造纸以及印刷工艺,最后又在所谓的暗卫组织帮助下,大明各地秘密设置了大量隐蔽的报纸印刷点。
至于说为什么要隐蔽,因为陈平安交代了,将来的报纸可能会刊登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论,自然需要隐蔽不能暴露。
经过一年多的忙活,一个庞大且隐蔽的《大明日报》网络,在大明全国各地扎下了根。
然而,《大明日报》网络组建完毕之后,徐远得到的命令却是继续潜伏。
这一潜伏就是一年多,直到崇祯九年六月,徐远终于得到了让《大明日报》正式上线的命令。
得到命令之后,崇祯九年七月初一,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第一期《大明日报》终于诞生。
崇祯九年七月初一,金陵城热闹非凡的聚贤茶楼里,陈家商行的伙计小李,抱着一摞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报纸,匆匆走了进来。
“王老板,这是我们陈家商行新出的《大明日报》,免费给您送来啦,您收好看一看!明日还有,等明日的出了我再给您送过来。”
王老板满是好奇,伸手接过小李手中所谓的《大明日报》。
打开一看,这个什么《大明日报》样式还挺新颖的,只见这长方形的报纸由好几页纸张装订而成,每张纸上都印满密密麻麻的黑色小字,上方还配有醒目的大字标题,排版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王老板本就识字,他赶忙坐直了身子,饶有兴致地看向报纸上一个很是吸引他眼球的标题,轻声念出标题:“《金陵城富户李家惊现神秘奇案,官府全力侦破》”。
富户?李家?神秘奇案?
原本在茶楼里闲聊的茶客们听到这新奇又八卦的东西,瞬间来了精神。
“报纸?这是啥新鲜玩意儿?还有金陵城的奇案消息?难不成和官老爷们看的邸报一样,是从衙门里传出来的事儿?”
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大汉满脸疑惑,站起身来,几步走到王老板跟前,一把夺过报纸,翻来翻去,可上面好些字他都不认识。
大汉只能无奈地把报纸塞回王老板手中,急切说道:“老板,这上面到底写了啥,您快给大伙念念呗!”
其他茶客也跟着起哄:“是啊,老板,快念念,要是念得好,保准给您打赏!”
“老板,快开始吧,我们都等不及啦!”
王老板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念,却发现声音被嘈杂的人声淹没。
茶客们见状,纷纷喊道:“老板,您到那戏台上去念,在这儿大伙听不见呐!”
“对,上说书台,这样听得清楚!”
王老板只好登上说书台,深吸一口气,大声念道:“金陵城富户李家惊现神秘奇案,官府全力侦破。崇祯九年六月二十九,金陵城富商李有贵府邸内发生一起离奇盗窃案,被盗的竟是富商家中祖传的稀世珍宝……”
台下的茶客们听得入神,一个个竖起耳朵,眼睛紧紧盯着王老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当王老板念完这篇奇案报道,茶楼里瞬间响起一阵惊叹和议论声。
“好家伙,还有这种事儿,咱平日里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是啊,这案子听起来可真玄乎,不知道官府能不能破得了。”
“老板念得好,这报纸上的话通俗易懂,比那些官样文章好懂多了!”
“老板,快接着念下一篇!”
王老板笑了笑,接着念道:“《江南洪涝成灾,多地百姓受灾严重》,六月十五,江南地区连降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苏州、杭州等地农田被淹,房屋倒塌无数……”
念完这则江南灾情的新闻,茶客们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纷纷为受灾百姓叹息。
,随后,王老板一篇接着一篇,把报纸上的新闻都读了出来。
“崇祯九年六月二十八,昭武将军陈平安奉皇命正式出兵援助朝鲜,抗击入侵朝鲜的后金鞑子。”
“七月初一,新任吏部尚书正式上任,誓言整顿吏治……”
“六月底,扬州盐商联合抵制新税,引发商界震动……”
“六月二十,李自成部与明军在河南激战,双方死伤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