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多年前,奉老头还不是老头,而是个英俊潇洒的三好青年。
用上京柳家大长辈的话来说:“奉光其人,能折了上京所有姑娘的腰。”
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不假,在七十年代,奉光长得十分洋气,二十啷当岁,剑眉星目,一双桃花眼,迷倒了柳家的众多师姐和师妹。
其中就包括了柳家大师姐,柳贞蔚。
上京柳家,中医世家,非要寻根觅迹,那就要追溯到明朝了,自从明成祖迁都到上京,柳家就撅起来,太医院也进过,御医也做过,可谓人才济济。
但是风光几百年,终有倒霉的时候,就现在,柳家被西医冲击得快要没落了。
一个技艺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后人,拜师的人少了,得不到传承,慢慢就没落了。
所以奉光来拜师的时候,柳家已经算是没落了。
毕竟之前的柳家高高在上,绝对不会收没有没有童子功的人,更何况是年纪这么大的人。
当时奉光都要走了,却被坐在一旁大师姐柳贞蔚看中,说了一句奉光这辈子都忘不了的话,“爹,留下他吧,他看起来很有野心。”
是,当时的奉光何止是有野心,简直是丧心病狂。
他拜师成功的第一天,就扎进了医书堆里面,废寝忘食地背书。
众人看他这个架势,以为他要翻天了,最后一问,奉光只在镇上读过两年扫盲班,别说医书上的内容,他连字都认不全。
大家伙一听,嗐,白高兴一场,还以为是天才降世,竟然是个地材。
奉光就这样,一边做打杂的活,一边苦读医书,老祖宗看他勤奋但是没有长进,叹着气把他的床搬进了书库,说是要成全奉光的一片赤诚之心。
奉光自然十分感激,从此每天给书库里的书做保养。
人们不把奉光看在眼里,只有大师姐柳贞蔚看得出来,奉光不仅长得俊美,干得活也很漂亮。
自从他来了,医馆里的地从来都锃光瓦亮,能当镜子,书库也连续几年没报废过一本书,虫害也少了许多。
别人只当奉光干得是小事,不值一提,但只有柳贞蔚知道,他没有童子功,进步自然要慢些,一旦熬过那段日子,日后只会突飞猛进
所以大师姐开始注意起这个只会埋头苦干的乡下小伙子,时不时指导一下他。
不出柳贞蔚所料,奉光很灵光,一点就透,加上他的勤奋,三五年,奉光的医术就已经炉火纯青。
但柳家从来不缺医术高明的人,奉光在人才济济的柳家难有出头之日。
他真正崭露头角,还是因为大师姐。
那天,一个发热的老汉来问诊,正好奉光当值,其他人也只当是个简单的发热,甩手不想接,大师姐也觉得老汉的症状不严重,大手一挥,“让奉光试试吧。”
那是奉光第一次正式接诊,却表现得十分得心应手,望闻问切一步也没有疏忽,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拿出了药方。
大家都觉得这种发热的病症,就算是照抄医书也能治,全都没当一回事。
但奉光可是读完了柳家所以的医书。
很快,负责煎药的学徒就过来了,举着药方,急头白脸地冲到大堂,“这张药方是谁写的!”
大家以为是奉光的字不好看,煎药的人看不懂,纷纷围过去,撸起袖子要指点一二。
看到药方的真容之后,大家都傻眼了。
只见上面的自己清秀俊丽,落笔有神,笔锋刚劲,一看就是练了很久的样子。
“这怎么会看不懂呢?”大家伙问道。
煎药的学徒的脸白了白,“我有说过是字迹的问题吗?”
众人不解:“那能是什么问题,总不能是药方的问题吧?”
学徒的额头上滑落几滴汗水,“就是药方的问题,这里面有桂枝啊!”
众人还是不解,“那又怎样,柴胡桂枝干姜汤,经典退热方剂。”
学徒拿起药方在空中飞舞,纸张沙沙作响,“关键这张药方不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啊!”
众人细细一看,全都眼神怪异地看向奉光,只见他一脸得意地坐在凳子上,摊开双手,“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去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被他删得只剩下名字,该有的栝楼根、黄芩、甘草一个都没加,反倒是加了制半夏和炙甘草,最后还龙飞凤舞地写了四个字:一颗红枣。
大家都在这里争辩,说药方不能随意更改,奉光梗着脖子就是不听,还是柳贞蔚拿起药方仔细看了看,又观察了一下老汉的症状,然后大手一挥,“就这个药方,照着煎,没问题。”
大师姐都发话了,众人就算是再有怨言,也不放屁了。
等老汉的病好了,柳贞蔚才跟众人讲这个药方的神奇之处。
原来老汉是肝气郁结导致的频繁发热,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治疗频繁发热,但是不能疏肝解郁,所以才把小柴胡汤的制半夏加进去。
“各位扪心自问,如果是你自己,是会把两个药方揉在一起还是精简对症?”
这下所有人都不说话,按照惯性思维,大家都会把两药方揉在一起,反正两大经典退热药方也没毒性。
“这就是奉光的高明之处,他能做到对症下药,只用六味甚至更少,让药的毒性最小,做到一人一方,还选了最便宜的药。”
众人心服口服。
之后,奉光的锋芒逐渐显露,直到上京经历了那一场空前绝后的疫病。
用生灵涂炭来形容都不为过,整个医馆哪里都是病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很多医馆的人都被传染了,人手也不够。
奉光把自己掰成八瓣用,问诊、煎药、维持卫生,直到柳贞蔚都病倒了,柳家才停止接收病人。
奉光感激柳贞蔚对自己的照顾,更是疯狂地翻医书,贴身照顾。
还真让他研究出来了有效的药方,不过药方刚出来,无人试药,奉光就去感染最严重的地方跟病患们睡了一晚,用自己试药。
多次调整,终于试出来最有效的药方,而他也因为体内毒素太多坚持不住,在榻上躺了两个月。
等奉光从书库里爬出来,以为等待自己的是掌声,却没想到是柳家长辈们防贼一样的眼光。
早前说过,柳家要没落了,但是这次的疫病,因为这张药方,柳家又重新活了过来。
这么大的功劳,自然要按在柳家嫡亲的弟子身上,纵然不愿意,柳贞蔚还是被按上了天才神医的名号,并且一炮而红。
柳家的长辈们都盼着奉光死在这场疫病里,但是柳贞蔚不愿意,她悄悄送药,贴身照顾寸步不离,才把奉光把死亡线上拉回来。
奉光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怒火中烧,愤而离开上京,几十年都没有回来。
理由有很多,可以是功劳被抢气不过,也可以是看不下去柳家隔岸观火,反正外界众说纷纭。
但是没有一个说中。
因为奉光从来没有说出来。
就算柳家不抢功劳,奉光也不会独占,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柳家的栽培,就没有他的今天,其中对他帮助最多的,就是大师姐柳贞蔚。
但是他在柳家多待一日,柳贞蔚的名号就越是虚。
如果不是柳贞蔚占了功劳,他当然想要在柳家继续待着,但偏偏是柳贞蔚,于他有恩的大师姐,贴身照顾他的大师姐,他于心不忍,只能自己离开。
这件事情就像一根针一样,扎在柳贞蔚的心里。
直到四十多年后,她在后辈那里听说了一个奇怪的药方,恨不得马上见到这个女孩。
见到之后,果然长得像极了奉光,那手漂亮的小楷,也像。
尤其是用药的习惯,让柳贞蔚确认,这个孩子,就是奉光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