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赋,懂的利用,才能让天赋发光发热。
天赋就像是金子,如果被一块破抹布盖住了,那怎么也不会发光。
就像是那位程序员大哥,他就被一块破抹布盖住了,怎么也不可能让他厨师的天赋发出光芒。
还有林非凡,如果不是得到了虚拟学习系统,他的天赋能够被开发出来?
要知道他可是从七岁开始做饭,到现在差不多快二十年。
要说经验也该积累够了,但是厨艺还是那样普普通通。
倒是偶尔也会发挥不好,味道就会比正常发挥时难吃多了。
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厨艺一般般,所以更是没有特别学习。
但是,之后有了系统,适配了个厨师职业,知道自己的嗅觉和味觉特别灵敏。
这样就不同了,再加上系统的帮助,林非凡哪里还不知道,厨艺这门手艺真的需要天赋。
还是说小时候林非凡做的那次饭,他那时才七岁,但是他就是会做黄焖鸡。
虽然做的不算好吃,但是你要分跟谁比,要是在家里跟他妈比,那还是要胜出一筹的!
是材料和步骤不一样吗?是他经验更加丰富吗?
这东西就是按照标准搭配来制作的,哪里可能不一样?
就算是你特意观察,这道菜的步骤就是一样的。
准备好鸡肉,油锅放干辣椒、姜丝、蒜末、花椒煸香。
接下来放入准备好的鸡块,大火翻炒一两分钟。
用锅盖盖住,焖了大概一分钟左右再翻炒。
然后倒入适量的白酒继续焖,之后再放入已经煮熟的黄豆继续焖炒。
快准备出锅时,加入适量的盐、味精、老抽,翻炒均匀出锅。
步骤一模一样,但是做出来的味道却不一样。
好的厨子,炒出来的黄焖鸡味道闻起来比较香。
吃在嘴里,所有的鲜香麻辣综合得刚刚好。
越吃越想吃,越吃越带劲。
而到了现在,更加不同。
林非凡现在在家里做了,每次老妈和老婆都能多吃一碗饭。
只要林非凡不回家,或者是有事不回家做饭,那么老妈版的黄焖鸡就不一样了。
她也算是做了几十年厨子了,可她做的黄焖鸡闻起来也香,但是吃着感觉味道就淡了点,总是差了点什么。
就算是同样的两家黄焖鸡米饭这种连锁店,做出来的味道也是不同的。
只要你留心,稍微询问一下周围的人群,就可以得到一个很明显的答案。
那就是两家黄梅鸡米饭,口味肯定不同,也肯定有一家更好吃。
这种情况,不管是在谁的周围都肯定也是一样。
比如老妈和老婆,每当林非凡在家之时,老妈都会感觉自己厨艺不好而沮丧。
而这个时候,老妈不可避免的把赵依依拿出来做比较。
那个时候,老妈肯定就会说,如果说我的厨艺一般,那依依的厨艺就比我还差。
同样的菜,他们煮出来的味道相差真的很大。
有时候老妈也很困惑,为此,她在做菜时还特意让林非凡在旁边指导。
但是她按照教的步骤做出来的菜,味道却迥然不同。
虽然在做家常菜这方面,她们不如林非凡,但是她们也不是没有天赋。
比如在做糕点这方面,她们的天赋明显就比林非凡要高一些。
如果不靠作弊,在制作饼干或者蛋糕时,林非凡就显得笨手笨脚的,做出来后不管是外表,还是味道都不如她们做得好。
而他们是单纯依靠天赋吗?肯定不是,还要经验。
好厨艺是需要天赋的,但是也需要努力。
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在烹饪时,很轻易就能够做出好吃的食物。
而像一些没有厨艺天赋的人,要想做出好吃的美食,真的是非常难。
所以呀,请那些有天赋的人要珍惜自己的天赋,要知道有很多人都在偷偷羡慕你呢。
当然,好厨艺要天赋这种观点,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业余者。
如果想要成为好的厨师,只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完善自己的能力。
不说其他国家的美食,就拿我们华夏来说,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饮食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
譬如《诗经》之中,就有很多描写饮食的篇章。
像是什么“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蓄”是指腌的干菜。
《豳风七月》“曰杀羔羊,跻彼公堂”。
再到后来的唐朝太白鸭,北宋东坡肉,明朝叫花鸡等等。
这些美味佳肴代代相传,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华美食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味道的传承,更是精神文明的延续。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菜肴逐渐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流派。
以现如今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闻名于世界。
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管是食材、调料、烹饪方法都不尽相。
而我们受到出生、眼界、地域等等的影响,要想学会这些菜肴,只有天赋是不行的,还需要去不断学习。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这方面想想,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人认为勤能补拙,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的烹饪学校了。
烹饪学校是个好地方,主要是这里教出来的学生年纪小。
如果还肯吃苦,那就说明喜欢厨艺。
那要是还有点天赋,只要师傅肯教,那学习其厨艺来,速度肯定会很快。
幸亏一些琐事,都有杨成帮着他做了,比如雇佣员工。
现在眼看着小广场这边要乱一阵子,林非凡打算把经营重心转移到一品香酒店这边。
现在酒店这边的管理、厨师、服务员,甚至是会计都找好了,就差一些打杂的。
嗯,对于厨师来说,打杂的就是学徒工。
厨房的工作,像是切墩、打荷这些都需要学徒工来做,当然,要是纯粹愿意打杂的工人也行。
只不过,谁在厨房之中,不想做个好厨师?
