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上次将那本难题册还给顾院长,孟昭就在等着他的邀约,结果一连数日都没有音信,她还以为顾院长把她忘了,直到昨夜,沈青和拿了邀帖过来,说顾院长邀她去书院一叙。
这天,孟昭早上起来梳洗完,选衣服的时候特意选了一件素净些的,瞧着比往日沉稳了不少,临行前,她再三检查邀帖是否带妥,这才乘着马车往书院而去。
刚到书院门前,孟昭便被那棵古柏震住了,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估计得有上百年了,仰头望去,\"明德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高悬门楣,透露着一丝庄严肃穆,孟昭下意识的理了理衣袍,准备进去的时候,门口一个圆脸少年朝她迎了过来。
“这位可是孟娘子?”
孟昭点了点头,少年笑出一对酒窝:\"顾院长他们已等候多时了,请随我来。\"
\"他们?\"难不成除了顾院长,还有其他人在,孟昭也不好多问,随着着少年穿过重重院落。
一路上,少年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各处景致:\"这是藏书阁……那边是学子们晨读的地方……。\"
行至一处幽静院落,少年驻足行礼:\"顾院长就在里面,孟娘子请。\"
孟昭整了整衣襟,带着黄翠迈入院门,下一刻,她惊得险些咬到舌头,院中或站或坐着七八个人,最年轻的看上去也有三十多岁,其中两位更是须发都已经白了,此时正捧着茶盏低声交谈。
听到脚步声,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了过来,孟昭顿时觉得后背一紧,还是其中一个女子眉眼含笑地开口,“这位就是华璋常提起的阿姐,孟家娘子吧?”
她约莫三十出头,面容和善且自带一股书卷清气,孟昭略微放松了些许,点了点头,“是我,敢问您是?”
那女子见状笑意更深,“我姓诸葛,是明德书院的算学夫子,今个听说你来,特意找马术教习换了课时,总算是见到你了。”
面对着一群脸色肃穆的年长男子,孟昭下意识的对这位女夫子更亲近些,一旁坐着的一位须发都有些白的年长者起身,\"孟娘子,实在对不住,原只想邀你私下探讨算学,谁知这几个老家伙闻风而动,非要跟来凑热闹。\"说着瞪了眼在座众人,\"没吓着你吧?\"
看来此人就是明德书院的院长,顾崇山了,孟昭摇了摇头,“顾院长言重了,算学一道博大精深,正需要集思广益方能有所进益,今日有幸能与诸位前辈探讨一二,是晚辈的福分。”
她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显谦逊又不失风骨,顾崇山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抚须正要开口,一位身着靛青色直裰的中年男子已按捺不住,急忙说道:“你们快别在这客套了,孟娘子你快过来看看,这道题我们瞧了半天,虽说知道你的答案是对的,可对你的解题思路却总是看不明白,你快来给我们解解惑吧。”
孟昭见状不禁莞尔,这位先生虽已年过不惑,此时却像个少年学子一般,孟昭也不再客气,走进人群中,与他们一起看着题目,“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意思就是有一堆东西不知道具体数量,只知道三个三个一组剩下两个,五个五个一组剩下三个,七个七个一组剩下两个,那么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同余问题,所以孟昭的解题步骤写的也略简单,不过既然是探讨,又怎么能只她一个在哪里说,大家一起说才对,于是孟昭问道:“这到题想来之前大家也见过,想问下大家之前是如何来解的。”
方才那位着急的男子说道:“从前我们倒是有个法子,就是先列出所有满足三三数之剩二的数字,例如5, 8, 11, 14, 17, 20, 23…
然后再从上述数字中挑选符合五五数之剩三的,例如,8,23,38,53,,68…
最后再从这些数字里挑出七七数之剩二的数字,例如,23,128,233…
最后得到结果,最小的数字是23。”
孟昭微微颔首,“确实如此,与晚辈计算的分毫不差。”
那位提问的先生眉头紧锁,捋着胡须叹道:“结果是没错,可我们每次计算这样的题目,都要算上许久,况且数字越大,难度也会加大,算着实在是恼人。”
说罢指着纸上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困惑道:\"孟娘子这解题步骤上画了许多奇怪的东西,我们实在参不透其中玄机,还望不吝赐教。\"
将是自然要讲的,但是讲前还有些问题要问,“诸位先生可都识得我在这纸上所写的这些数字?”
诸葛夫子指着册子说道:“孟娘子说的是那些弯弯曲曲,瞧着极为简单的字?”
孟昭点了点头,“是的,这些都是我从一些西域书籍中瞧见的,我发现这些数字虽说没有那么严谨,但书写起来比汉字简单不少,便就用了起来。”
诸葛夫子闻言轻笑,“早在看到你给青泽青瑜的那本册子的时候,我们就找他们问过,华璋也曾来给我们讲解过一二,此时已经能对的上号。”
孟昭松了一口气,那就行,不过又有些懊恼,早知道就该带个黑板过来的,可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在桌上铺开一大张纸,说道:“我的解题思路与各位有些不同,用的并非试验法,而是设置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