现在林非凡多少也有些名气,杨成那边一放出风去,还真有不少人找上门来。
这些人都是为了孩子过来的,他们的孩子学习不好,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不愿意上学,早早的就辍学在家。
这十六七岁的孩子,让他们工作还不行,但是每天在家里玩也不是事。
所以,知道林非凡这边招收学徒工,就有人心动了。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技校毕业的,比如西方厨师学校等等,他们算是科班出师的厨子。
只不过,这种科班出身,可不会给他们就业带来多大的优势。
要想成为真正的厨师,必然要先再锻炼几年,而能够拜师学艺,肯定成手的速度更快。
而这就要说到,拜师学厨和学校学厨的优劣。
首先,拜师学厨要拜对师父,这个只要不傻,都应该知道好的师傅的重要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厨也不例外。
如果师父是一个庸师,那徒弟也难技艺高超!
找师父的时候,谁又能很清楚的了解师父呢?
况且,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要求严格、无私传授的师父并不多见。
即使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并不容易。
多数情况下,师父是在工作之中,或者工作之余传授厨艺。
而这就是在酒店当中学习厨艺的重要性了,因为在这里工作就是学习。
既然是工作,那么,师父有没有足够时间或者精力?是不是会有不方便的情况?
毕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地和专门的教学时间,只能看师傅教不教。
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门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摸索。
还有,一个师傅掌握的技术,不可能全面。
专注才能专一,专一才会精致。
技艺高超或者技术好,也只会是其中一方面或者二、三方面。
如果想学习单项厨艺,找专门的师傅学习,肯定没错。
同时,师父在行业工作多年,人缘方面会利于徒弟就业和发展。
其次,找到了师父,还要扪心自问:师父为什么要收我为徒?
还有,师父会不会全身心地教我?我能不能适应师父的单一的教学方式?
而在大酒店之中就没有这些问题,因为在日常工作之中,只要有心,怎么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更何况还能拜师,只要拜了师,不管怎么样,师傅都是要教点东西的吧?
再说学校学厨,这当然得找对学校。
没有拜师的门路,到学校学习,也是一种选择。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校不只一个老师,即使有不称职的老师,也只是极少数。
专业正规的学校肯定可以学习到专业、系统、全面的知识。
基本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技巧;
红案、白案、火锅、西餐、烘培、食品雕刻等等。
这都需要去了解、学习,甚至掌握。
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面发展。
而且学校有相关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
可以说,在行业工作的绝大多数人员,是经过学校学习的。
在学校学习,更有学习环境,更能体会到竞争,学习动力也会更大。
同样的技术水平,同样的教学老师,更能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但是,如果自己学习被动,有可能会被忽视,甚至自暴自弃,学无所成。
无论在哪里学习,无论选用什么学习方式,终归都要靠靠自己。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兴趣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
既然选择了,就要持之以恒,坚持才会取得胜利。
可惜,能够持之以恒的人世间少有,所以世间大师也少有。
不过,林非凡现在算是给一些年轻人,提供了一条大道,就看他们把握不把握的住。
这一天,距离国庆还有一个星期,一品香酒楼悄无声息的开始试营业。
今天一大早,李长久就来到了酒楼开始忙活。
而比他更早前来的还有五六个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十七八岁,也就是刚刚高中毕业,或者是中专、职高毕业。
看到他们,李长久还是有点感慨的,因为当年他也是这个年级出来学徒的。
当年他十八岁的时候,摆在面前的是三种截然不同的职业选择。
而他凭借着对厨师行业的兴趣,在叔叔的引导之下踏上了学厨之路。
学翻锅、练刀工、控火力、掌油温……
当年的市饮服学校,成了他学习厨艺的第一站。
虚心好学、勤勉刻苦的他,上午到酒店里实践,下午就在学校里学习技艺。
仅用了短短几个月,李长久就通过了清泉技术等级职称培训考核。
这还不算,他跳级考取了红案三级厨师资格证书。
而这个证书,通常需要花2年-3年时间才能考到。
当年学厨要,可要比现在辛苦很多。
每天清晨4点多,他便要起床,跟随酒店师傅学习制作早餐。
和面、揉面、制作面点、小菜……成了他每日的“热身课”
早餐制作完毕以后,紧接着是更加繁琐的午饭准备工作。
杀生禽、杀海鲜、切肉、择菜、洗菜……
在他眼中,这些准备工作远比做菜辛苦许多。
当时他比较胆小,觉得杀家禽很难。
灵活滑溜的鳝鱼,被抹了脖子还疯狂扑腾的生禽……
做菜前光是和这些食材“斗智斗勇”,就要花费不少精力。
而在考取三级厨师证之前,为了练好生禽宰杀的技能,他在叔叔家养了不少鸡,他通过不断地试练提升。
从杀鸡、拔毛再到整鸡出骨的时间,他从一个多小时压缩到了半小时以内。
当年觉得很辛苦,现在最快只需要8分钟就能整鸡出骨了。
毕业以后为了提升厨艺,他一天打两份工,除了酒店的工作还时常在夜里11点翻山越岭,到另一家酒楼做兼职。
但是那个时候,他虽然很苦很累,却也很开心。
只不过,自从干了厨师这一行,就很少回家。
从清晨到深夜,从工作日到节假日,酒店的厨房里,总能看见他的身影。
即便是被刀切伤手指、鲜血直流,也只是草草包扎之后又继续工作。
1991年他的家乡发了场大水,他家也不幸遭了殃,老家整个村都被洪水淹了。
收到家乡来信的他心急如焚,毕竟家里出了大事。
可是岗位却少不了他,思乡心切的他,想起平日里学厨的辛苦,便萌生了想要放弃工作的想法。
好在被叔叔劝住了,当年叔叔为了鼓励他继续学厨,还为他准备了许多食材雕刻工具。
后来,李长久也辗转到许多酒店工作,汲取各个酒店做菜特色,来提升自己的厨艺。
这些困难他都咬牙挺了过去,从厨工到管理者,只用了两三年时间。
后来,他有了创业的想法,最终也顺利开始创业。
之后研制菜品、研究经营模式……
尽管酒店选址偏远,但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酒店年净利润达到8万元
他靠厨艺赚到了第一桶金,日子一天天过去,酒楼生意越来越红火。
而就在这一片鼎盛的忙碌当中,他结婚生子。
只不过,工作和生活安排不当,最终却在老了之后,又因为没有照顾到的孩子、家人,居然重新下海,来给别人打工了。
年轻的时候,为了老婆孩子生活更好,努力工作。
而现在年纪大了,本来应该退休养老了,却还是为了孩子,出来更加努力的工作。
如果年轻的时候,少点工作,好好看管孩子,是不是现在就不用为儿孙做牛马了?
想到家里欠下的大笔债务,还有嗷嗷待哺的孙子,李长久只能仰天长叹!
幸亏他身体好,小老板也照顾他,要不然,他这一次出来做厨师,还不一定能应聘上这个主厨的位置。
只不过就算这样,他心中的警钟也已经敲响。
这一次他出山,真的让他感觉已经落伍。
他以前学的都是别人家的厨艺,现在这些技术有些不够用了。
就算是他现在,都想要更系统地学习更多厨艺。
林非凡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可以重新掌勺,顺便还能学习一下同行的技艺。
所以,李长久对于现在的这份工作,十分重视。
对于这些老厨师,林非凡现在也算理解,毕竟他之前雇佣的厨师就全都年龄偏大。
只不过李长久的年龄更大了一些,人生也更坎坷了一些。
可是,这些人更容易把控,也更安分。
比如现在林非凡让他们带学徒,他们五六个人,就没有一个人反对。
毕竟现在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般是没有人愿意带徒弟的。
对国内的厨师,尤其是入行较早的厨师而言,拜师学艺是条必经之路。
所以,像是李长久这样的老厨师,并不太排斥带徒弟。
只不过,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更是迷茫。
对于这些学徒工,林非凡反而更加担心。
因为不管哪一家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安定下来。
林非凡也不能例外,所以就算是一些学徒工,他也不想三天两头的更换。
“今天你们能来这里学习、工作,都应该珍惜这次机会。”
“看,现在进来的是李长久师傅,他可是鲁菜大师,也就是现在年纪大了点,才能来我们这里,要不然你们连见他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好,说回拜师,拜师之后,在感谢师父的同时,你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当初在拜师时,到底是想学到什么?”
“是具体的菜品烹饪方法吗?”